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朝鲜朝动物赋与汉魏六朝动物赋关联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8 22:27

  本文关键词:朝鲜朝动物赋与汉魏六朝动物赋关联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朝鲜朝 汉魏六朝 动物赋 关联 研究


【摘要】:朝鲜朝是古代朝鲜辞赋发展的高峰时期,辞赋家众多,而古代朝鲜动物赋的创作也在朝鲜朝达到顶峰,在流传下来的64篇动物赋中,朝鲜朝就独占63篇,且多名家名作。朝鲜朝动物赋在题材内容、咏物模式、艺术手法等方面均有自身的特点与规律,值得深入探究。本文以文体为基础,梳理了朝鲜朝动物赋的概况,分析了它的主题思想,探讨了朝鲜朝动物赋与中国动物赋发展的高峰——汉魏六朝动物赋的关联,并运用文献研究法和影响研究法以期全面深刻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本文拟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对朝鲜朝及汉魏六朝动物赋的作品进行概述。这其中包括对汉魏六朝和朝鲜朝动物赋的创作情况、留存情况及所描写的动物种类进行概述和分类汇总,为后文的研究打下基础。 第二部分,通过研究朝鲜朝及汉魏六朝传世动物赋作品,分析出朝鲜朝动物赋与汉魏六朝动物赋在题材创作的关联:以有殊质的动物为吟咏对象,主要是以咏鸟赋为主,同时咏蝉赋占据重要地位;同题共作现象的普遍存在。 第三部分,分析朝鲜朝动物赋与汉魏六朝动物赋在主题思想的关联。虽然朝鲜朝动物赋与汉魏六朝动物赋作品众多,所咏动物也非常丰富,但其在主题思想却有着一定的共通性,因共同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所以在主题思想上都表现出一定的共性:体物以载道、体物以言志、体物以言情、体物以颂德。其中,体物以载道的“道”主要有经世道、处世之道、用人之道;体物以言志的“志”主要有入世之志、出世之志和闲适之志;体物以言情却因所咏动物物质和作者立意和喜好不一样而呈现多样化趋势,但主要表现为对趋炎附势、进谗献媚小人的不屑与怨恨之情以及自娱之情;体物以颂德则主要是在颂扬统治者之功时劝谏统治者要时刻坚持德行修养,不能好大喜功,大兴土木,从而置百姓与水水之中。 第四部分,探讨朝鲜朝动物赋与汉魏六朝动物赋艺术手法上的关联。这种关联主要表现在朝鲜朝动物赋主要以华美的语言写成,雄浑而具有气势,同时通过对象征手法的普遍运用,来达到体物以载道、体物以言志、体物以抒情、体物以颂德的创作目的。 赋作为中国古代非常重要的一种文体,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而动物赋又是其重要的一部分,因为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虽然就整个朝鲜朝辞赋来说,朝鲜朝动物赋只是其中一小类,但却承载了当时文人复杂情志与才思,体现出了咏物手法、赋体艺术之发展,在艺术上取得了较高成就,因而研究朝鲜朝动物赋与汉魏六朝动物赋的关联,为我们更全面了解中朝两国文学提供了新的视角。
【关键词】:朝鲜朝 汉魏六朝 动物赋 关联 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延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106.2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2
  • 第一章 绪论12-15
  • 1.1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12
  • 1.2 研究现状12-14
  • 1.3 研究方法14-15
  • 第二章 朝鲜朝与汉魏六朝动物赋作品概述15-21
  • 2.1 朝鲜朝动物赋作品概述15-17
  • 2.2 汉魏六朝动物赋作品概述17-21
  • 2.2.1 两汉动物赋作品概述17-19
  • 2.2.2 魏晋动物赋作品概述19-21
  • 第三章 朝鲜朝动物赋与汉魏六朝动物赋题材上的关联21-34
  • 3.1 以具有殊质的动物为吟咏对象21-32
  • 3.1.1 类型多样的咏鸟赋21-29
  • 3.1.2 独具特色的咏蝉赋29-32
  • 3.2 同题共作现象的普遍存在32-34
  • 第四章 朝鲜朝动物赋与汉魏六朝动物赋主题思想上的关联34-43
  • 4.1 体物以载道34-37
  • 4.1.1 经世之道34-35
  • 4.1.2 处世之道35-36
  • 4.1.3 用人之道36-37
  • 4.2 体物以言志37-39
  • 4.2.1 入世之志37-38
  • 4.2.2 出世之志38-39
  • 4.3 体物以言情39-41
  • 4.3.1 鄙夷之情39-40
  • 4.3.2 自娱之情40-41
  • 4.4 体物以颂德41-43
  • 第五章 朝鲜朝动物赋与汉魏六朝动物赋艺术手法上的关联43-47
  • 5.1 华美的语言43-45
  • 5.2 象征手法的普遍运用45-47
  • 结语47-48
  • 参考文献48-50
  • 致谢50-51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5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尚学锋;汉末赋风新变与道家人文精神[J];中国文学研究;2000年03期



本文编号:11102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1102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226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