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与未来:狄更斯小说中的跨时代因素
本文关键词:过去与未来:狄更斯小说中的跨时代因素
【摘要】:任何优秀的作家,其创作必然是过去、现在、未来三者的有机结合。狄更斯的小说在结构、道德意识、城市题材、人物等方面都既继承了过去的传统,又有自己的创造,同时暗含了未来小说的种子,甚至在某些方面开了未来小说创作的先河。这正是狄更斯小说盛行近200年而不衰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狄更斯 小说 跨时代因素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英美中狄更斯学术史研究”(10YJA752040)
【分类号】:I561.074
【正文快照】: 克里斯蒂娃认为:“任何作品的本文都像许多行文的镶嵌品那样构成的,任何本文都是其它本文的吸收和转化。”[1](p947)罗兰·巴特进一步阐释道:“任何文本都是一种互文,在一个文本之中,不同程度地以各种多少能辨认的形式存在着其他的文本;譬如,先时文化的文本和周围文化的文本,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炎秋;;论狄更斯长篇小说的多元整一结构[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3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洋;;羌族释比羊皮鼓舞的美学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2 饶晓红;;昆丁:麦克白人生箴言的全面演绎——《喧哗与骚动》的互文性解读[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3 郝永华;叶荫群;;卡西尔的文化哲学与“文化研究”[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4 桑农;宗白华美学与玛克斯·德索之关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5 刘萍;黑格尔与叔本华悲剧理论来源之比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6 潘啸龙;《离骚》“结构”研究论略[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7 闻娱;本雅明技术复制艺术理论述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8 周述波;;革命时代的女性悖论与多声表达——试论丁玲《我在霞村的时候》的复调叙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9 聂强;;浪漫现实主义中的仁爱精神[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10 廖利萍;;老舍和狄更斯小说中人物描写的比较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悦;;体制下的牺牲品——《荒凉山庄》中的法律机器[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李翔;;电视体验化传播——从节目形态到社会文化表征的研究[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李增;龙瑞翠;;《荒凉山庄》阶级人物的道德伦理学分析[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曾小月;;生态批评视野中的狄更斯小说研究[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刘萍;;也谈“美从何处寻?”[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6 钟名诚;;朱光潜文学批评方法论[A];东方丛刊(1998年第4辑 总第二十六辑)[C];199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敏明;庄子“游”的人生哲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高波;论现象学方法与概念对艺术审美本质研究的意义[D];山东大学;2010年
3 李占伟;布尔迪厄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邵鸿雁;中国美学“味”范畴新论[D];吉林大学;2011年
5 张文初;《存在与时间》前38节解读[D];浙江大学;2010年
6 丛坤赤;林语堂生活美学观念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刘玉梅;道德焦虑论[D];中南大学;2010年
8 杨拓;电子媒介文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陈娟;张爱玲与英国文学[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何明燕;七宝楼台的光华[D];浙江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玫;新感觉派小说与市场的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代丽君;论哈罗德·布鲁姆的文学史观[D];湘潭大学;2010年
3 付一春;狄更斯与英国流浪汉小说传统[D];湘潭大学;2010年
4 别淑花;剪纸艺术的形式特征及象征意蕴[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巫丹;从互文性角度看《三国演义》英译本中文化内容的翻译策略[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6 李洁;20世纪初《红楼梦》研究析论[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顺中;论王国维的诗学观[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伟;北京故宫的建筑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9 赵述晓;论大江和莫言的故乡想象与艺术超越[D];江南大学;2010年
10 刘小双;先秦至六朝采摘诗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炎秋;;过去与未来:狄更斯小说中的跨时代因素[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本文编号:11157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115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