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利西斯》的“互文”特点
本文关键词:《尤利西斯》的“互文”特点
【摘要】: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自发表以来,国内外的评论家就其思想性、文化性和语言创新性等方面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发掘。在对这部作品的"互文"研究方面,国内外研究主要聚集于该部作品与《奥德赛》《都柏林人》《青年艺术家肖像》以及欧洲其他文学作品间的关系。本文认为该部小说的前三章和后三章就叙述视角上构成"互文"特点,即小说前三章的叙述视角变化—全知视角占主导地位→全知视角与人物有限视角的交融→人物有限视角占主导地位—预示了小说后三章叙述模式的发展趋势,并以此为出发点探讨珀涅罗珀一章叙述风格的形成轨迹及意义。
【作者单位】: 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
【关键词】: 尤利西斯 互文特点 珀涅罗珀
【基金】:北京市教育委员会2012年北京市属高等学校教师发展基地研修项目(京教函〔2012〕338)
【分类号】:I562.074
【正文快照】: 乔伊斯的《尤利西斯》自1922年发表以来,就以其五花八门的语言实验、变化多端的语言创新、精彩纷呈的叙事技巧和完美之至的小说结构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乔伊斯本人也曾预言《尤利西斯》中众多的迷阵会让教授们忙上几百年去推测其义,他本人也会因此而不朽[3](P521)。英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庆军;《尤利西斯》中的外聚焦叙述[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2 丁芸;;“过程的同时性”与《尤利西斯》的意识流程[J];外国文学研究;2005年06期
3 缑广飞;“人生不外乎一天接一天”——《尤利西斯》探析[J];名作欣赏;2005年02期
4 邓遂夫;;想起了《尤利西斯》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校本》后记[J];博览群书;2006年02期
5 刘阿平;巴陇锋;;内心时间:生命精灵的第三维——试析《尤利西斯》的时间意义[J];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6 张春;李维屏;;《尤利西斯》文体研究[J];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06年00期
7 彭珍珠;;《尤利西斯》的后现代性[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8 刘拥军;;《尤利西斯》的原型解读[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9 杨春;周玉英;;《尤利西斯》的几种陈述方式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10 宁;;《尤利西斯》与我们:关于日常生活的艺术[J];外国文学评论;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姜筠;;从接受美学角度论读者在文学翻译中的地位——以《尤利西斯》译本为例[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彭保良;;从《尤利西斯》的反英雄主题看都柏林人的伦理道德观[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孙建光;;论译者个体翻译诗学在《尤利西斯》译介中的作用[A];中国翻译学学科建设高层论坛摘要[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李鹏;《尤利西斯》走向大众化[N];中华读书报;2002年
2 于红;《尤利西斯》改变了我[N];吉林日报;2004年
3 记者 王玉梅;修订版《尤利西斯》走近大众[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2年
4 余德庄;近看《尤利西斯》[N];文学报;2006年
5 康慨;布克奖得主攻击《尤利西斯》[N];中华读书报;2004年
6 三石;晦涩的《尤利西斯》[N];中国纺织报;2000年
7 文洁若;永远的《尤利西斯》[N];中国文化报;2002年
8 本报记者 程炳生;《尤利西斯》:20世纪西方文学一部不朽名著[N];社会科学报;2004年
9 于红;《尤利西斯》改变了我的阅读观[N];中国教育报;2006年
10 高媛;《尤利西斯》改变了我的阅读观[N];中国保险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吴庆军;《尤利西斯》的叙事艺术[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张春;《尤利西斯》文体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3 陈豪;变奏与聚合:乔伊斯《尤利西斯》的美学解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4 李巧慧;论《尤利西斯》中的现代身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5 王青;基于语料库的《尤利西斯》汉译本译者风格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韶华;《尤利西斯》的空间结构及表现方式[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余晓玲;《尤利西斯》文本内的对话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3 徐蓓佳;音乐构建的巨著:《尤利西斯》以“塞壬”章为核心的声音分析[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
4 韦晴;论《尤利西斯》婚姻关系中的伦理冲突[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5 吕立营;《尤利西斯》中的历史[D];山东大学;2010年
6 冯志慧;作为时间指示语的时态在意识流小说《尤利西斯》中的连贯作用[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7 丁玉果;意义构建的两级——《尤利西斯》空白美学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8 刘拥军;《尤利西斯》中的原型解读[D];中南大学;2008年
9 谷小雨;《尤利西斯》诗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10 赵国龙;《尤利西斯》的电影特征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11232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123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