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旋转在静止中”:《四个四重奏》与T.S.艾略特对中国的认知

发布时间:2017-11-03 18:22

  本文关键词:“旋转在静止中”:《四个四重奏》与T.S.艾略特对中国的认知


  更多相关文章: 艾略特 中国元素 平行研究 影响 焦虑


【摘要】:艾略特被认为"是所有美国当代诗人中与中国最不沾边的人",过去的研究倾向于将艾略特与中国诗歌做平行研究,绝口不谈"影响",然而艾略特在诗歌和文集中屡次提到中国诗歌和中国文化,难道是偶然巧合吗?本文试图对艾略特诗歌和文集中的中国元素进行梳理,通过文本分析和深层次的挖掘,试图说明中国"影响"在艾略特的思想中可能的确存在。如果情况真的如此,那么这将对进一步探讨艾略特与中国的关系扫清障碍,为这个领域打开一扇大门。
【作者单位】: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
【分类号】:I106.2
【正文快照】: 1.“平行研究”在《四个四重奏》(Four Quartets)中,T.S.艾略特(T.S.Eliot)用“中国花瓶”来比喻他对永恒世界的神秘体验:永远转动在静止之中。西方读者可能不会留意这只花瓶,但对于中国读者来说,它具有特别的意义。我们会想:为什么是“中国花瓶”,而不是“英国花瓶”或者“法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一;;“中西文论从未有过的接近”——瑞恰慈的《孟子论心》和多重定义法[J];天津社会科学;2014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翟红梅,张德让;译者中心论与翻译文本的选择——析林语堂英译《浮生六记》[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葛爱玲;;文学作品阐释的多义性原因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9期

3 束舒娅;;不察与洞见——“《诗》无达诂”说探索[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4 韩伟杰;邓良春;;从“无我”之道看《红色手推车》——兼评该诗的五译比较[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5 王贵明;中国古典诗歌美学与庞德现代主义诗学[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6 杨晓琼;;从加里·斯奈德选译的寒山诗看意识形态与诗学对翻译的操纵[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0年04期

7 刘润芳;罗宜家;;王维与艾辛多夫的自然诗——关于“同”与“异”的例说[J];长江学术;2008年03期

8 李文生;;东西方文学审美的契合——从“冰山理论”与“言意观”谈起[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8期

9 郭宇;;英美译者的中国古典文学翻译综述[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年01期

10 赵新;;《论语》《孟子》诗学的生存论意义——以论孟诗学关键词为基点的考察[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洁敏;;意象派诗歌中的意象——庞德诗作初探[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二辑)[C];2007年

2 李有光;;祈向多元——中国诗学解释学基本阐释向度论[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玉兰;解构主义视阈下的文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施佳胜;经典 阐释 翻译——《文心雕龙》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赵娜;北宋“文字禅”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颜炼军;象征的漂移[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王天红;中国现代新诗理论与外来影响[D];吉林大学;2011年

6 史记;惠特曼诗歌在中国的评介与接受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7 洪庆福;神秘主义文化视域中的中西诗学本质“合一”论[D];苏州大学;2003年

8 王文;庞德与中国文化[D];苏州大学;2004年

9 李超民;常平仓:美国制度中的中国思想[D];上海财经大学;2000年

10 陆红颖;曾是惊鸿照影来[D];浙江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姗姗;形神兼备[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张红蕾;寒山热与英译寒山诗的解构主义解读[D];西北大学;2011年

3 周婷;闻一多现代诗学中的“变”、“常”融合[D];西南大学;2011年

4 柯欢欢;论程抱一的中国诗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丁玉果;意义构建的两级——《尤利西斯》空白美学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6 王晶;创作角度下《女勇士》里华裔女性身份的重建[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周曼曼;渔洋神韵诗学与杜夫海纳现象学美学[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8 王伟丽;“卡塔西斯”和“诗可以怨”[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9 曹梦琰;语言的躯体[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李怡;文学全球化视野中庞德、艾略特与中国新诗意象的汇通[D];海南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绍华;平行研究之我见[J];许昌师专学报;2002年04期

2 马征;;平行研究的“名”与“实”[J];汉语言文学研究;2012年03期

3 邱明丰;;从变异学审视平行研究的理论缺陷[J];求索;2009年03期

4 王颖;;跨文化体系的平行研究的可比性新论[J];作家;2011年14期

5 董晓慧;;平行研究面面观——以堂吉诃德形象为例谈平行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8期

6 罗春涛;;《尸变》与《丽姬亚》之平行研究[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7 杨雄琨;罗显克;;从平行研究角度看《十日谈》和《拍案惊奇》中爱情主题之比较[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8 韩正;王晋华;;悲壮的歌,凄美的诗——《罗密欧与朱丽叶》和《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比较研究[J];华商;2008年20期

9 柯建华;;《花凋》与《善良的乡下人》“女畸人”创作之平行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10 张俊萍;;比较文学“平行研究”的困境和出路——郝大维、安乐哲的《期望中国》的启示[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吴敏;;语言、文学、文化的互为载体关系研究[A];第五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0年

2 王绍平;;比较文学的跨文化研究方法[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马家骏;文学比较的有识之作[N];西安日报;2003年

2 曹顺庆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变异学确立东西方比较文学合法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钟厚涛;比较文学的焦虑与中国学者的声音[N];中华读书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毕明理;从异化角度比较解读《蜗居》与《了不起的盖茨比》[D];郑州大学;2012年

2 殷丹;《大地》与《红高粱》中的生态女性思想比较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3 律岚;在自由与充沛的活力中翱翔[D];吉林大学;2008年

4 崔庆玉;《泥墙》,《血和骨》,《泪洒豆满江》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1373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1373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7f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