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极权主义下的爱欲压抑与人性异化—马尔库塞社会批评理论角度的《推销员之死》研究
本文关键词:新极权主义下的爱欲压抑与人性异化—马尔库塞社会批评理论角度的《推销员之死》研究
【摘要】:作为美国最伟大的剧作家之一,阿瑟.米勒因其作品中对社会问题的直面追问以及对人性、道德和正义等问题的犀利见解,被世人誉为20世纪美国社会的良心。国内外对于《推销员之死》的研究层出不穷,所涉及的领域也十分广泛。他们从各个角度探讨了威利悲剧结局的原因,其中社会因素始终是研究者们认为不容忽视的一大原因。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将马尔库塞的社会批评理论与该剧结合,认为马尔库塞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和揭露与米勒的创作思想不谋而合,二者都关注病态社会对人性的摧残,而这一点是以往的研究所忽略的。 因此,本文将从社会角度出发,紧扣马尔库塞三大主要理论思想——新极权主义、爱欲压抑和人性异化,分析造成威利悲剧结局的因素。作者认为威利之死主要是在于社会原因。作为一名小人物,威利在强大的资本主义社会体系下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他的个人意识形态与社会意识形态互相冲突。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社会沦为物欲横流的新极权主义社会,借助强大的科技理性作用,社会将个人及其意识、生活同化,使其成为服从并服务于病态社会的奴隶。作为个人的威利遭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压抑而得不到解脱,攻击本能被激发,陷入了与他人的敌对、冲突状态。不仅仅是威利,剧中的所有人都逐渐沦为异化个体。最终,威利成为了一个被异化世界所吞没的异化人,悲剧在所难免。 借助于马尔库塞的理论视角,本研究将理论与文本紧密结合,以期重新认识米勒所隐含在剧中的思想,对剧中人物及命运做出新的阐释。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启发人们对于现今社会问题的思考。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712.07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尔库塞的“新感性”论[J];文艺理论研究;1990年05期
2 张和平;“人本主义批判”是非现实的批判——马尔库塞“人本主义批判”探析[J];甘肃理论学刊;1998年04期
3 张祝平;文化的困境——马尔库塞工业社会文化论述评[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4 姚建斌;马尔库塞人本主义美学思想的意蕴[J];广西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5 南帆;;语言 审美 现实[J];读书;1993年02期
6 章启群;人类解放与艺术拯救─—马尔库塞审美哲学述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1期
7 李小娟;论马尔库塞的性格结构批判理论[J];学术交流;1999年06期
8 王良滨;马尔库塞的社会文化批判观[J];青海师专学报;2002年03期
9 吴瑞财;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马尔库塞与哈贝马斯的一致与分歧[J];兰州学刊;2003年03期
10 刘志中;马尔库塞论审美形式与意识形态[J];阴山学刊;200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杨;;具体性的追寻——读马尔库塞《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论稿》[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2 吕晓明;;“异化”概念辨析及演变[A];马克思主义探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3 黄皖毅;;单向度的人与人的全面发展——马尔库塞和马克思人学思想比较研究[A];人的基本理论研究——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的基本观点研究”子课题研究[C];2007年
4 马新国;;主体性、异化与文学艺术——评赫·马尔库塞美学观[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石文年;;马尔库塞美学的功能论和异化论[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李本洲;;论马尔库塞对单向度科学思维的批判——兼与马克思科学观比较[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7 麦克尔·勒威;张双利;;麦克尔·勒威教授访谈[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5)[C];2007年
8 王金林;;2007年美国马克思主义研究(节选)[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徐英瑾;;对于一种维特根斯坦式的政治哲学进路的初步探索[A];第二届中国南北哲学论坛暨“哲学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宁媛;;中西“物化”观之比较[A];江西省文艺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上海社会科学院 沈大明;马尔库塞:用美学的批判救治西方文明弊病[N];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生活在网络与人文之间[N];中华读书报;2000年
3 ;法兰克福学派及其代表人物[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6年
4 田中禾;四十年前的一场争论[N];文学报;2011年
5 本版编辑 王绍培 楼乘震 杨青 刘伟 李宁;“新读书运动”之前我们曾经这样读过[N];深圳商报;2006年
6 赵建军;超越技术理性批判[N];学习时报;2006年
7 张宏 (北京大学在读博士);为漂泊都市的心灵[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8 王晖;转折时期报告文学的审美之维[N];文艺报;2007年
9 云也退;毕生为学天然洒脱[N];中华读书报;2005年
10 王雪瑛;南帆:大众不是无须论证的尺度[N];文学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勇为;马尔库塞的现代性批判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郑春生;马尔库塞与六十年代美国学生运动[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梅丽;作为解放手段的文学[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4 邱忠文;劳动、爱欲、自然与艺术[D];复旦大学;2011年
5 范晓丽;马尔库塞批判的理性与新感性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6 高海青;从物化批判到技术批判[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7 孙浔;走向技术民主和文化多元[D];复旦大学;2008年
8 李丰茂;重建技术化生存的人文主义向度[D];吉林大学;2006年
9 陈乐;把哲学变为社会批判理论[D];吉林大学;2006年
10 叶晓璐;法兰克福学派的意识形态批判及其存在论视域[D];复旦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代洪宝;技术社会的批判与希望[D];兰州大学;2011年
2 陈义新;马尔库塞单向度理论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刘元;马尔库塞与哈贝马斯的科学技术思想比较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4 马静;马尔库塞技术理性批判的价值意蕴及当代意义[D];燕山大学;2010年
5 张华强;试论马尔库塞对现代工业文明的批判[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周期玉;马尔库塞人本主义批判理论评析[D];湘潭大学;2003年
7 叶娌燕;马尔库塞文化批判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8 郭晓红;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中的“虚假需求”理论探析[D];山西大学;2010年
9 李辉;马尔库塞与马克思异化思想之比较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田仁湛;《单向度的人》中的人本思想探析[D];浙江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1813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181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