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抒情与说理——论华兹华斯诗学与中国新诗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7-11-15 20:08

  本文关键词:抒情与说理——论华兹华斯诗学与中国新诗的关系


  更多相关文章: 华兹华斯 中国新诗 诗歌理论 新文学运动 浪漫主义诗歌 文学接受 外来因素 新诗发展 主情主义 中国文学


【摘要】:正在20世纪初期中国文学接受的外来因素中,浪漫主义是影响最大的文学思潮之一。华兹华斯作为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文学尤其是新诗的发展。他关于诗歌的著名定义,"一切好诗都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在国内的读者中广泛流传,极大地影响了新文学运动初期的诗歌创作。与此同时,这句话的另外一半似乎受到忽视,在强调抒情性的同时,华兹华斯进一步提出,诗歌所表达的应该是"平静中回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长安大学中文系;
【基金】:陕西省社科界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2014C066)
【分类号】:I106.2
【正文快照】: 在20世纪初期中国文学接受的外来因素中,浪漫主义是影响最大的文学思潮之一。华兹华斯作为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文学尤其是新诗的发展。他关于诗歌的著名定义,“一切好诗都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在国内的读者中广泛流传,极大地影响了新文学运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苏文菁;情与理的平衡——对华兹华斯诗论的反思[J];外国文学评论;1999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智义;关于华兹华斯诗学遗产价值的再认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2 陆金燕;;“A Red,Red Rose”译文赏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3 张洪侠;;新月诗派诗形艺术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4 苏彩琴;;童心追忆——析华兹华斯的《致杜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5 袁萍;;从翻译规范看文学翻译[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0期

6 刘瑛;;库切《耻》中华兹华斯式的轮回[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7期

7 曾白云;论新月派的格律诗理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8 王贵明,康珊;试论华兹华斯的诗歌语言观[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S1期

9 谢丽丽;;论威廉·华兹华斯的《致布谷鸟》中的二元对立[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年03期

10 董新;;华兹华斯《咏水仙》的情感诉求[J];长城;2009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赵光旭;;华兹华斯自然观的存在主义特征研究[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2 王润华;;谁说“灯已熄灭”?:《海外新诗钞》的新浪漫主义[A];新诗与浪漫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西渡;;重围中的浪漫主义——对浪漫主义与新诗关系的一种观察[A];新诗与浪漫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张叉;;陶渊明和华兹华斯的生死观[A];东方丛刊(2004年第1辑 总第四十七辑)[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静波;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宗教人格与创作:勃朗特姐妹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王萍;凝视自然的心灵书写[D];吉林大学;2011年

3 王雪松;中国现代诗歌节奏原理与形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更立;异化与回归[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叶蔚芳;华兹华斯诗歌中原初创伤的剖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6 王天红;中国现代新诗理论与外来影响[D];吉林大学;2011年

7 罗新河;钱钟书文学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蓓;生态批评的话语建构[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高伟光;英国浪漫主义的乌托邦情结[D];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

10 邓晓成;现代性视域中的大众化诗潮:1917-1949[D];苏州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砚;感性与理性之浮沉[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人杰;求异和求美—许渊冲汉语古诗英译批评[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张烨;西方近代自然语言观对浪漫主义诗歌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周婷;闻一多现代诗学中的“变”、“常”融合[D];西南大学;2011年

5 高圣华;华兹华斯诗歌的审美现代性特征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李秋芸;闻一多和谐诗学观及其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梁燕;文学翻译家王佐良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家;信仰、永生、普爱[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9 李遥;闻一多新诗理论研究[D];湖北师范学院;2011年

10 刘文忠;视觉设计的乐感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吉瑛;;华兹华斯的自然诗反映的文化[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2 刘晓青;;透视华兹华斯诗歌的主题[J];泰山乡镇企业职工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3 郑侠;;解读华兹华斯的诗歌《我们是七个》[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10期

4 章燕;;新中国60年华兹华斯研究之考察与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5 孙淑玲;;“不可想像的时间之触”——华兹华斯的变化观研究[J];外国语文;2012年03期

6 苏文菁;华兹华斯在中国[J];中国比较文学;1999年03期

7 赵琼;;华兹华斯之自然主义诗作探微[J];芒种;2013年23期

8 易晓明;华兹华斯与泛神论[J];国外文学;2000年02期

9 刘新民;华兹华斯二题[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10 顾思兼;试论华兹华斯思想转变中的心路历程[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葛桂录;;略论华兹华斯在20世纪中国的接受历程[A];走向21世纪的探索——回顾·思考·展望[C];1999年

2 梁文琴;;华兹华斯诗歌中的自然情韵[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3 马玉凤;;求索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华兹华斯浪漫主义诗歌的哲学意蕴[A];“马克思与浪漫主义传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段艾琳;訾缨;;有关华兹华斯“创作观”、“自然观”与“儿童观”的关联性研究[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十二辑)[C];2013年

5 张叉;;陶渊明和华兹华斯的生死观[A];东方丛刊(2004年第1辑 总第四十七辑)[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倪庆饩;多萝西·华兹华斯笔下的格拉斯米尔[N];中华读书报;2011年

2 蒋多;自然的眼睛[N];中国石化报;2002年

3 邹建军;“千湖之省”为何没有“华兹华斯”?[N];湖北日报;2012年

4 陈小艳邋何朝辉;华兹华斯与杜甫:浪漫与现实之间遥远的对话[N];中华读书报;2007年

5 傅修延;文学与国民教育[N];文艺报;2003年

6 陈钟;英格兰湖区漫步[N];财经时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萍;凝视自然的心灵书写[D];吉林大学;2011年

2 叶蔚芳;华兹华斯诗歌中原初创伤的剖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兰美;华兹华斯诗歌的空间艺术[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2 孙阁;华兹华斯诗学在中国[D];湖北民族学院;2014年

3 田咏俐;从深层生态学角度解读华兹华斯抒情诗歌[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高圣华;华兹华斯诗歌的审美现代性特征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秦旭;论华兹华斯浪漫主义情感美学[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6 王沁;华兹华斯诗歌中的人文思想[D];贵州大学;2007年

7 谢颖浠;华兹华斯作品中的生态意识[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孙静;华兹华斯诗歌中的孤独境界[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1年

9 梁娜;华兹华斯的怀旧浪漫主义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10 徐丽洁;碰撞、失落与回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1909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1909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179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