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金狂欢诗学的双重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15 21:02
本文关键词:巴赫金狂欢诗学的双重性研究
【摘要】:在世界文坛史上,巴赫金是不得不提到的一位,他在漫长的学术研究中,提出并阐明了许多重要的诗学和哲学命题,他的思想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是俄苏著名的文艺理论家、文本分析家、语言哲学家和历史诗学家,是20世纪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是巴赫金作品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部著作,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了著名的狂欢化诗学理论。本文将以巴赫金对狂欢文化及狂欢化文学的研析为着力点,把握其双重性思想的独特内涵。 全文共分六个部分。第一章为引言,主要介绍巴赫金生平及简单介绍狂欢节和狂欢诗学。第二章着重阐述狂欢化诗学的源起,以巴赫金的《拉伯雷研究》、《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两部学术经典为例,分析其中的狂欢化及狂欢文学的诗学命题。双重性是巴赫金诗学的一个基本概念,在巴赫金哲学思想中是最根本的领域。第三章结合作品,介绍狂欢文学体现的双重性。以狂欢文化为代表的欧洲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民间文化,构成了文学在西方社会中民间性与官方性天壤之别的存在局面。在《拉伯雷研究》中,巴赫金站在双重性的思想高度,对中世纪狂欢节及其代表的民间文化的内涵进行重新梳理,他对狂欢文化和狂欢化文学的分析,充分体现了一位博学的思想家的睿智与犀利。第四章重点论述巴赫金双重性思想的现代性。其主要内容是对话性、主体问性和敞开性。狂欢的世界感受体现在狂欢时分的广场上,是一种开放式的世界感受。参与狂欢的大众心灵互相敞开,平等对话的人心灵互相敞开,体现了世界的永远敞开性和永无止境性。在对后现代思想上的启发上,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它歌唱民间文化,赞美民间文化,将在中世纪所谓正统文学中遭受蔑视的民间文化得到弘扬,打造了平等多元的世界观,打破了中世纪正统文学一统天下的局面。第五章主要论述巴赫金双重性思想的意义。巴赫金的狂欢诗学的双重性主要是以狂欢节的世界感受为基础,它所代表的狂欢精神完全不同于大众文化语境,所以这两者是不同质的文化反映。最后一章是本文的结论部分,是对整篇文章的概括。
【学位授予单位】:信阳师范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106.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周卫忠;;巴赫金诗学的主体间性之思[J];广东社会科学;2006年05期
2 董小英;;扑克牌的头像——巴赫金与解构情结(之一)[J];外国文学动态;1998年06期
3 张柠;对话理论与复调小说[J];外国文学评论;1992年03期
4 夏忠宪;拉伯雷与民间笑文化、狂欢化——巴赫金论拉伯雷[J];外国文学评论;1995年01期
5 涂险峰;对话的可能与不可能及复调小说[J];外国文学评论;1999年02期
6 晓河;巴赫金的“言谈”理论及其在语言学、诗学中的地位[J];外国文学研究;1996年01期
7 李衍柱;巴赫金对话理论的现代意义[J];文史哲;2001年02期
8 白春仁;巴赫金──求索对话思维[J];文学评论;1998年05期
,本文编号:11911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191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