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诗歌中主体意识的生成轨迹
发布时间:2017-11-15 21:31
本文关键词:德语诗歌中主体意识的生成轨迹
【摘要】:德语诗歌中主体发现自我与发现自然是同步的,它初现于17世纪末,在18世纪狂飙突进时期的"体验诗"中达到了自我与自然的相融。在这一过程中,主体摆脱了外部世界的各种束缚,实现了自我意识的觉醒。本文从人与上帝、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出发,阐释德语诗歌中主体逐步摆脱宗教束缚以及社会等级桎梏,最后在自然中发现自我、找到心灵归宿的过程。
【作者单位】: 北京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I565.072
【正文快照】: 在17世纪末和18世纪,德语诗歌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诗歌不仅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其本身也摆脱了以往创作的功用性,发展成为一种注重原创性、个性以及情感表达的文体,即德语文学史上所谓的“体验诗”(Erlebnislyrik)。同时,诗人的地位也获得了极大的提升,被视为拥有创造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艳兵;卡夫卡的中国情结[J];德国研究;2004年03期
2 彭建华;邢莉君;;论郭沫若译诗的修改[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 张思齐;;诗意栖居与对诗词歌赋的文类观照[J];广东社会科学;2009年03期
4 陈永志;;《梅花树下醉歌》疏证[J];郭沫若学刊;2005年04期
5 方厚升;;中西文化关系的一个视角——再谈辜鸿铭眼中的歌德[J];科学经济社会;2008年03期
6 刘东方;;浅议审丑的可能性[J];美与时代(中);2010年06期
7 高建新;程语诗;;普罗米修斯盗火神话及其文化意蕴[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8 曾思艺;;变换的多角度抒情——试论丘特切夫诗歌的抒情方式[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杨武能;“西方向东方发出的问候”——浅论《西东合集》[J];外国文学研究;2002年02期
10 祝彦;;浅论中外抒情诗歌抒情模式[J];新西部(下半月);2010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彭应,
本文编号:11912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191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