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空间与留学时期胡适的“西方文学”体验
本文关键词:海外空间与留学时期胡适的“西方文学”体验
【摘要】: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有一个重要而特定的空间,即不同于国内环境的海外空间。在其中,留学时期的胡适所面对与体验的"西方文学",并没有成为中国文学的一个明确的学习榜样与导向。这一胡适式的"西方文学"体验,难以精确界定其内涵与外延,对胡适当时以及"五四文学革命"的文学创作引导的价值似也不能一一的确指,其历史意义更多是在思想文化方面的共鸣,在整体上观照既有的中国文化与文学,进而产生出革命性的理论与实践的巨大空间。
【作者单位】: 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文学语言现代转型研究[1898-1924]”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0CZW048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项目“欧化白话现象与五四文学”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09YJC751089
【分类号】:I106
【正文快照】: 一当我们阅读胡适1917年1月发表于《新青年》第2卷第5号《文学改良刍议》一文,文末“结论”似乎只是自谦与客套之辞,一般不会引起重视:“远在异国,既无读书之暇晷,又不得就国中先生长者质疑问难,其所主张容有矫枉过正之处。然此八事皆文学上根本问题,一一有研究之价值。故草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永春;;“问题与主义”之争和少年中国学会[J];安徽史学;2006年02期
2 张耀南;;论中国哲学的“世界主义"视野及其价值[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3 朱旭晨;《胡适口述自传》的注释艺术[J];北方论丛;2005年01期
4 孙翔;;胡适视域中的儒教[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0年06期
5 苗苏莉;;胡适《红楼梦》研究方法论反思[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6 宣慧晴;李琴琴;;《努力周报》的同人性质与政治关联——兼论这一时期胡适的政治思想[J];东南传播;2012年05期
7 饶向阳;;论胡适方法的自由主义精神[J];湖北社会科学;2010年05期
8 张全之;;中国现代文学史写作中的“五四文学革命”[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9 李宝红;;“虚心”与“怀疑”:钱穆、胡适对朱子读书法的不同体认[J];广东社会科学;2011年06期
10 陈景良;;宋代司法中的法理问题[J];公民与法(法学版);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姜涛;;开放“本体”与研究视野的重构(初稿)——以“《星期评论》之群”为讨论个案[A];新诗研究的问题与方法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谢慧;;胡适与上海亚东图书馆[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7年卷)[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明贵;自由主义思潮与新文学现代性品格[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光利;胡适诗学批判[D];浙江大学;2012年
3 姜异新;艰难的现代化历程[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张艳;五四运动阐释史研究(1919-1949)[D];浙江大学;2005年
5 胡金平;学术与政治之间:大学教师社会角色的历史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6 李宗刚;新式教育与五四文学的发生[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刘道胜;明清徽州宗族关系文书研究[D];安徽大学;2006年
8 朱旭晨;秋水斜阳芳菲度[D];复旦大学;2006年
9 陈占彪;“五四”一代知识分子观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10 郑志峰;重建社会重心:战后自由知识分子群体研究(1945-1949)[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林凯;探索中国电化教育之道[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家静;胡适学术自由的思想与实践(1917-1948)[D];汕头大学;2011年
3 陈淑梅;从改写理论角度解读胡适的翻译[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超;论胡适的文学理论与批评[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5 赵海红;胡适语文教育思想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5年
6 杨红玉;胡适逻辑思想初探[D];河南大学;2006年
7 王清辉;胡适的小说考证[D];清华大学;2007年
8 黄健;胡适的修辞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9 丁苏红;女学者、女性研究及其口述文本[D];山东大学;2008年
10 范晓娟;论五四时期实用主义对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影响[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华阳;文学流变的“源头活水”——评肖四新教授《西方文学的精神突围》[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莫运平;;可能性道德资源:西方文学教学心得[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年02期
3 张艳萍;;论西方文学中的宗教情结——以教士形象塑造为例[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4 冀平;;当代西方文学中的杰作[J];读书;1980年03期
5 吴锡民;西方文学与法再思索[J];广西社会科学;1996年05期
6 张青运;西方文学中“狼”的意象[J];译林;1996年03期
7 李迎丰;在破译中重建秩序——试解西方文学阅读中的伦理难题[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8 王升;从西方文学看西方人的乐观生存意识[J];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2002年02期
9 杨波;西方文学理性传统与人道精神读解[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10 刘建军;;20世纪末以来欧美文学与基督教文化新形态[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曹祖平;;数码“十”破译:基督教与西方文学的结构基因[A];终结与起点——新世纪外国文学研究[C];2002年
2 仲跻昆;;多元、对话、共生中的阿拉伯文学文化[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多元文学文化的对话与共生”外国文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3 刘俊;;北美华文文学中的两大作家群比较研究[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7年
4 邓经武;;20世纪初中西方诗歌的一次换位——论郭沫若与庞德[A];郭沫若与百年中国学术文化回望[C];2002年
5 许燕;;论美华文学多元混成的边际文化特性[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6 邹建军;;外国文学的网络化与文学教育的大众化[A];“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吕涵;周晓芳;;从心理分析角度试析《赤裸的心》及《蛇》[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魏善浩;;20世纪世界文学神话回归现象论纲[A];走向21世纪的探索——回顾·思考·展望[C];1999年
9 赵山奎;;无名希腊人的“非历史命运”:从卡夫卡的一封信解读其《乡村医生》[A];第十七届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俊;多姿多彩的美华留学生题材小说创作[N];文艺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王研;西方文学也在走下坡路[N];辽宁日报;2010年
3 ;我看《西方文学:心灵的历史》[N];中华读书报;2003年
4 ;西方文学是否到了尽头?[N];中华读书报;2004年
5 曾嘉;文化——文学——人[N];文艺报;2006年
6 高兴;温暖的纪念[N];中华读书报;2007年
7 叶廷芳;西方先锋文学的现代精神[N];社会科学报;2006年
8 子雨;文学匿名、张爱玲小说的契机以及广播的文化品位[N];中华读书报;2008年
9 宗笑飞;哲麦勒·黑托尼为反对遗忘而进行创作[N];中华读书报;2007年
10 吴晓都;史论文论 相得益彰[N];中华读书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承勇;西方文学“人”的母题研究——从古希腊到18世纪[D];四川大学;2002年
2 陈民;西方文学中死亡叙事的审美风貌[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3 孙德高;唯美的选择与转换[D];武汉大学;2005年
4 洪雪花;意象主义在东西方文学中的回返影响研究[D];延边大学;2006年
5 张岩;英雄·异化·文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史军;冲突、和解、融合[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7 顾梅珑;审美主义及其在西方19世纪以来文学中的流变[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陈靓;路易斯·厄德瑞克作品杂糅性特征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9 杜平;英国文学的异国情调和东方形象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10 邹景阳;走出神话的帷幕——中西早期神话中的悲剧意识及其对文学精神和文学主题的影响[D];暨南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倩;失根·寻根·生根[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李凡;论於梨华小说中的悲剧意识[D];汕头大学;2007年
3 蒙颖;弥尔顿的人生体验对创作《力士参孙》和《失乐园》的影响[D];贵州大学;2008年
4 叶倩;美学视野下后现代主义西方文学的思考[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5 赵丹;西方文学扁形人物论[D];兰州大学;2008年
6 石睿;探寻精神的归宿[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龙秋媛;西方文学“杀子”母题面面观[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春丽;新罗留学生与汉文学[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9 戚f3达;撒旦:上帝的影子[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10 梁家上;西方海洋小说主题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2107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210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