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流动”的凝视——加拿大华文书写中的身份建构

发布时间:2017-11-21 10:32

  本文关键词:“流动”的凝视——加拿大华文书写中的身份建构


  更多相关文章: 身份建构 他者 凝视 曾晓文 原志


【摘要】:本文以四部文学作品为主要案例,讨论加拿大华文书写中的身份建构问题。这四部作品是原志的《不一样的天空:陪读十年纪事》和《生个加拿大》,曾晓文的《苏格兰短裙和三叶草》和《遣送》。原志和曾晓文的故事都描述了华裔移民跨域经历里不同阶段的生活,思考了时间的推移和社会身份的改变所引发的不同的身份认知。这四个故事也勾勒出华裔移民身份建构的一条变动的曲线,从聚焦于中国人的自我注视,到新移民对居住国的游移的观看,再到华人和白人之间平等的对视和白人对华裔族群及其成员的审视。"流动"的凝视揭示出身份建构是一个视域不断拓宽的寻找和发现自我的过程。
【作者单位】: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休伦大学学院法语和亚洲学系;
【分类号】:I711.074
【正文快照】: 斯图亚特·霍尔在他的《文化身份与离散族群》一文里提出了建构文化身份的两个途径。“本质论”(essentialist position)将文化身份定义为“一个共享的文化,即某个集合的、‘真正的自我’。这一‘真正的自我’隐匿在众多表象的或外加的‘自我’之后。‘真正的自我’是所有有着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吴华;;用“他们”的眼睛看“我们”——读曾晓文的《遣送》[J];华文文学;2010年05期

2 孔书玉;;金山想象与世界文学版图中的汉语族裔写作——以严歌苓的《扶桑》和张翎的《金山》为例[J];华文文学;2012年05期

3 王列耀;;北美新移民文学中的“另类亲情”[J];文学评论;2009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池雷鸣;;面向他者——北美新移民文学研究的新思考[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2 吴华;;唐人街以外的华人世界——论加拿大华裔作家方曼俏的小镇书写[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10年02期

3 吴华;徐学清;;地平线的拓展——以“多伦多小说家群”为例看加拿大新移民文学[J];世界文学评论;2011年01期

4 陈梦圆;;《苏格兰短裙和三叶草》中的欲望解读[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3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晏宇;张翎小说异族婚恋叙事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2 周钢山;论新移民小说中的跨国婚恋书写[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池雷鸣;探索与追寻[D];暨南大学;2010年

4 李培培;论於梨华小说“异族婚恋”叙事中的女性书写[D];暨南大学;2012年

5 陈桂芳;轻逸而沉重的飞翔—陈谦小说论[D];暨南大学;2012年

6 马萧萧;论严歌苓小说中的“洛丽塔情结”[D];暨南大学;2012年

7 王博园;论严歌苓移民小说中的身份书写[D];海南师范大学;2012年

8 袁静云;碰撞与超越[D];南昌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翎;;余震[J];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2007年02期

2 尼克·布朗,陈犀禾,刘宇清;论西方的中国电影批评[J];当代电影;2005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盛周丽;许锬;;存在于变化——从《安乐乡的一日》看华人身份的追寻[J];鸡西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2 赵山奎;拉拉:反抗卑贱——析《日瓦戈医生》中的拉拉[J];俄罗斯文艺;2002年05期

3 李燕;;异质文化中的身份建构——从叙述者“我”的出场与缺席看严歌苓小说的创作[J];广西社会科学;2008年03期

4 袁周敏;;克林顿总统就职演说的身份建构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5 吴华;徐学清;;七一侨耻——试论《大汉公报》对华人身份建构的思索(1923-1947)[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10年03期

6 樊鹏;;美国黑人文学中的身份建构[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03期

7 朱海燕;;视觉文化中的女性形象展示——从电视广告看大众文化中的女性角色[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8 刘宝强;高莉莉;;《一个叫亨利的名人》中的身份建构主题[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9 吴羽;姚燕;;“国”与“家”的联接——贵州屯堡人的家谱编撰与身份建构[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年09期

10 刘江;;自传叙述评论与身份建构取向——《富兰克林自传》中的父型形象管窥[J];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斐;;华裔美国人的第三空间身份建构——金斯顿《引路人孙行者:他的即兴曲》的后殖民解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张桂珍;;公共外交与构建社会主义新形象[A];“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前沿和热点问题”学术研讨会暨2007年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李向平;;宗教组织及其适应型认同模式——中国当代宗教的社会协调功能[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3集)[C];2008年

4 魏红珊;;欲望的身体与分裂的自我——以郭沫若的小说为例[A];郭沫若研究三十年[C];2008年

5 冯剑侠;;“无冕皇后”还是“交际花”?——民国女记者的媒介形象与身份建构[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于洋;;艺术批评的媒体化与艺术媒体的批评化[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7 Donald L.Horowitz;;身份建构中的宗教与族群:互斥的还是重叠的?(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族群交往与宗教共处”社会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8 曹惠民;;走向前沿[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7.4)[C];2007年

9 盖琪;;中国电视文艺公共性的困境与展望[A];中国传媒大学第四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张兵娟;;中国传媒的三种现代性话语及建构[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许章润;民族国家法权安排的时空意象[N];法制日报;2008年

2 楚天舒;从“武汉高度”到“武汉共识”[N];湖北日报;2006年

3 曹惠民;走向前沿[N];文艺报;2007年

4 深圳大学国学研究所所长 景海峰;重新定位儒学:从书本走向生活[N];社会科学报;2007年

5 林金华邋张琳琳;以文化视角审视中国城市变迁[N];中国文化报;2008年

6 刘泽民;文学批评的“中国经验”建构[N];文艺报;2005年

7 程小牧;美国往事与集体记忆[N];中华读书报;2010年

8 杨小兰;艺术可教吗?[N];中国艺术报;2008年

9 任孟山;公民身份:西方与中国的时空错异[N];华夏时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莉;桑德拉·希斯内罗丝文学作品中的奇卡纳身份建构[D];山东大学;2013年

2 夏丹;中国民事审判话语叙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3 王莹;地方基督徒的身份建构研究[D];上海大学;2008年

4 张焱;语言变异与社会身份建构[D];吉林大学;2010年

5 计红芳;跨界书写[D];苏州大学;2006年

6 王p鷓,

本文编号:12106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2106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e60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