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黄色行李》主题解密:族裔融合与文化认同并行

发布时间:2017-11-22 21:15

  本文关键词:《黄色行李》主题解密:族裔融合与文化认同并行


  更多相关文章: 玛尔塔·罗哈斯 《黄色行李》 族裔融合 文化认同


【摘要】:玛尔塔·罗哈斯是古巴文坛上由新闻报道走向文学创作的知名作家,对古巴民族的形成过程以及殖民时期的古巴社会充满了创作激情。其小说《黄色行李》以族裔融合和文化认同为主题,聚焦于古巴殖民时期"契约华工"的贩卖,编织出一个个西裔白人与非裔黑人及华裔华人之间既排斥又融合、既抗争又认同的故事,从而在追溯古巴民族及其文化之根的过程中建构古巴民族的身份。
【作者单位】: 淮南师范学院;
【基金】:安徽省重点教学研究项目(2012jyxm460)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751.074
【正文快照】: 一、引言:拉丁美洲文学研究之薄弱环节与历史契机大众视野内的拉丁美洲文学可追溯至15—16世纪之交欧洲殖民者在征服过程中开创的纪事文学。此前的古印第安文学则多为口头传说,故而可视为拉美文学的史前时期;客观地说,真正意义上的拉美文学发轫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拉美独立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郑书九;;当代拉丁美洲小说发展趋势与嬗变——从“文学爆炸”到“爆炸后文学”[J];外国文学;2012年03期

2 李元;;民族身份的重述——凯尔特之虎时期的爱尔兰戏剧[J];当代外国文学;2013年01期

3 ;“中古经典互译出版项目” 《黄色行李》中文版首发[J];全国新书目;2012年1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邬玲琳;;《愤怒的葡萄》与美国民族身份建构[J];长城;2013年10期

2 丁立福;;“契约华工”海外生活之尘封画卷——兼论古巴著名作家罗哈斯及其经典小说《黄色行李》[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元;;玛丽娜·卡尔的女性叙事——《猫原边……》中的她者与阈限[J];外国文学;2011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喜波;;管窥美国族裔文学中的人物姓名缺失现象[J];理论观察;2010年05期

2 许双如;;族裔、文化身份追寻中的超越与传承——从任璧莲的《爱妾》说起[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3 王卓;;边缘地带的先锋:美国族裔文学语境中的美国非裔文学[J];山东外语教学;2012年06期

4 ;菲律宾国父黎刹族裔首次回乡谒祖[J];八桂侨史;1999年02期

5 张琼;;稽远钩沉 意义深长——维尔纳·索勒斯关于美国族裔文学与美国文化研究的讲座[J];外国文学动态;2003年04期

6 朱全红;“9·11”之后的美国族裔群体与外交政策[J];南都学坛;2004年05期

7 陶家俊;;现代性的后殖民批判——论斯图亚特·霍尔的族裔散居认同理论[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8 邹威华;;族裔散居语境中的“文化身份与文化认同”——以斯图亚特·霍尔为研究对象[J];南京社会科学;2007年02期

9 陈广兴;;“真实”的谎言——从《抹除》看美国族裔文学的困境[J];外国文学评论;2010年02期

10 华莹;;《高级英语》中族裔文化身份与文化认同研究[J];时代文学(上半月);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施琳;马迎雪;;当前美国的族裔冲突及其多样化应对机制研究[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杜枫;李志刚;;中国城市的非洲族裔区经济:以广园西路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 泓;美国的族裔格局与族裔政策刍议[N];学习时报;2005年

2 施琳 马迎雪;美国是如何处理族裔冲突的[N];中国民族报;2011年

3 一娴;正确对待族裔身份[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年

4 王悠然 编译;新西兰族裔间不平等状况加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5 施琳(作者单位:南开大学经济学院);美国人的族裔观[N];中国民族报;2001年

6 田建明;回避“民族”的美国民族政策[N];中国民族报;2007年

7 高原;糖尿病高发族裔祸首并非遗传[N];人民日报;2007年

8 刘力达;法兰西:“隐性”的民族与“显性”的民族问题[N];中国民族报;2010年

9 钟辛;美农户见人下菜碟 蔬果种植随人口变化[N];粮油市场报;2010年

10 赵琼;谁动了我的课本?[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增美;族裔性与文学性之间[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爱民;美国多元文化主义起源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志远;散居族裔对原居国外交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0年

2 郑毅;散居族裔批评视域下的《梦娜在希望之乡》[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3 潘睿;超越族裔性:李立扬诗歌的诗学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4 赵明利;多元文化语境下的族裔身份:任碧莲作品《爱妻》的多元文化解读[D];厦门大学;2007年

5 叶珍;非白人文学母女写作中的族裔文化认同[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6 李嫣然;挣脱族裔枷锁 展现多元文化[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7 屈郡;价值转变、中心消解和成功皈依[D];武汉大学;2006年

8 彭薇;主人公身份的回归[D];长沙理工大学;2012年

9 章晶;从父辈到子辈[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10 谢燕燕;族裔内外的探寻[D];厦门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2160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2160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14b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