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诗家语”
本文关键词:论“诗家语”
【摘要】:诗是"精致的讲话",语言既是这一文体的形式,也是这一文体的内容,所以语言研究是诗学的中心范畴。诗歌使用的语言不是与散文相同的语言,也不是专属诗歌的特殊语言,而是"诗家语",即以一般语言组成的诗的言说方式。诗歌从散文那里"借"来一般语言,然后遵循诗的逻辑创造自己的言说方式。如果没有诗家语,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就不会是诗,而是优美诗情的蹩脚表现。诗人必须通过时空清洗和形象清洗,通过词的选择、词组合的选择和句法的选择创造诗的言说方式。一般语言进入这个言说方式,就发生质变,获得音乐性和弹性,由交际语言变成灵感语言,变成一般语言组成的非一般语言。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
【分类号】:I106.2
【正文快照】: ~~论“诗家语”@吕进$西南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诗是"精致的讲话",语言既是这一文体的形式,也是这一文体的内容,所以语言研究是诗学的中心范畴。诗歌使用的语言不是与散文相同的语言,也不是专属诗歌的特殊语言,而是"诗家语",即以一般语言组成的诗的言说方式。诗歌从散文那里"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夏腊初;福楼拜的写作态度和他的“一语说”[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4年2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予超,张家合;《文心雕龙·章句》的虚词观及其影响[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2 裴新平,潘祥辉;今本《南齐书》几例点读问题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3 汤奇学,陈宝云;“救国”与“救人”——辛亥革命时期与新文化运动时期改造国民性思想之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4 王永茂;论鲁迅的进化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5 冯莉;;汉晋诸子“论”体考述——以《文心雕龙·论说》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6 李永贤;;论廖燕“愤气说”的内涵及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7 张振龙;;建安文人用典的创新特征[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8 陈望衡;;炫目的学术景观:美育的凸起——20世纪初社会转型之际美学现象考察之一[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9 徐纪阳;;“鲁迅传统”的对接与错位——论光复初期鲁迅在台传播的若干文化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10 卢文婷;;破碎的身/影:续写与对话——《野草》与德国浪漫主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向荣;;被低估的大师与外省文学的身份认同——兼论文学的地缘政治学[A];“辛亥百年与四川小说创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当代文坛》2011年增刊)[C];2011年
2 张劲松;;晴雯双重人格探微——亦主亦奴的文化悲剧[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陈建农;;士族文化与六朝诗学的审美情趣[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丁媛;;论《庄子》中的审丑意识[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王则远;;略论“物感说”之“感”:文学创作的本源[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肖国栋;;论《野草》的悖论心理结构[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陈学广;;形象文本中的“语—图”互文关系——以扬州八怪绘画为例[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刘晴;;论人物纪念馆的人文精神[A];新世纪博物馆的实践与思考——北京博物馆学会第五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王晓初;;鲁迅与五四新文化精神[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哈迎飞;;论鲁迅的家族意识[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魏晓虹;《阅微草堂笔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及云辉;全景画美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鸿雁;唐前叙事诗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崔绍怀;中国鲁迅《野草》研究史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8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9 房芳;1930-1937:新文学中民族主义话语的建构[D];南开大学;2010年
10 曹利云;宋元之际词坛格局及词人群体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跃华;对人与社会的批判与拷问[D];河北大学;2007年
2 古家臻;赵嘏科举诗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金鑫;王充《论衡》与东汉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宋文志;《文心雕龙》应用写作主体论[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王永平;蚌病成珠—郁达夫的情爱生活与其文学创作[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王丽丽;鲁迅与《萌芽月刊》[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吉瑞;鲁迅与《河南》[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宋丽然;鲁迅:在科学和文学之间[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柏彦飞;“诚与爱”:鲁迅文学中的道德精神[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宇琳;微辞婉晦 精义致用[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玉;论全球化与当代文学生存境遇及其言说[J];当代文坛;2005年02期
2 钟璞;;论席勒的人性自由价值母题言说方式[J];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3 盛宁;“解构”:在不同文类的文本间穿行[J];外国文学评论;2005年03期
4 杨壹棋;;避开所言说之物的言说——对保罗·策兰诗歌的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5 孙彤;;在分裂的边缘处前行——《金色笔记》印象[J];新世纪文学选刊(上半月);2008年05期
6 吕逸新;董梅;;《论语》文体形式的文化阐释[J];管子学刊;2009年03期
7 唐铁惠;;试论文学的文学性──从别林斯基和俄国形式主义谈起[J];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8 周春;;贝尔·胡克斯的对话体诗学[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年12期
9 董琦琦;;言说与倾听——《朗读者》对人性的多维透视[J];当代文坛;2010年02期
10 祁亚平;;爱尔兰的语言文化危机与身份重构——剧本《翻译》的后殖民解读[J];当代外国文学;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曾嘉;文化——文学——人[N];文艺报;2006年
2 李凤奎 编辑;幽默与荒诞不能承受之重[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3 王晓平;话说日本“诗经现象”[N];中华读书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柯英;梦如人生[D];苏州大学;2007年
2 奚旺;文体学视野下北岛创作的意象复调[D];苏州大学;2009年
3 戴芝兰;中国古典诗和英美现代诗美感意识的汇通[D];中南大学;2009年
4 周霜红;弗吉尼亚·伍尔夫双性同体诗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2382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238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