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赫伯特宗教诗的美德主题
本文关键词:论赫伯特宗教诗的美德主题
【摘要】:英国17世纪诗人乔治·赫伯特以创作宗教抒情诗为主,在诗集《圣殿》中就美德、信仰与改造个体的关系表达独具一格的见解,他试图用诗歌维系传统的基督教信仰与美德思想,使美德思想在17世纪得到继承与发展,使宗教诗的创作艺术得到发展和超越。本文以赫伯特诗歌的美德主题为考察对象,分析其美德主题的内涵以及诗意呈现方式,探究赫伯特在宗教诗创作中赞颂美德的原因。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绍兴文理学院;
【基金】: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科研项目“乔治·赫伯特和谐诗学研究”(2012B085) 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赫伯特宗教诗和谐思想研究”(Y201225970) 绍兴文理学院重点项目“乔治·赫伯特诗歌艺术与思想研究”(2011SK1016)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561.072
【正文快照】: 1引言乔治·赫伯特(George Herbert 1593-1633)是17世纪上半叶英国宗教抒情诗创作鼎盛时期的杰出代表,自从他的诗集《圣殿》(The Temple)于1633年问世以来,就备受西方学者关注。英国诗人兼文学批评家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说,“赫伯特是一位真正的诗人,而且是一位自成一格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胡家峦;论弥尔顿的《黎西达斯》[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4期
2 万俊人;;美德伦理如何复兴?[J];求是学刊;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查常平;;一个都市记忆中的生态艺术[J];都市文化研究;2005年00期
2 汤玉荣;;试析莎剧《亨利五世》两个译本中翻译策略选择的制约因素[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13期
3 卢建华;;试论“美德作为知识可教”的边界[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4 林芊;;多教对话:清末民国黔中古镇青岩四教并立的社会学解读——从基督宗教的视角[J];贵州文史丛刊;2008年01期
5 王爱菊;;理性与启示:英国自然神论思想概要[J];湖北社会科学;2012年11期
6 杨立蛟;吴正龙;;论儒家核心价值在高校的传承[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7 彭怀祖;;当前道德动因纯粹化与变动性的审思[J];道德与文明;2013年04期
8 张炜炜;;当代美德伦理背景下的休谟“同情”原则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9 杨岚菲;;洛克自然法思想的神学意蕴[J];华章;2011年27期
10 闫立超;;爱德华·赫伯特自然神论思想论要[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年1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斯;廷得尔的上帝观念[D];武汉大学;2007年
2 王锡伟;契约真理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3 张振国;拒斥与吸纳:天主教对中国民间信仰的应对[D];山东大学;2008年
4 姚晓娜;环境美德及其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昌顶;以人为本的哲学视角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陈真亮;中国环境法法典化的方法论问题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3 张曼;当代中国女装廓形的审美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聂彬;洛克自然神论思想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邓春燕;朝向希望的希望[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郭琳;论圣·奥古斯丁的国家起源观[D];清华大学;2007年
7 张婷;13-14世纪尼德兰南部伯格音运动探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孙培军;《圣经》及其英译对英语语言的影响[D];山东大学;2008年
9 肖忠榜;技术进步与艺术退化[D];北京工业大学;2009年
10 赵勋;弥尔顿的诗学理想[D];西南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党兆颖;谭惠娟;;玛格丽特·沃克小说《欢乐》中的宗教观[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12期
2 李峥;;论理查逊与菲尔丁的“美德”观[J];青年文学家;2011年08期
3 王金龙;;徘徊在“美德”和“情欲”之间——《哈姆雷特》关键词解读[J];南都学坛;2007年06期
4 培根;;论美[J];文苑;2008年01期
5 李晓珍;赵智艳;;虚荣与美德同在——《项链》中玛蒂尔德人物形象再剖析[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6 李柯;;浅谈《简·爱》宗教意识的体现[J];作家;2008年20期
7 肖四新;;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基督教语境[J];戏剧文学;2005年12期
8 袁汀;;美德·环境·美国的悲剧——读德莱塞的《珍妮姑娘》[J];文教资料;2008年03期
9 喻国伟;;论王尔德基督教信仰的矛盾性及其成因[J];柳州师专学报;2010年04期
10 万青;;论宗教意识对艾略特诗学的影响[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甘惠侨;;马奇四姐妹的美德成因浅析:论《小妇人》中的教育主题[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祖晓梅;;哈代与上帝之死[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臧棣(诗人、学者);作为风景的风俗[N];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
2 王胡;反击《达芬奇密码》[N];中华读书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史军;冲突、和解、融合[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2 齐昕;宗教复兴背景下的新俄罗斯小说[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许淑芳;肉身与符号[D];浙江大学;2011年
4 赵元;自由与必然性—奥登的诗体实验[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5 沈杨;科学与文学关系视域下的多恩诗歌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斌;析三部美国战争小说中的基督教信仰危机[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2 施志媛;弗罗多追寻救赎之路[D];武汉大学;2005年
3 刘淳;[D];北京大学;2005年
4 吴椺;《小妇人》中《圣经》原型的宗教内涵[D];中南大学;2008年
5 杨宁;三浦绫子小说与圣经文化母题[D];湘潭大学;2007年
6 高丹;从《布朗德》和《培尔·金特》看易卜生的矛盾思想[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颖;十九世纪的美国精神[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白青江;裘德:挣扎于矛盾冲突之中[D];北京邮电大学;2009年
9 曹亦凡;《圣经·利未记》神圣动物观与西方生态文学中的动物形象[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王姝;布莱克《耶路撒冷》中的宗教思想[D];西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2414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241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