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与幻灭-《一九八四》中温斯顿的生存困境的马斯洛式解读
发布时间:2017-12-03 10:03
本文关键词:追求与幻灭-《一九八四》中温斯顿的生存困境的马斯洛式解读
【摘要】:《一九八四》是英国著名讽刺小说家乔治·奥威尔的杰作。在这部作品中,奥威尔描写了一个令人窒息和绝望的极权主义社会—大洋国。在这个社会里,以“老大哥”为代表的党以维持绝对统治为终极目标,试图使整个社会处于极权统治之下。极度匮乏的物质条件限制了人们思考的能力;无处不在的电屏监控着人们的行为和思想;人的情感世界受到压制,婚姻和家庭生活变得畸形,除了对“老大哥”的爱,其它一切情感都不允许存在;不断篡改的历史和事实,则歪曲了人们对世界的正确认识。小说中的主人公温斯顿虽然以极大的勇气追求正常的爱,归属需要,以及认知的需要,但在极权社会的压迫下,任何威胁其统治的追寻都注定失败。温斯顿追寻的幻灭揭示了极权社会对人性的摧残,在病态社会中,除了生存,其它任何正常需要都是被禁止的。极权社会环境极大地限制了人的正常发展。因此,本文试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通过对温斯顿追寻的幻灭的描写阐释理性个体在极权主义社会中的生存困境。 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简要介绍了乔治·奥威尔的生平、主要作品以及文献综述部分,包括最新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指出了本文的研究意义。第二章为理论基础。主要介绍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发展概况,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内容以及社会环境对人的重要影响。第三章叙述了温斯顿在这样一个极端压抑的极权主义社会里追寻人类各种正常的需求。诸如生理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以及认知的需要。第四章描述了温斯顿追寻的幻灭和死亡。面对生命和恐惧的威胁,温斯顿最终放弃了对爱和真理的坚持并带着对老大哥的爱死去。第五章为结论部分。通过对温斯顿追寻幻灭和死亡的描写,说明极权主义或极权社会不利于人的发展,走民主主义道路,建立民主社会,应该能更好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局面的形成。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561.07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丁卓;;《1984》的空间解读[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王岚;《1984年》中人性的探求[J];当代外国文学;2000年04期
3 王卫东;孤独的游魂:乔治·奥威尔与帝国主义[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4 宇文刚;;极权主义下的孤独——再看《1984》[J];世纪桥;2007年02期
5 翁路;语言的囚笼——《一九八四》中极权主义的语言力量[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6 田俊武;唐博;;奥威尔《1984》的空间解读[J];名作欣赏;2008年12期
7 戴正清,徐飞,徐旭辉;论马斯洛自我实现理论[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年02期
8 肖丽华;;保护语言 保护我们的家园——读奥威尔《一九八四》[J];世界文化;2006年01期
,本文编号:12482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248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