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与黑》中于连的性格发展探析
本文关键词:《红与黑》中于连的性格发展探析
【摘要】:本文分析了于连的人生轨迹,主要包括四个阶段。在这四个阶段,于连的性格得到发展,体现出他的敏感、反抗、伪善以及最终的觉悟。作为一个进入上流社会的平民,于连的内心充满了矛盾,他的特殊身份使他形成了复杂性格,这种特殊的身份和性格的发展注定了他悲惨的结局。
【作者单位】: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
【分类号】:I565.074
【正文快照】: 引言司汤达的《红与黑》是法国19世纪的著名作品,这部小说是一部反映进步思想的现实主义小说。于连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小说描写了于连的悲剧人生,于连作为一个平民,运用自己的才华,抓住每一次机会,努力进入上流社会,但最终失败。于连的一生主要包括四种生活环境,不同的环境使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邦红;为自己活着——《红与黑》中于连形象及其精神探微[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1992年03期
2 韩中一;论《红与黑》[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5年03期
3 谌华;从《红与黑》看司汤达的心理分析[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4 姚亚波;浅论司汤达《红与黑》的悲剧意识[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5 李迎丰;《红与黑》:一个隐喻——作为女性的阅读[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1年03期
6 李玉莲;《红与黑》所表现的时空意识[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1987年01期
7 苏晖,黎蓉;《红与黑》心理分析特色论[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8 黄联伟;《红与黑》中的“红”与“黑”[J];大连大学学报;1998年05期
9 王骁勇;论《红与黑》写实技法的主观性特征[J];甘肃高师学报;1999年04期
10 胡明蓉;《红与黑》爱情描写特点探讨[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杨昌龙;于连是“个人主义野心家”吗?[N];文艺报;2000年
2 罗們;《郭宏安译文集》:“信”与文体[N];中华读书报;2003年
3 余中先;名著还得名译名编[N];中华读书报;2003年
4 李蔚红;过去时代的红与黑[N];吉林日报;2000年
5 韩沪麟;孪生姐妹 命运各异[N];中华读书报;2004年
6 韩华洁;爱情的奥秘在哪里[N];中国教育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何永棠;论《红与黑》中于连形象的心理塑造[D];暨南大学;2001年
2 杨硕;从“人格的三重结构说”视角评析《红与黑》中的于连[D];湘潭大学;2013年
3 赵树新;论于连形象在我国建国以来的接受和再阐释[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4 朴春女;中—法小说中青年野心家形象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5 刘彩云;于连与方鸿渐爱情观比较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6 熊念双;存在主义哲学视野下于连与祥子形象比较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7 陈向玲;阿德勒的自卑理论之于文学的意义[D];西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2627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262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