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明暗对峙的绝望抗争——论夏目漱石作品《梦十夜》之“第九夜”

发布时间:2017-12-07 18:24

  本文关键词:明暗对峙的绝望抗争——论夏目漱石作品《梦十夜》之“第九夜”


  更多相关文章: 夏目漱石 《梦十夜》 非理性 抗争与超越


【摘要】:夏目漱石的《梦十夜》以梦幻的形式揭示了潜在人类灵魂深处的"原罪"意识、对生的困惑与不安、以及在绝望中的抗争,其中"第九夜"特别凸显这一主题。以"第九夜"为中心,通过分析母子对话,揭示一个母亲的"心像世界"。在"第九夜"中,我们从一种看似"徒劳"的反抗中感悟到:现实虽然是一个非理性的、令人绝望的社会,但同时也是一个蕴含希望的混沌世界,如果能从"徒劳"行为中发现蕴含的人生意义,就能够使隐遁在黑暗中的希望之光发生戏剧化的逆转,显现出"徒劳"转为"幸福"的端倪。
【作者单位】: 西北大学文学院;
【基金】: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7J020Z)
【分类号】:I313.074
【正文快照】: 夏目漱石的《梦十夜》由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十个短篇组成,每个短篇以“梦”的形式——“我做了这样一个梦”——展开叙事。日本学界对这个由一系列短篇组成的梦幻世界有多种解读,早期代表性的见解认为《梦十夜》是“浪漫主义的作品”,战后日本学者指出系列作品《梦十夜》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旭平;建构与解构:主体在现代、后现代哲学中的命运[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2 刘捷;从本体论到实践论——马克思主义论人的方法的根本变革[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3 黄德渊;论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4 周岩;;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方法探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6期

5 何峰;;边缘化的冷眼旁观与后现代的思维向度——鲁迅与卡夫卡[J];安徽文学论文集;2005年00期

6 张晓s,

本文编号:12633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2633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b8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