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墟上的救赎—本雅明寓言理论视阈下的《飞越疯人院》
本文关键词:废墟上的救赎—本雅明寓言理论视阈下的《飞越疯人院》
【摘要】:作为二十世纪著名的小说家之一,肯·凯西以其对美国社会黑暗面的尖锐披露而闻名。在其作品中,他反映了混乱的现代社会里人们的生存现状和社会问题。他的成名作《飞越疯人院》创作于动乱的六十年代。在这部小说中,肯·凯西关注了挣扎在沮丧和绝望中的现代人的精神困境以及现代社会的诸多问题。以震惊的故事、怪异的人物和晦涩的描述为特点的表达方式契合了现代寓言的书写方式。鉴于此,本文借助德国文艺理论家瓦尔特·本雅明的现代寓言理论,通过分析小说所体现的寓言特征、寓言呈现形式和寓言主题三个方面来挖掘小说的深刻含义和作者的救赎思想。首先,本文根据瓦尔特·本雅明的现代寓言理论,剖析了《飞越疯人院》中所体现的寓言性特征。通过对小说所呈现的破碎性、忧郁性和复义性三个寓言特征的分析,总结出《飞越疯人院》具有现代寓言的基本特点,是一部寓言小说。其次,本文考察了小说寓言性的呈现形式。从隐喻意象和讽刺意象两个方面的分析,总结出小说作者通过运用废墟、康拜因大机器的隐喻意象反映了体制社会的压制、工业文明的荼毒和现代人深陷精神困境的社会现状。同时,肯·凯西又运用白颜色和音乐的反讽意象表达了对黑暗美国社会的愤懑。最后,本文从挣脱现代文明的束缚、复归自然和救赎三个方面着力挖掘小说中蕴含的寓言主题。在小说中,肯·凯西通过其所塑造的人物逃离现代文明束缚的过程表达了自己向往自由,不愿受羁绊的反叛精神、对现代工业文明的憎恶和复归自然的强烈愿望。另外,肯·凯西指出现代人能够通过积极斗争、信仰和复归自然获得精神上的自我升华和自我拯救的救赎理念。总之,通过破碎的形式、忧郁的场景和文本的复义,肯·凯西成功地将《飞越疯人院》塑造成了一部现代寓言小说。作者以废墟、康拜因大机器的隐喻意象和白颜色、音乐的反讽意象反映了现代人精神贫瘠的现状,讽刺了美国社会对人性的压制。通过现代寓言书写方式,肯·凯西真实地再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动乱的美国社会和现代文明特别是工业文明对现代人的戕害,展示了回归自然的强烈愿望。同时,通过小说人物特别是复归印第安信仰并成功逃离疯人院的布罗姆登酋长,他指出通过精神上的自我升华获得拯救的救赎理念,即深陷困境的现代人只有依靠积极斗争、坚定的信仰和复归自然才能获得精神救赎。
【学位授予单位】:江苏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712.07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敦贤;《飞越疯人院》的主题解析[J];语文教学通讯;2004年09期
2 韩雪涛;评析《飞越疯人院》[J];医学心理指导.校园心理;2004年04期
3 赵薇;;权力的运作与遮蔽——从电影《飞越疯人院》看福柯及其《疯癫与文明》[J];艺术广角;2009年01期
4 谭晓春;郭德艳;王庆勇;;《飞越疯人院》的解构主义分析[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5 陈艳龙;;20世纪后半叶美国文学对传统女性性别角色的解构——以肯·凯西的《飞越疯人院》为例[J];名作欣赏;2011年36期
6 李丽;;自由选择之路——解读《飞越疯人院》中麦克墨菲的自由思想[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7 吴晓芳;;谁飞越了疯人院?——《飞越疯人院》的福柯式解读[J];才智;2012年31期
8 靳瑜;;《飞越疯人院》二元对立意识形态的颠覆[J];东南传播;2013年05期
9 杨娜;余庆玲;;《飞越疯人院》中的话语转换和权力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3年11期
10 孙露露;;浅析《飞越疯人院》的反正统文化叙事[J];文教资料;2013年2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本报记者 梅贤明 本报通讯员 陈玲玲;“飞越疯人院”的困境[N];人民法院报;2014年
2 自由撰稿人 卞乐;社会舆论何时才能“飞越疯人院”[N];东方早报;2011年
3 汪天艾;莱奥波尔多·马利亚·帕内罗:飞越疯人院[N];文艺报;2014年
4 张慧瑜;“温情”有余 “现实”不足[N];文艺报;2012年
5 记者 曾卫康邋廖靖文 通讯员 马向阳;“飞越疯人院”广州不吃香[N];广州日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娜;从原型理论视角解析《飞越疯人院》[D];辽宁大学;2015年
2 陆红梅;废墟上的救赎—本雅明寓言理论视阈下的《飞越疯人院》[D];江苏师范大学;2014年
3 徐斐斐;论电影《飞越疯人院》中的权力化身体[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4 马岢原;肯·克西《飞越疯人院》的福柯式解读[D];兰州大学;2012年
5 张海防;《飞越疯人院》中的异化主题分析[D];暨南大学;2008年
6 刘敬敏;福柯权力话语理论视野下《飞越疯人院》的解读[D];中南大学;2011年
7 李媛;《飞越疯人院》中疯癫形象的狂欢化解读[D];西北大学;2013年
8 左万芳;谁飞越了疯人院?[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张爽;试论《飞越疯人院》的原型表现手法[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10 张晓蓓;《飞越疯人院》的心理分析解读[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2960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296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