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两卷》:吹响现代诗歌的冲锋号角
本文关键词:《诗,两卷》:吹响现代诗歌的冲锋号角
【摘要】:在《抒情歌谣集》再版了三次以后,华兹华斯于1807年5月8日出版了诗集《诗,两卷》。这是他的首部个人诗集,也是后来他所有诗集的最初版本。由于它超出了当时时代所能接受的审美标准,曾在英国文学史上引起过强烈的震荡,受到过非常尖锐的嘲讽,也让华兹华斯的诗人声誉低沉了10多年之久。但也正是这部诗集包含了华兹华斯众多的经典作品,它充分体现了华兹华斯的诗歌理论主张,也清晰地展现了华兹华斯的诗人才智。对于现代诗歌而言,它无疑就是那冲锋的号角。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文学院;长春大学外语学院;
【分类号】:I106.2
【正文快照】: 在1798年写给出版商约瑟夫·考托(JosephCottle)的信中,柯勒律治(S.T.Coleridge)说华兹华斯的名字没有人知道,而他的名字是很多人所熟悉的,所以他要求出版社匿名出版他和华兹华斯合著的《抒情歌谣集》(Lyrical Ballads),所以虽然《抒情歌谣集》在当时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而人们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素华;;对传统自然观的解构——论爱默生的辨证自然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1期
2 陈蓉蓉;;鉴赏水仙——与华兹华斯的自然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3 许文锋;苏彦;许艳红;;解读爱默生自然的实用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2期
4 田鹰;朴素中见豪华,平淡中有瑰奇——评华兹华斯诗论及诗歌实践[J];滨州师专学报;2004年01期
5 王延;;陶渊明和华兹华斯对比研究[J];才智;2008年03期
6 董新;;华兹华斯《咏水仙》的情感诉求[J];长城;2009年08期
7 李薇;“异树同花”之辨析——王维与华兹华斯诗歌意境的比较分析[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8 聂鑫琳;;多丽丝·莱辛的生态文学思想内涵——短篇小说《黄金之城埃尔多拉多》《蚁丘》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9 薛琴;;从生态批评视角看《弗兰肯斯坦》的警世价值[J];长沙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10 冯彤;中西自然诗的比较研究——陶渊明、华兹华斯自然诗特色比较[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萍;凝视自然的心灵书写[D];吉林大学;2011年
2 宋丽丽;文学生态学建构——生态批评的思考[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3 顾梅珑;审美主义及其在西方19世纪以来文学中的流变[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刘春芳;英国浪漫主义诗歌情感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单云婷;多丽丝·莱辛创作中的生态意识探析[D];江南大学;2010年
2 杨文文;二十世纪初中国儿童观与儿童文学观念发展进程[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烨;西方近代自然语言观对浪漫主义诗歌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梅;觉醒—冲突—反思[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孙静;华兹华斯诗歌中的孤独境界[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1年
6 魏冬;西方荒野意象的女性主义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翟宗杰;浪漫范畴下的中西浪漫主义诗歌[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汤静贤;生命的回归与拯救——论华滋华斯的孩婴情结[D];暨南大学;2000年
9 崔莉;重返自然的桥梁——析华兹华斯的儿童观[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3年
10 张丽军;生态文学:存在困境的艺术显现,精神革命的审美预演[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颖;刘伟;;现代性视野下的华兹华斯与沈从文[J];广西社会科学;2010年03期
2 张旭春;没有丁登寺的《丁登寺》——英国浪漫主义研究中的新历史主义范式[J];国外文学;2003年02期
3 杨荀;崇尚自然,呵护人类——浅论英国诗人华兹华斯的创作源泉[J];美与时代;2003年12期
4 王春;关于华兹华斯诗歌中自然主题的研究[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5 徐春捷;浅谈华兹华斯的自然诗[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6 高桂芳;;品《露茜组诗》,解读华兹华斯的自然观[J];山东文学;2007年07期
7 王颖;;解读经典——再评华兹华斯诗歌创作艺术[J];小说评论;2009年S1期
8 葛桂录;建国以后华兹华斯在中国的接受[J];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9 文爱军;陶渊明与华兹华斯诗歌艺术的差异[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6期
10 孙芳;;倾听微贱生活的悲曲——评华兹华斯以日常生活为题材的诗歌主题[J];译林;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义华;;挑战中国:现代性三重奏[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2 陈家琪;;现代性背景下的宗教与信仰问题(发言提纲)[A];“理性、信仰与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邢颖;管巍;;全聚德商业文化的传统性与现代性[A];商业文化精品文库[C];2001年
4 詹艾斌;;新写实小说的现代性书写二题[A];江西省文艺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任映红;;自我形塑:古村落农民的现代性嬗变[A];秩序与进步:中国社会变迁与浙江发展经验——浙江省社会学学会2006年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高连克;;现代社会发展理论的反思:论发展的现代性后果[A];福建省社会学2006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韩震;;全球化、现代消费和人的认同[A];第八届暨第七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韩震;;本质主义的重建及反思的现代性[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9 曾一果;;重建上海的“现代性”:一份杂志与它的“城市”[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8):传播媒介与社会空间论文集[C];2008年
10 张谦;;孔子孝道理论的现代性——孔子孝道理论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与价值[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卫;没有灵魂的现代性[N];美术报;2006年
2 赵嗣胤;回到自己的历史传统[N];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高鑫 吴秋雅;现代性的诉求与文化价值的重建[N];中国文化报;2003年
4 李进书;谁将成为现代性的主人?[N];中华读书报;2007年
5 本报评论员 吴铭;GNH:现代性道路的多种可能性[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6 日昌;破碎的笼穴与“流动的现代性”[N];中华读书报;2005年
7 唐文明;现代性征服中国:换位透视的意义[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8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资源[N];社会科学报;2005年
9 张汝伦;知识分子与现代性的共谋关系[N];文汇报;2002年
10 执笔人 张旅平;人文社会科学前沿扫描[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跃;理性与躁动[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2 韩冷;现代性内涵的冲突[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马长山;现代性与私法文化精神[D];黑龙江大学;2004年
4 蒋炜;现代性的社会控制图式转换[D];吉林大学;2005年
5 方世忠;儒家传统与现代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刘雪松;公民文化与法治秩序[D];黑龙江大学;2005年
7 顾梅珑;审美主义及其在西方19世纪以来文学中的流变[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杜伟;体育课程制度的现代性审视[D];苏州大学;2009年
9 杨学民;现代性与台湾《现代文学》杂志小说[D];复旦大学;2004年
10 钟丽茜;回忆与存在[D];浙江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利民;质疑新文学“不证自明”的现代性[D];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
2 于惠;伍尔夫女性主义思想的现代性意义[D];苏州大学;2006年
3 刘倩;民族主义:历史、现状与未来[D];厦门大学;2006年
4 金及云;现代性及鲁迅个体生存观念比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5 戴伟平;诗歌翻译与现代性[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全峰梅;模糊的拱门——建筑性的现代性现象学考察[D];广西大学;2004年
7 拜云洁;日本平面设计审美意味的民族性和现代性[D];河南大学;2005年
8 叶晓波;中国工笔画绘画语言的现代性探究[D];湖南科技大学;2009年
9 黎明;出场与退场[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刘锦丹;现代性的焦虑、想象与颠覆——论先锋小说及其深层悖论[D];重庆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3021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302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