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福克纳小说中的乱伦主题比较

发布时间:2017-12-20 01:07

  本文关键词:福克纳小说中的乱伦主题比较 出处:《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福克纳 乱伦主题 南方的衰落 一致 变化


【摘要】:《喧嚣与愤怒》、《押沙龙,押沙龙!》和《去吧,摩西》三部小说都通过乱伦主题表现美国南方的衰落及福克纳对南方历史的思考,其表现手法和思想内涵有一致性也有发展变化。三部作品都引入了《圣经》原型且都以"乱伦"隐喻南方的衰败,而小说的叙事模式、乱伦类型及批判目标又有所不同,这些不同反映了作者对美国南方的认识渐趋客观和深刻。
【作者单位】: 中央民族大学外语学院;
【分类号】:I712.074
【正文快照】: 从字面理解,汉语中的“乱伦”是违反伦常之意,而英语中的“incest”意为“不贞洁”,二者通常都是指法律或习俗所不允许的近亲之间的性关系或婚姻关系。从其明显的贬义色彩可以看出,乱伦在中西方社会文化中都是一种为人不齿的禁忌。关于“乱伦禁忌”的起源,学界论说不一。某些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经建;“乱伦”母题与中外叙事文学[J];外国文学评论;2000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宗社;;论《苏仙》对神话原型的重现与改写[J];蒲松龄研究;2010年01期

2 睢萌萌;;论哥特魅影下的美国南方小说[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3 曹青;;控制与反控制——《洛丽塔》女性主义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7期

4 孙莹;;《怀尔德菲尔府的房客》中的圣经原型人物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1期

5 宋庆福;;解读《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圣经元素[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6期

6 侯林梅;;对《虹》和《恋爱中的女人》的结构和意象的原型分析[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7 汤俊;马华;;日本侦探动漫的发展与衍变[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8 叶舒宪;“大荒”意象的文化分析——《山海经·荒经》的观念背景[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9 李小玲;从神话到现代——中国文学中的女娲原型[J];北方论丛;2002年02期

10 陈元贵;;从艺术研究到仪式研究——审美尺度研究的新起点[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峰;“渔”行为与海明威[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程静;中西创世纪神话对比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4 袁梅;中国古代神话中智慧导师阿尼玛原型及其承传移位[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霁月;新中国革命题材电影中的寡母寓言(1949-1978)[D];上海大学;2011年

6 吴凑春;论新中国传记片的创作(1949-2010)[D];复旦大学;2011年

7 张之薇;献祭[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年

8 陈佳冀;中国文学动物叙事的生发和建构[D];上海大学;2011年

9 徐金龙;从资源到资本[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光利;胡适诗学批判[D];浙江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祥勇;中国古代象喻批评方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朱蕾;从女性神话原型批评视角解读《秀拉》和《所罗门之歌》中的女性形象[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何惠;嫦娥形象的生成和演变[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陈云;构建《哈利·波特》第二世界的细节描写艺术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肖丽;黔东南《苗族古歌》“数字”原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聂春子;电影心理疗法的理论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09年

7 李惠;唐诗柳意象审美文化价值新探[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8 米丰翠;《老子》母性品格审美探微[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9 陈三元;中西文化中“水”的原型意象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10 赵述晓;论大江和莫言的故乡想象与艺术超越[D];江南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淑梅;关注人类命运的大师──“回放”小说巨人威廉·福克纳[J];理论观察;1998年02期

2 顾胜;论威廉·福克纳小说《熊》的综合文体风格[J];外国文学评论;1988年03期

3 孔耕蕻;法国贵族衰亡的挽歌与美国南方望族毁灭的恋歌——福克纳与巴尔扎克艺术世界鸟瞰[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1期

4 肖明翰;巴金与福克纳的家庭小说比较[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6期

5 于洪英;福克纳与《喧哗与骚动》[J];天津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6 周黎平;心系南方 情恋南方──读《喧哗与骚动》话福克纳南方情结[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7 郑咏梅,艾格平;从《献给艾米莉的玫瑰》看福克纳的写作风格[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S2期

8 管建明;福克纳叙事艺术中的时间和空间形式[J];外语教学;2003年04期

9 刘m 波;福克纳的遗作《南方之子》[J];外国文学评论;2003年01期

10 刘平;浅析福克纳的小说《喧哗与骚动》[J];理论界;200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慧仁;;自然:内心的需要——福克纳超越时代的自然观[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张志忠;;跨越时空的文学对话——评《福克纳与莫言比较研究》[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06卷[C];2006年

3 赵文书;;种族主义的余辉——简评福克纳的《夕阳》[A];走向21世纪的探索——回顾·思考·展望[C];1999年

4 徐青;;福克纳:一个现代乡土作家[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2)[C];1999年

5 李玉颖;;福克纳的意识流表现手法初探——析著名小说《喧哗与骚动》[A];探索 创新 发展[C];2000年

6 欧阳立博;;威廉·福克纳《我弥留之际》的多角度叙述结构研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7 黄明;;艺术的想象与想象的艺术——论福克纳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的创作[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王艳萍;;荒野情结与草原大命——《熊》和《狼图腾》的生态思想研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王小慧;;试用读者反应批评解读福克纳的《八月之光》[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徐蕾;;浅析《喧嚣与骚动》中的白痴班吉[A];探索 创新 发展[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佟栋(北京大学中文系硕士);直面福克纳的魅力[N];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

2 何朝辉;福克纳、《我弥留之际》及其背后[N];中华读书报;2008年

3 王胡;菲利普·罗斯三赢笔会/福克纳奖[N];中华读书报;2007年

4 邱华栋;挤出南方土地的脓[N];中华读书报;2002年

5 尚东;美作家罗斯三连冠福克纳奖[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6 书评人 徐则臣;福克纳的遗产[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7 李霆鸣;穿裙子的福克纳[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王胡;厄普代克旧作获福克纳奖[N];中华读书报;2004年

9 陶洁;作家的名字与经济价值[N];中华读书报;2003年

10 陈慧莲;观察乌鸦的又一种方式[N];中华读书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勇庆;生态神学视野下的福克纳小说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张鲁宁;历史语境与文本再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3 朱振武;福克纳小说创作的心理美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4 李萌羽;全球化视野中的沈从文与福克纳[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代晓丽;福克的小说《押沙龙,,押沙龙!》叙事修辞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6 谌晓明;符指、播散与颠覆:福克纳的“斯诺普斯三部曲”之解构主义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7 葛纪红;福克纳小说的叙事话语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8 曾军山;斯诺普斯三部曲的互文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9 李振中;追求和谐的完美[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10 孙胜忠;无尽的求索和虚妄的梦[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莹;来自南方腹地的悠远根系[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李兆撰;论福克纳小说中的女性形象[D];青岛大学;2010年

3 李里;历史文化冲突下的生存之路—福克纳的印第安故事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健X;福克纳《我弥留之际》中女性形象探析[D];兰州大学;2011年

5 袁秀萍;论福克纳作品主题和风格的普适性[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6 曹梦月;弗洛伊德心理分析视角下的《村子》[D];安徽大学;2010年

7 唐艳玲;技巧后的爱恨忧思——从《喧哗与骚动》叙事技巧看福克纳的南方情结[D];吉林大学;2004年

8 张慧;从《八月之光》看福克纳的女性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刘蜀云;开放和多元的世界——论福克纳的意识流艺术[D];浙江大学;2002年

10 夏澄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D];苏州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3101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3101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fc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