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境》的叙事诗性
本文关键词:《奇境》的叙事诗性 出处:《当代外国文学》2013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欧茨的《奇境》从诗意的品格、意象的纷呈和语式的狂欢三个方面打破了传统叙事模式的园囿,彰显了叙事的诗性气息。作品的人物在分裂与癫狂中以激情面对冷漠、以生命对抗死亡,展现出诗意的品格;多种意象的跳跃淡化了小说的情节性,使叙事文本表层凌乱破碎;多种语式的杂糅让作品在异质的碰撞中凸显出言语的瑰丽色彩,使作品爆发出勃勃的诗性生机。
[Abstract]:Oates's "Wonderland" has broken the traditional narrative pattern of the garden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language style and colorful poetic character, the image of the carnival, highlighting the narration of poetic flavor. The figures in the works of division and madness in the face of indifference to life with passion, against death, showing the poetic character of multiple images; jump plot novel desalination, the narrative discourse of a variety of surface messy broken; mix that works in the magnificent color word highlights the heterogeneity of the collision, the outbreak of the works the full of poetic life.
【作者单位】: 北京外国语大学;
【分类号】:I712.074
【正文快照】: 乔伊斯·卡罗尔·欧茨(Joyce Carel oates,1938一)是当代美国著名小说家,在文坛素有当代外国文学N0.1,2013“暴力女作家”和“美国黑女士”的称号。对此,,欧茨冷静地解释道:“大多数我的小说和故事都是从现实的层面,在悲剧与人性的角度对当代世界作出的探索。”(Sjoberg 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彦;黎敏;;《安娜贝尔·李》中的悖论意象:天使、星月、爱情[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2 梁志宏;;法官情怀的诗性抒写——读《寓真新诗》印象[J];黄河;2010年02期
3 张梦;;《红楼梦》的诗性艺术显现之意象研究[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10年06期
4 张敬品;石广清;;来自叶芝和奥登迥异的诗性声音[J];外国语文;2010年04期
5 漆竞舟;戴勇红;;意象油画的诗意追求[J];艺术教育;2011年01期
6 徐瑾琪;苍凉,荒谬的“真理”——也谈《锦瑟》[J];唐都学刊;2002年04期
7 彭飞;林曙;;《北京人》——诗性的整合与建构[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8 潘新宁;;映衬:杜甫景物诗独特的诗性方式——兼与韩成武先生商榷[J];名作欣赏;2006年19期
9 夏元明;;画出的乡情[J];东坡赤壁诗词;2006年04期
10 张炜;;花红载得春多少——关于废名《桥·花红山》的想象旨趣和时空端绪[J];唐山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雪;;人与“绝对”的较量——戈麦用诗歌与人生演绎死亡[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李秀泉;;意象疗法治验实例[A];二零零四年度全国精神病专业第八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3 郭英珍;;隐喻的语用文化对比与翻译[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4 祝菊贤;;论魏晋南朝诗歌宣叙意象的美学特征[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5 刘新文;;笛子类的意象在北宋诗词名篇中的作用[A];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研究——第一届与第二届“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王桂荣;;归趋新的审美维度——方方近作的诗学特征[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杨亚岚;王文轲;;词中之月与生命之月——简析李煜词中“月”的意象[A];中国企业运筹学[C];2006年
8 王士芬;张瑞兰;彭聃龄;;汉字意象值与意义值的测定[A];全国第五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4年
9 李世庆;;城市设计的准则:以“公众意象”为本——以上海市鲁迅公园附近为例[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丛滋杭;;论艾略特早期诗歌的沟通障碍[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邵振国;撒网于湍急的水面[N];文艺报;2011年
2 何西来 陈建功 韩作荣 李小雨 毕胜 文羽 张同吾 吴义勤;他按准了时代的脉搏[N];文艺报;2010年
3 刘新文;北宋诗词中的笛子类意象[N];光明日报;2004年
4 孟向荣;意象动人[N];人民公安报;2001年
5 朱先树;短诗的魅力[N];文艺报;2006年
6 匡文立;诗性的生命成长[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7 记者 刘秀娟;鲁院高研班举办诗歌研讨会[N];文艺报;2009年
8 记者 李静;神韵注油彩 成竹生意象[N];东营日报;2010年
9 蔡晨瑞;意象解梦科学吗?[N];北京科技报;2005年
10 杨飞云;具像中的意象参与[N];中国文化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兴宝;文化视域中的宋词意象初论[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鲁杰;中医意象思维的心理学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许晓晴;中古隐逸诗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4 梁笑梅;壮丽的歌者:余光中诗论[D];苏州大学;2004年
5 李明;“医者意也”的心理学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6 王浩滢;中国写意画的美学特质[D];南京艺术学院;2009年
7 杨俊光;唱歌就问歌根事[D];苏州大学;2007年
8 李耿晖;二元人群 生存境遇与香港视野[D];暨南大学;2005年
9 罗燕萍;宋词与园林[D];苏州大学;2006年
10 张石川;白朴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晓莉;劳伦斯诗歌中意象之表现及性爱之描述[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张骏;从威廉·戈尔丁的小说《蝇王》看英国文学中的荒岛意象[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3 仝铮铮;无边的悲怆与苍凉[D];扬州大学;2002年
4 邓月萍;论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英译[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5 常金莲;《金瓶梅》意象论[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6 雷苗;意象的色彩——工毛画设色简论[D];南京艺术学院;2001年
7 刘红;从鲁迅到莫言[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8 黄晓华;在文明与理性的边缘[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9 钟力明;论语文教学中古典诗歌意象理论观照下的审美化阅读[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10 黄善文;林景熙诗歌意象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3416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341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