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紫色》:“黑人”“女性”的声音

发布时间:2017-12-27 23:22

  本文关键词:《紫色》:“黑人”“女性”的声音 出处:《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紫色 黑人 女性 叙述声音


【摘要】:艾丽斯·沃克(Alice Walker,1944—)是美国当代黑人女性作家中的杰出代表,《紫色》是其代表作。本文试图从小说的叙事角度出发,通过文本细读,阐释艾丽斯·沃克在小说世界中对“黑人”“女性”话语的构建和黑人女性主体的自我意识确立过程,探究黑人女性在种族、贫穷、性别、宗教等多重压迫下是如何曲折发声的。 论文共分三章。第一章主要探讨了沃克选用十八世纪盛行的书信体来结构小说的原因,以及通过这样的文体形式小说记录了怎样的“黑人”“女性”的声音。信的特点是私人化的、自我独白的,写信的行为是不受外界干扰的,这些特点能够让读者远离传统文学中存在的白人、黑人男性“声音”的干扰,倾听黑人女性的私人独白。因此,书信是能让女性发出自己“声音”的文学样式之一。但《紫色》中女主人公的信的接收者却是上帝,这就意味着信是无法寄出的,写信人是得不到倾听者的回应的,主人公西莉孤独的处境便在此时显得格外突出。同时,西莉妹妹聂蒂的信又因为某某先生的刻意阻拦没能及时地投递到西莉的手中,这种叙事时间上的错位使得已经开始觉醒的西莉的自我意识最终得到确立。第二章是“黑人”“女性”自我声音的建构。本章试图通过电影《紫色》和小说《紫色》的对比研究,从人物形象、情节故事、文化符号等角度剖析小说《紫色》对“黑人”“女性”话语的建构。通过引入电影这个媒介,来反衬小说的深刻性、批判性和理想性。第三章是“黑人”“女性”声音的获得。沃克的“妇女主义”是与传统的白人“女性主义”有所区别的概念。它既有与“女性主义”重合的理念即反抗男性的压迫,又有与“女性主义”不同的内容。它在反抗男性统治的同时强调妇女之间的互助,树立女性权威。“妇女主义”倡导的是男性与女性在互相帮助中共同成长。较之女性主义者激进的言论和方法,妇女主义者显得更加温和。在小说《紫色》中更是突出体现了沃克的“妇女主义”。以西莉为代表的女性自我意识的建构和以聂蒂为代表的黑人寻根意识的苏醒除了自身的积极探索之外,都离不开来自家庭和社会的男人们和女人们的帮助。女性友人间的关爱和鼓励是促使西莉转变的动力,实际上男性的压迫和欺辱也给了西莉决心做自己的助推力。不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力量,对于西莉的自我的成长都是有帮助的。这也正是沃克的“妇女主义”相比“女性主义”宽容的方面,她更加理性地看到了男性的压迫在女性自我解放过程中所起到的客观推动作用。当然,男性的悔过和改变是妇女主义者的希冀。在《紫色》中男主人公们并不是一个个死板的等待批判的靶子,,而是有血有肉有个性成长的人,他们同样在与女性的对抗中逐渐看到自己的错误,并积极地做出行动化解两性矛盾,期待共同构建和谐的家庭和社会。
[Abstract]:Alice Walker (Alice Walker, 1944) is an outstanding representative of American contemporary black female writers. "Purple" is his masterpiece. This article attempts from the narrative point of view, through a close reading of the text, the interpretation of Alice Walker in the fictional world of "black" and "female" discourse construction and the self-consciousness of black women establish process about black women is how tortuous vocal in race, gender, religion, poverty under the oppression of.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I712.0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申丹;叙事形式与性别政治——女性主义叙事学评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2 周凡钰;可喜的人生角色转换——从《紫色》解读美国黑人女性意识[J];长春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3 孙薇,程锡麟;解读艾丽斯·沃克的“妇女主义”——从《他们的眼睛望着上帝》和《紫色》看黑人女性主义文学传统[J];当代外国文学;2004年02期

4 王成宇;;紫色与妇女主义[J];当代外国文学;2006年02期

5 王逢振;;访艾丽丝·沃克[J];读书;1983年10期

6 秦湘;《紫色》与“家丑”[J];外国文学;1987年01期

7 王成宇;《紫色》中的词汇拼写变异研究[J];外国文学;2003年06期

8 叶云山;爱的拯救:茜莉的精神再生──试析《紫色》中的女性形象[J];外国文学;1994年06期

9 王红叶;;《紫色》中的书信体叙事策略[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10 刘琼;;十八世纪英国书信体小说特征浅谈[J];海外英语;2010年07期



本文编号:13436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3436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fe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