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空间对女性身份意识的束缚
本文关键词:家庭空间对女性身份意识的束缚 出处:《复旦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空间理论 《呼啸山庄》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 女性意识 束缚[I3/7]
【摘要】:近年来,批评界涌现了许多关于“空间”、“地点”和“文化地理学”的跨学科研究。空间批评和女性主义、性别研究都关注于身体、性属和主体性之间的关系。本文从女性主义角度出发,通过对《呼啸山庄》和《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两部家庭小说空间解读,试图阐释维多利亚时期的家庭空间如何限制女性主体性的发展。笔者认为,艾米丽·勃朗特和乔治·艾略特的这两部女性成长小说中反映出家庭于女性的重要性,引发读者对“家庭”这一主题的关注与思考。家庭即家园,它既是社会单位,又有其鲜明的物理空间分布。第一章将通过对文化地理学的综述——尤其是女权主义视角之下的文化地理学,掌握文化地理学发展脉络以及女性地理学兴起缘由,同时提出本文的理论视角,即:空间具有性属;空间借助婚姻、教育和家务管理,限制女性的活动范围和主体性发展,从而强化男/女、公共空间/私人空间等二元对立。第二章和第三章结合空间理论,分别解读《呼啸山庄》和《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的家园对小说女主人公凯瑟琳和玛琪的主体性发展的影响。女性的主体性意识形成无法脱离其生活空间,家园对其而言既是一个避难所又是限制自我发展的囚笼。根据维多利亚时期的中产阶级家庭观,女性在家中需承担着“家庭天使”角色。凯瑟琳和玛琪所代表的这一类女性——与“家庭天使”这一形象格格不入的女性,其自我意识相悖于家庭空间对女性意识的要求——不甘忍受家庭的束缚,却又不能逃离家园。文章通过结合空间因素,分析女主人公的成长困境,借以探究勃朗特和艾略特的类女性主义思想。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many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have emerged in the critical circle of "space", "place" and "cultural geography". Space criticism and feminism and gender studies are concerned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ody, sex and subjectivity. This paper from the feminist perspective, based on "Wuthering Heights" and "the mill on the floss" two family novel interpretation of space, trying to explain the Vitoria development period of domestic space how to limit female subjectivity.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Emily Bronte and George Elliot's two women's initiation stories reflect the importance of family to women, causing readers to concern and think about the theme of family. Family is home, it is not only a social unit, but also has its distinct physical space distribution. The first chapter will analyze the cultural geography -- a review of cultural geography especially under the feminist perspective, grasp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geography and feminist geography rise reason, and puts forward the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this namely: space has; space with the aid of marriage, education and household management, the development scope and limit women's subjectivity. Male / female, so as to strengthen the public space and private space, the two opposite. The second chapter and the third chapter combines the space theory, influence interpretation of "Wuthering Heights" and "the mill on the floss" home in the development of subjectivity of the protagonist Catherine and Maggie. The consciousness of female subjectivity can not be divorced from their living space, home is restricted to the self development of the cage is a shelter. According to the middle class family view of Vitoria, women need to take the role of "family angel" in their home. The women represented by Catherine and Maggie -- the women who are incompatible with the image of "family angel" are contrary to their demands for women's consciousness in family space. They are unwilling to endure family constraints, but they cannot escape their homes. This paper,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spatial factors, analyzes the growing plight of the heroine to explore the feminist thoughts of Bront and Eliot.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I561.07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湛妍;;论《金碗》中梅吉的成长与蜕变[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赵胜杰;张金霞;;女性主义视角解读麦琪在父权社会的悲剧命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6期
3 谢冰;;浅析文学批评理论研究思路[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6期
4 蒋晶;刘军艳;;论《间谍》中的道德内涵[J];安顺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5 吴琴华;;德拉诺船长的“面纱”——解读《贝尼托·切雷诺》中的后殖民话语[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6 李智彩;李晓岚;;人性光芒的闪耀——论“人本宗教”在《米德尔马契》中的体现[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12期
7 张云军;沈景奎;;《呼啸山庄》多重主题的再阐释[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8 张香萍;;女性主义视角下的新男性——谈简·奥斯丁小说中男角的意义[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9 潘海军;;试论严歌苓小说《小姨多鹤》的道德睿智与人性关怀[J];长春大学学报;2010年11期
10 贺润东;;从《艰难时世》中西丝的人物刻画看狄更斯的改良主义思想[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杨光祖;;批评的底线伦理与批评家理论主体的建构[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5.6)[C];2005年
2 黄如敏;;解读《丹尼尔·德隆达》的实验性[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健;靳以综论[D];吉林大学;2011年
2 周小娟;探寻“自我”—夏洛蒂·勃朗特小说主题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黄玲;中越跨境民族文学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赵亮;流亡的诗学[D];浙江大学;2011年
5 庞荣华;毛姆异域游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孟祥春;利维斯文学批评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7 金铖;构筑想象的城堡[D];吉林大学;2012年
8 于文秀;“文化研究”思潮中的反权力话语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2年
9 黄晓燕;华莱士·史蒂文斯诗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张秀娟;断裂性问题与新历史主义[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会平;《米德尔马契》中乔治·艾略特女性伦理探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付一春;狄更斯与英国流浪汉小说传统[D];湘潭大学;2010年
3 陈发超;论奥斯丁小说中的交往习俗[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杨;《曼斯菲尔德庄园》中的帝国话语[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赵静;奥斯丁小说的政治和道德倾向性[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叶艳兰;论劳伦斯《恋爱中的女人》对“完整的人”的探求[D];吉林大学;2011年
7 付东博;不同的追求,相似的结局[D];吉林大学;2011年
8 崔洁莹;论伍尔夫小说中的沟通[D];南京大学;2011年
9 康佳;身体的回归[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孙淼;拉纳尼姆之梦:论劳伦斯小说《袋鼠》的主题[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3436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343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