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的艺术特色新解读
本文关键词:《老人与海》的艺术特色新解读 出处:《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海明威的小说风格以文字清新、语言简练、情感表达不露声色而别具一格。他的作品及其个人生活经历对其同时代以至后来的作家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老人与海》以其独特的文学价值成为海明威重要的经典作品之一,于1954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笔者旨在对这部经典小说进行再解读,就其作品中运用的"冰山理论"、"象征主义"、"意识流"和"语义衔接手段"的艺术特色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重新品味《老人与海》独特的文学价值和影响力。
[Abstract]:Hemingway's novel text style fresh, concise language, emotional expression without showing feelings and have a unique style. His work and his personal life experience had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his contemporaries and later writers.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with its unique literary value, becam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lassics of Hemingway and won 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in 1954. The author aims to re interpretation of this classic novel, it works in the use of "Iceberg Theory", "symbolism",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and "semantic cohesion" the artistic features of new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to taste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the unique literary value and influence.
【作者单位】: 渤海大学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I712.074
【正文快照】: 一、心理语言学视角下《老人与海》中的“冰山理论”心理语言学研究人类如何使用和学习语言,以及如何通过语言进行思维。B.L.沃尔夫认为,语言是“思想的塑造者”,它决定人们的思维,甚至决定人们对世界的看法。而海明威的“冰山理论”是1932年他在短篇小说作品《死在午后》中首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彬;简论《老人与海》的哲学意味[J];皖西学院学报;1994年03期
2 周文斑;冰山以下是什么——论《老人与海》的悲剧性蕴涵[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02期
3 赵鑫;浅析《老人与海》的人物形象[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S2期
4 张骁;;论《老人与海》的象征意蕴[J];湘南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5 王吉祥;海明威在key west的居所——《老人与海》的诞生地[J];上海艺术家;2002年Z2期
6 何昌邑;寻求与等待:《老人与海》与《等待戈多》之比较[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1期
7 李晓;《迷人的海》与《老人与海》比较论析[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2期
8 张峰;试论意识流在《老人与海》中的运用[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05期
9 陈茂林;海明威的自然观初探——《老人与海》的生态批评[J];江汉论坛;2003年07期
10 李玮玮;;《老人与海》中的象征因素[J];才智;2011年10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言子;想起《老人与海》[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4年
2 万伯翱;又读《老人与海》[N];人民日报;2002年
3 宋惠昌;“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N];学习时报;2011年
4 陈乃柱;探访《老人与海》中的老人[N];人民日报;2002年
5 葛栋玉;握紧生命中的每一天[N];中国保险报;2002年
6 杨 政;动画片《老人与海》诞生记[N];光明日报;2000年
7 叶茂根;浪漫主义的作品[N];人民日报;2003年
8 万伯翱;鱼是他的敌人,,同时也是他的知心朋友[N];中国信息报;2002年
9 刘军;宜趁东风马蹄疾[N];秦皇岛日报;2010年
10 徐秉君;海明威与海[N];人民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余健明;海明威风格汉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2 周峰;“渔”行为与海明威[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世董;论《老人与海》中的生存逻辑[D];山东大学;2012年
2 郑健;《老人与海》中三种关系的生态解读[D];青岛大学;2013年
3 罗浩;《老人与海》审美风格构成的语言学分析[D];云南大学;2013年
4 刘运霞;《老人与海》的生态批评主义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5 张婧琛;《老人与海》的生态批评主义分析[D];外交学院;2012年
6 来骥;从生态角度解读《老人与海》[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苓;基于评价理论透析《老人与海》中的自然观[D];河南工业大学;2011年
8 徐斌;《老人与海》中海明威的矛盾生态观探析[D];四川师范大学;2013年
9 齐莉杰;没有解决的困境:从《老人与海》看海明威的生态观[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杜成林;重译《老人与海》(节选)过程中的问题分析与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3440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344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