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论海涅的弥赛亚情结及其笔下的拿破仑形象

发布时间:2017-12-29 08:04

  本文关键词:论海涅的弥赛亚情结及其笔下的拿破仑形象 出处:《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弥赛亚 情结 拿破仑形象 祛除投射


【摘要】:作为犹太教的重要概念之一,“弥赛亚”在犹太人的心目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犹太人世代传诵的经典及每日的祈祷文里都有他的身影。他们坚信弥赛亚必将降临并解救自己。根据荣格的理论,弥赛亚的形象是深埋在犹太人心中救世主的原始形象并且会世代传承。 海涅于19世纪20年代创作并发表了《游记》第二部。该散文集延续了他嬉笑怒骂,针砭时事的犀利风格。拿破仑占据了该书的大半篇幅。在较早发表的《北海集》及《思想.格朗集》中海涅把拿破仑塑造成神话英雄,救世主甚至上帝。但在随后发表的《慕尼黑到热那亚旅行记》及《英吉利片段》中,海涅在高歌拿破仑的同时笔锋急转,破口大骂其为“自由的背叛者”。 笔者结合荣格的情结理论对这看似前后矛盾的评价进行分析,认为海涅的态度之所以一百八十度大转变是因为其自身的“弥赛亚情结”。荣格于20世纪初提出了情结理论并将情结定义为心灵创伤与潜意识原型结合的产物。通读海涅的《回忆录》以及自传性质的《自白》我们便会发现,海涅的一生,尤其是儿童及青少年时期,深受反犹主义的伤害。这种创伤与他潜意识中救世主的原型结合便产生了情结。情结在十分强大的时候是可以左右人的意识的。 于是我们可以断言,海涅爱的不是拿破仑,而是他投射在拿破仑身上的弥赛亚的影子。这也是为什么海涅只爱热月政变之前的自由战士拿破仑,却不爱执掌大权的独裁统治者拿破仑。拿破仑背弃了追求自由的誓言,摇身一变成为了独裁者。这不符合海涅心中的弥赛亚形象,于是情结的投射无法完成,海涅必须“祛除投射”。伴随着祛除投射会产生许多强烈的反应。这也解释了海涅在后期作品中对拿破仑的批评 纵观19世纪前半叶,拿破仑崇拜像一股浪潮席卷欧洲。撰文歌颂拿破仑的人比比皆是。在曾经被拿破仑占领的德国,他作为侵略者被人唾弃、辱骂,但更多的伟大人物对他大肆赞扬。通过对比歌德、黑格尔以及瓦恩哈根·封·恩泽笔下的拿破仑形象,我们便会发现,把拿破仑比作英雄的人很多,但是把他与上帝相提并论者几乎没有。这便成为了海涅笔下拿破仑形象的特点。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I516.07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虎头;;我是海涅我怕谁[J];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2007年11期

2 张建伟;是爱,就有诗——试比较海涅和冰心的抒情诗(上篇)[J];名作欣赏;1998年01期

3 李青丽;两朵带刺的相似而又相异的玫瑰──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和海涅《阿塔·特洛尔》比较分析[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03期

4 张建伟;是爱,就有诗——试析海涅和冰心的抒情诗[J];名作欣赏;1998年02期

5 匡咏梅;;乘着歌声的翅膀——海涅和他的诗[J];中文自修;2000年06期

6 绿原;;并非没有可能——亨利希·海涅诞辰一百九十周年,中国为此举行纪念会[J];诗刊;1987年11期

7 吴伯箫;;记海(氵曰工)学术会议[J];诗刊;1957年01期

8 余阳;海涅与格拉斯对理性的质疑[J];外国文学评论;1999年03期

9 刘敏;海涅《歌集》中的爱情主题[J];国外文学;2003年04期

10 周骏章;马克思与德国诗人海涅[J];外国文学研究;198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力之;;普及与提高[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二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一九八二年年会论文集[C];1982年

2 陈学君;;信念与热情的力量——拿破仑与继母的启示[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3 史忠义;;郭沫若与西方浪漫主义的渊源[A];郭沫若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1992年

4 于志梅;;浅谈在语文教学中传统美德的教育[A];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文集(第六卷)[C];2001年

5 ;韦启文访谈录[A];“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吕元明;;郭沫若的初期诗歌与日本和歌、俳谐及新体诗[A];“郭沫若在日本”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二)[C];1988年

7 樊正伟;;伟大的“千年第一思想家”[A];全国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第六届理事会暨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8 魏建;;泰戈尔究竟怎样影响了郭沫若[A];郭沫若研究三十年[C];2008年

9 V·法依特;;《蒙古秘史》中的暴力死亡(英文)[A];蒙古史研究(第七辑)[C];2003年

10 齐佩良;;试论中共七大对领袖的评价——兼谈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A];中国共产党与现代中国[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大学德语系教授 张玉书;海涅:黑暗里我照亮了你们[N];社会科学报;2007年

2 吴晓樵;胡适与海涅名诗《松》[N];中华读书报;2007年

3 林非;舒徐流畅哲思聪颖[N];福建日报;2004年

4 吴晓樵;青主与海涅兼及他对德语文学的翻译[N];中华读书报;2001年

5 陈立希;拿破仑死因新证:不是砒霜中毒而是胃癌[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6 奇 云;拿破仑“瘦身”与死于胃癌说[N];大众科技报;2005年

7 张海斌;拿破仑与《法国民法典》[N];人民法院报;2004年

8 罗敏;张玉书:与文学巨人在一起[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9 本报评论员 刘晗;“法国衰落论”的谱系[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10 唐玉屏;徘徊在文学与政治的裂缝中[N];文艺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甘文平;论罗伯特·斯通和梯姆·奥布莱恩有关越南战争的小说[D];厦门大学;2003年

2 邹耀勇;巴黎城市发展与保护史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唐欣玉;被建构的西方女杰[D];复旦大学;2008年

4 黄晓钟;中国媒介话语秩序的重构[D];四川大学;2007年

5 黎英亮;普法战争与厄内斯特·勒南的民族主义思想[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韦宗友;制衡、追随与不介入:霸权阴影下的三种国家政策反应[D];复旦大学;2004年

7 李强;英属印度西北边疆政策和中国西部边疆危机[D];暨南大学;2005年

8 明虹;20世纪俄罗斯宗教音乐创作之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雪姣;论海涅的弥赛亚情结及其笔下的拿破仑形象[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2 王彬;海涅笔下的拿破仑形象[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3 吴娟;从抒情自我到批判现实[D];浙江大学;2011年

4 黄婧;分析哈尔茨山游记的反讽特点及时代批判意义[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5 姚铮;《诗人之恋》之研习与演绎[D];上海音乐学院;2008年

6 陆焕;夏多布里昂与拿破仑传奇[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7 潘茂娟;论弥赛亚与苏(俄)的兴衰[D];淮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志华;安托万—让·格罗(Antoine-Jean Gros)晚期的创作与生活[D];中央美术学院;2006年

9 贾延宾;论拿破仑对犹太人的政策与态度[D];河南大学;2007年

10 雷贞;基督教音乐文化中的弥赛亚[D];西安音乐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13494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3494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d11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