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范式视域下哥萨克女性的生命与爱情逻辑
本文关键词:逻辑范式视域下哥萨克女性的生命与爱情逻辑 出处:《语文建设》2013年1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试用逻辑学范式浅析《静静的顿河》中阿克西妮亚、娜塔丽亚、伊莉尼奇娜这三位女性的形象,来展示她们别样的美,表现她们无怨无悔充满献身精神的心灵,并揭示此间蕴含的寓意深邃、浑然天成的生命与爱情逻辑。
[Abstract]:......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哲学院;
【分类号】:I512.074
【正文快照】: 一、《静静的顿河》的文学解读《静静的顿河》详细描述了阿克西妮亚、娜塔丽亚和伊莉尼奇娜这三位女性形象的故事,她们的身份分别是葛利高里的情人、妻子和母亲,而她们最终的结局都是死亡。文学即“人学”。文学作品中进行描写的共同的目的就是塑造人物形象。在《静静的顿河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卞红联;;从模仿与真实的关系看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思想[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1期
2 刘利娟;;浅析高校外国文学教学方法[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6期
3 武艳玲;付春红;;论葛利高里形象的悲剧美[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4 王桃花;;《老人与海》中的自然生态初探[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5 徐晓霞;尼采悲剧学说演绎过程和酒神精神实质[J];长春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6 陈浩然;张秀梅;张秀君;;解析《仙后》“贞节”篇中斯宾塞卓越的教育家形象[J];承德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7 褚春元;试论康德艺术论中的“天才”思想[J];巢湖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8 褚春元;;论黑格尔关于艺术摹仿说的思想[J];巢湖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9 孙宏新;;莱辛《拉奥孔》及诗画异质论探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10 王颖;张丽波;;讴歌自然崇尚人性——论华兹华斯的浪漫诗歌[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海艳;顿河哥萨克的群体精神真理探寻与历史悲剧[D];黑龙江大学;2011年
2 赵怀俊;走向神坛之路[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3 袁新;论“文学译本是‘气韵生动的生命形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4 李志雄;亚里士多德的古典叙事理论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5 李展;孙犁抗日小说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6 王欣;英国浪漫主义诗歌之形式主义批评[D];吉林大学;2008年
7 李天程;革命、历史、人道与文学——孙犁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刘毓航;领导艺术的审美解读[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刘春芳;英国浪漫主义诗歌情感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陈长利;文学接受·文学形式·意识形态[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劲松;论柯勒律治的有机整体诗学观[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魏嘉斓;石黑一雄小说的生命主题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1年
3 陈娟莉;西方影响与张抗抗的小说创作[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杨奇;笃信、质疑到重构:论德莱塞小说中的“强者”意识[D];江南大学;2011年
5 王晶晶;村上春树与菲茨杰拉德的比较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6 杨一;奇观化:中国电视的发展倾向[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沈静;一个女孩的成长故事[D];云南大学;2011年
8 姚亮;爱默生与美国民族文学进程[D];苏州大学;2001年
9 彭青青;欧洲中世纪文学象征思想及其特征[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秦旭;论华兹华斯浪漫主义情感美学[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驹;逃离加特契纳[J];俄罗斯文艺;1994年02期
2 肖洛霍夫,石蕊;静静的顿河(上)[J];外向经济;1995年Z2期
3 席战强;同质异趣──《茨冈》与《哥萨克》比较[J];河池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年04期
4 王田葵;论葛利高里的悲剧因素及美学意义[J];零陵学院学报;1984年02期
5 丛洁;;谈《静静的顿河》中的歌谣及审美[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6 周军;王凤云;;浅析格利高里的摇摆不定[J];青年文学家;2011年15期
7 闫吉青;析托尔斯泰的中篇小说《哥萨克》[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8 黄秋瀛;;旧传统维护者的悲歌——葛利高里与白嘉轩的比较[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7期
9 谢春艳;;《骑兵军》与巴别尔的双重文化情结[J];俄罗斯文艺;2009年01期
10 徐家荣;史诗巨著《静静的顿河》的艺术特征[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张翔武;读《骑兵军》[N];山西日报;2005年
2 李正荣;“一个人的遭遇”,还是说整个俄罗斯的命运[N];学习时报;2005年
3 李庆西;“翻了个儿的世界”[N];中华读书报;2003年
4 邹波 文;沉默的少数[N];经济观察报;2004年
5 王培元 人民文学出版社;“母象”巴别尔[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6 王培元;巴别尔的《骑兵军》[N];光明日报;2004年
7 张捷;关于肖洛霍夫的争论在继续[N];文艺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曹海艳;顿河哥萨克的群体精神真理探寻与历史悲剧[D];黑龙江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罗浩;论《静静的顿河》中的动物形象[D];中南大学;2012年
2 康乐;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的艺术修辞特色[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3 王英权;肖洛霍夫战争题材作品的人道主义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4 尚志宇;巴别尔小说狂欢化因素初探[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黄晓丽;《静静的顿河》在当代中国的接受研究(1949-2008)[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白丽娟;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在巴别尔《红色骑兵军》中的体现[D];辽宁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3505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350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