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期一会——评库切与奥斯特的通信集《此时此地》
本文关键词:一期一会——评库切与奥斯特的通信集《此时此地》 出处:《外国文学动态》2013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奥斯特 后现代小说 格罗夫 发信人 纪念版 布克奖 诺贝尔文学奖 此时此地 收信人 文学批评
【摘要】:正"愿上帝成全,或许我们还会相互撞击出火花。"这是库切(J.M.Coetzee,1940—)在2008年首次致信保罗·奥斯特(Paul Auster,1947—)时说的话。发信人是两届曼布克奖和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收信人则是美国后现代小说的扛鼎人物。"文人相轻"的说法在此显然并不适用:两人很早就彼此倾慕对方的作品,后来又合作编辑过格罗夫出版社百年纪念版《贝克特全集》的第四卷("诗歌、短篇小说与文学批评卷",2006年第1版)。然而他们真正意义上的会晤,却一直要等到2008年2
[Abstract]:......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英语系;
【分类号】:I106
【正文快照】: “愿上帝成全,或许我们还会相互撞击出火花这是库切a.M.Coetzee,1940一)在2008年首次致信保罗?奥斯特(PaulAuster,1947—)时说的话。发信人是两届曼布克奖和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收信人则是美国后现代小说的扛鼎人物。“文人相轻”的说法在此显然并不适用:两人很早就彼此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启雯;;追寻身份和存在的意义——读保罗·奥斯特《纽约三部曲》[J];阅读与写作;2008年04期
2 姜小卫;;凝视中的自我与他者——保罗·奥斯特小说《纽约三部曲》主体性问题探微[J];当代外国文学;2007年01期
3 游南醇;;身份的迷失与探寻——保罗·奥斯特《纽约三部曲》的身份主题[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4 游南醇;;作家的自我与写作——评保罗·奥斯特《密室中的旅行》[J];当代外国文学;2011年03期
5 黄夏;;保罗·奥斯特的叙事迷宫[J];出版广角;2011年09期
6 张沛;;保罗·奥斯特在中国的译介与研究[J];大学英语(学术版);2012年01期
7 郭萌;;偶然 空间 存在——解析美国作家保罗·奥斯特《孤独及其所创造的》[J];名作欣赏;2012年27期
8 张虎;;语言,身份与存在——保罗·奥斯特的《纽约三部曲》三题[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3期
9 高莉敏;;论保罗·奥斯特创作的影响因素[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10 李琼;;《孤独及其所创造的》创造了什么?——论奥斯特小说的若干重要主题和基本叙事模式[J];外国文学;201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鑫;;奥斯特的物理实验教育思想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卡尔·I.奥斯特如姆,86岁 为穷人供应食物[A];首届中国老年人才论坛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彭伦;保罗·奥斯特 低沉时写喜剧[N];东方早报;2008年
2 肖西提供;潘奥斯特有望实现铜精矿产量目标[N];中国黄金报;2009年
3 高莉敏;末世之城所承载的历史记忆[N];文艺报;2010年
4 李彦东;保罗·奥斯特:与笔记本有关的孤独[N];华夏时报;2010年
5 报道员 赵兢;奥斯特罗姆:从来都没想过得诺奖[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6 深圳大学高级研究中心;奥斯特罗姆:公共资源管理的最优配置[N];深圳特区报;2009年
7 特约评论员 常江;埃莉诺·奥斯特罗姆教授的曾经与未来[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8 于也;未曾被遗忘的欧玲[N];中国经营报;2012年
9 王钟强;法国“阿塔”出自德国人之手[N];中国航空报;2011年
10 洛文;美媒:中国发展不能步美国后尘[N];国防时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琼;保罗·奥斯特的追寻:在黑暗中寻找自己的位置[D];厦门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黎丽;论保罗·奥斯特小说中的“追寻者”[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郝亚茸;保罗·奥斯特小说的叙事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3 孙静;保罗·奥斯特小说《玻璃之城》中否定结构的语用探析[D];鲁东大学;2012年
4 王博;论保罗·奥斯特《幻影书》之不确定性分析[D];南昌大学;2012年
5 刘卉;保罗·奥斯特《纽约三部曲》中的“影子人”母题[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4年
6 谢云云;论保罗·奥斯特小说中的死亡主题[D];暨南大学;2013年
7 宋瑞雪;保罗·奥斯特《纽约三部曲》的不确定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李为敏;保罗·奥斯特小说的元小说性[D];山西师范大学;2014年
9 张彬;文森特·奥斯特罗姆的民主观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10 李玲;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的公共资源治理理论及其应用[D];云南财经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3521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352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