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儿理论视角下《荆棘之城》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30 01:10
本文关键词:酷儿理论视角下《荆棘之城》的研究 出处:《云南师范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荆棘之城》 酷儿理论 莫德 苏珊 萨拉沃特
【摘要】:萨拉沃特斯是当代英国一位非常成功的女同性恋作家,她斩获的多项重量级大奖彰显了她的地位。她的第三部作品--《荆棘之城》,获得众多好评:纽约时报称它非常了不起,并在出版同年获得布克奖。沃特斯的作品因其对维多利亚时代背景的翔实描述和故事结构的精巧设计而出名,《荆棘之城》也不例外。在这部小说中,沃特斯采用双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这样的作品让很多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几乎是狼吞虎咽完成整本书,经常会在前一页还没看完时就忍不住想要翻到下一页,想要赶紧知道故事到底怎么发展。所以,说《荆棘之城》是本了不起的书并不夸张。 本论文指出沃特斯达到了自己要创作别样的女同性恋小说的目的。在小说中两位生活在维多利亚时代的伦敦这样的大都市里的,看似毫不相干的女人有了交集并终成眷属。并且,作者认为尽管沃特斯并非有意以酷儿理论为基础去创作这一故事,但是小说中的人物特质都与酷儿理论所推崇的精神有一致性。本论文拟从酷儿理论的主要观点出发,说明小说中的女性受到陈腐社会体系压迫和在意识到自己的同性恋身份时所碰到的问题,,以及如何去克服这一切与沃特斯的观点有一致之处,也就是女性同性恋的存活有多种方式,变得独立,勇敢追求所爱也是一种方式。酷儿理论提倡反对一切压迫人类的陈旧传统,反对异性恋霸权。这与沃特斯在小说中所表现的主题也有一致之处,这为同性恋人群在自我身份认同和自我意识的难题上给出了有益的指导。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561.0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杨莉莉;;荆棘之城困住了谁?——从叙述策略看小说《荆棘之城》的罪案效果[J];青年文学家;2011年10期
2 李雨芹;;城之困——论《荆棘之城》中的叙述技巧与符号因素[J];丝绸之路;2013年12期
本文编号:13526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352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