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论柯尔律治的三部“超自然诗歌”

发布时间:2017-12-30 08:15

  本文关键词:论柯尔律治的三部“超自然诗歌” 出处:《外国文学研究》2013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柯尔律治 超自然 想象力 对立 整一


【摘要】:柯尔律治诗学思想自20世纪中后期不断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同。然而对《老水手吟》、《忽必烈汗》和《克里斯贝儿》这三首"超自然诗歌"的思想和意义仍存在着诸多争论和争议。我们认为,柯尔律治的三部"超自然诗歌"体现了柯尔律治诗学主张的深刻性,诗人有意识地把对立的或错综的审美特性加以想象的综合,以其独特的超自然的形式显示着人与自然、人与人乃至人与自身和谐整一的哲学深度;如果说《老水手吟》、《忽必烈汗》重在表现人与自然对立后果的预警,那么《克里斯贝儿》则强调的是现代文明社会中人与人和谐关系的修复与重构。
[Abstract]:......
【作者单位】: 浙江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2010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项目批号:10YJA752020】 2010浙江省哲学社科规划课题“柯尔律治自然观研究”【项目批号:10CGWW05YB】的研究成果 国家留基委地方合作项目 浙江财经大学国际化人才培养项目资助
【分类号】:I561.072
【正文快照】: 20世纪中后期以来,柯尔律治诗歌的思想价值、柯尔律治文学批评的哲学深度等均不断被学者们关注、认同和欣赏。这些认同和欣赏集中体现在英国剑桥大学英语系在为庆祝诗人诞辰两百周年之际所出版发表的系列丛书和论文中。约翰·比尔写道:“两百年后,我们仍然在问究竟是什么使得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文杰;;华兹华斯与爱默生的生态自然观比较——以《水仙》和《杜鹃花》为例[J];滁州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2 何江胜;;论《荒原》的生态思想[J];当代外国文学;2013年02期

3 王亮;;《忽必烈汗》赏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4 罗益民;心灵湖畔的伊甸园——作为自然神论者的基督教徒华兹华斯[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5 谭杉杉;;华兹华斯诗歌创作心理浅析[J];警官教育论坛;2005年01期

6 范美玉;;对《古舟子咏》中的海意象的多重解读[J];考试周刊;2009年24期

7 王永利;;《古舟子咏》创作缘起探析[J];时代文学(理论学术版);2007年01期

8 李小均;一曲回望天堂的牧歌——评叶芝的《茵内斯弗利湖岛》[J];山东外语教学;2005年05期

9 张智义;;生态女性主义视野中的华氏兄妹创作[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10 王思盟;;试论华兹华斯与陶渊明诗歌中的自然观[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赵光旭;;华兹华斯自然观的存在主义特征研究[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高伟光;英国浪漫主义的乌托邦情结[D];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

2 王一旺;西方浪漫主义风景绘画[D];中国美术学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张烨;西方近代自然语言观对浪漫主义诗歌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崔桂英;“大自然的歌手”与“大自然的崇拜者”[D];延边大学;2005年

3 黄莉莉;东方的幻象[D];四川大学;2007年

4 陈宋洪;翻译:在永恒诠释的途中[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5 徐丽洁;碰撞、失落与回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6 周兰美;华兹华斯诗歌的空间艺术[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7 刘小云;平衡论生态美学观[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8 杨雪;多元艺术风格下的多面实践[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达华;《白孔雀》──劳伦斯哲学探索的起点[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2 南翔;心灵有负的证明——严歌苓小说的美感结构[J];华文文学;2002年02期

3 王琼;谈《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时空结构及其功能[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4 邵瑜莲,徐可超;悖谬的对立 奇妙的组合──阐释《一个警察局长的自白》[J];山东外语教学;2001年03期

5 马兴芝;;“适者生存”在《野性的呼唤》和《白牙》中的阐释[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6 王振立;申宝国;;用对立、创新、和谐视角透视布莱克神话体系[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年10期

7 何洁霞;;对立与统一的完美结合——评罗伯特·弗洛斯特的意象诗[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年07期

8 皋峰;;《理智与情感》中奥斯丁爱情观的对立与协调(英文)[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1年08期

9 楚源;;试说散文的想象[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01期

10 吴昌友;值得肯定的一种审美趋向——也谈“人与大自然关系”之作品[J];西藏大学学报(汉文版);199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黄明;;艺术的想象与想象的艺术——论福克纳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的创作[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段风丽;;论《克丽斯德蓓》的宗教主题及其来源[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林丽贤;;幻想监狱:论《蝴蝶君》中的蝴蝶固像对东西方想象力的束缚[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王p鷓,

本文编号:13540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3540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27e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