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文学与中国文学对人文特性的不同关注
本文关键词:英国文学与中国文学对人文特性的不同关注 出处:《语文建设》2013年1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文学是人类的科学",不同类型的文学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出相同或不同的人文关怀。古往今来,文学不仅用于对暴政的反抗,表现"哀民生之多艰"的社会政治,更在于强调人之间的友情、亲情、关爱和信任等方面的和谐,还有一些文学作品,反映了"天地道,道法自然","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崇尚和谐的自然观。中国文学和英国文学是东西方文学的典型代表,本文从女性文学、浪漫主义文学和通俗文学三个方面分析了英国文学与我国文学展现人文特性的不同。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借鉴英国文学的长处并对我国文学加以改进,从而实现我国文学的突破。
[Abstract]:......
【作者单位】: 郑州师范学院;
【分类号】:I106;I0-03
【正文快照】: 人文,作为人类文化的基因,作为一个简单的习惯和存在,自古以来,无论西方文学或东方文学,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都有各自不同的关注,受其文学产生的历史背景不同,服务的对象不同,关注的角度不同,因而其内容也就不同。相比之下,我国的文学作品品种较少,形式单一,对人文精神的关注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刘国清;;当代英国文学中的人类生存困境书写[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2 邹赞;;从文学研究到文化研究——以英国文化主义为参照[J];社会科学家;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万建中;日本民间故事中三种禁忌母题的解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2 郭沈青;汉语詈语及其文化底蕴[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3 吴晓峰;关于《诗经》民俗研究问题的探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4 范庆华;禁忌语浅论[J];东疆学刊;1999年01期
5 胡绍文;“妈妈”所折射的汉民族文化心理[J];大理师专学报;2000年02期
6 胡绍文;“妈妈”考[J];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7 谭洪英;;一个反常合道的文化现象[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8 杨坤;;万千风情入旅游[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7年08期
9 项菊;;从一些民俗词语看鄂东丧葬习俗[J];湖北社会科学;2009年09期
10 陈秋;;国内外女性民俗研究综述[J];妇女研究论丛;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罗左毅;;中医术语的模糊性及其翻译策略[A];第十四届全国科技翻译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张晓舒;湖北红安张家湾舞龙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小光;生死超越与人间关怀[D];四川大学;2002年
3 阿不力米提·优努斯;维吾尔象征词及其文化含义[D];新疆大学;2003年
4 钱雯;人学重建与小说[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5 顾乃武;唐代河朔三镇的社会文化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6 衣晓龙;诗意的家居[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黄龙光;民间仪式、艺术展演与民俗传承[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8 毛海莹;江南女性民俗的文学展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洋;汉语吉祥语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2 陈辉;吉祥语的修辞艺术及文化意义[D];长春理工大学;2011年
3 许婕;中国古代农事祭俗活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4 司阳;忻州方言四字格俗语探究[D];山西大学;2011年
5 李一芙;对外汉语民俗文化课堂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郑国;民国前期迷信问题研究(1912~1928)[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陶曼晴;传统村镇外部空间的界面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8 王瑾;巴赫金文体理论研究[D];扬州大学;2002年
9 龙文;论民间文学艺术的权利归属[D];黑龙江大学;2004年
10 梁昭;“乱神”与“祖先”——汉苗传说中的蚩尤形象比较[D];四川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源;;论《蝇王》中象征体系的构建[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2 刘建军;;20世纪末以来欧美文学与基督教文化新形态[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3 潘晓生;论儒家道德伦理学说对现代文明建设的作用[J];管子学刊;1999年03期
4 陶东风;试论文化批评与文学批评的关系[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5 金元浦;当代文艺学的“文化的转向”[J];社会科学;2002年03期
6 陶东风;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与文艺学的学科反思[J];天津社会科学;2004年04期
7 周小仪;文学研究与理论─文化研究:分裂还是融合?[J];国外文学;1995年04期
8 王宁;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研究和文学研究[J];文学评论;2000年03期
9 王卫新;;英语研究的兴起——论英国文学批评的理论化与职业化[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10 周宪;文化研究:学科抑或策略?[J];文艺研究;2002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丽敏;;翻译现代性:剔除、强化与妥协——对革新时期《小说月报》英、法文学译介的跨文化解读[J];学术月刊;2006年06期
2 何卫华;朱国华;;全球化语境下文学系的定位与构建——杜克大学文学系主任肯尼斯·苏林教授访谈录[J];文艺理论研究;2009年02期
3 张克福;名著重译应慎行[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6期
4 易晖;黄平;姚洋;韩毓海;;文化、文学和多元社会[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5 刘庆璋;接受理论评析[J];文艺理论研究;1992年04期
6 杨周翰 ,钧杨;杨周翰同志答本刊记者问[J];外国文学研究;1981年01期
7 宁一中;段江丽;;跨越中西文学的边界——孙康宜教授访谈录(上)[J];文艺研究;2008年09期
8 刘树森;;西方传教士与中国近代之英国文学翻译[J];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01年00期
9 ;匪夷所思辜鸿铭[J];文史月刊;2009年03期
10 叶君健;;翻译也要出精品[J];出版广角;1997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苏福忠;兼容传统[N];中华读书报;2000年
2 陆扬;我们依然必须研究文学吗?[N];文艺报;2004年
3 ;比较文学的(语言)危机[N];中华读书报;2003年
4 李洱;作家与传统[N];中华读书报;2011年
5 胡志挥;老舍先生与文学翻译[N];文艺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段吉方;意识形态与政治批评[D];浙江大学;2004年
2 吕品田;动手有功[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达;想象的家园[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2 刘松燕;杨周翰先生学术成就述评[D];吉林大学;2007年
3 王慧;译介操纵与作品形象变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4 赵旭卉;中国古典诗歌翻译对美国现代诗歌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5 赵澍;原型理论分析比较《霍比特人》和《西游记》[D];内蒙古大学;2008年
6 翟清永;论张谷若的翻译[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武永娜;《天路历程》与《西游记》:历史类型学阐释[D];河南大学;2006年
8 王晨;翻译家杨宪益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9 平雪美;边缘化的女性叙事安妮塔·布鲁克娜《湖畔宾馆》和苏童《妻妾成群》中两个知识女性形象伊迪斯·霍普与颂莲之比较研究[D];贵州大学;2007年
10 石霞;张谷若翻译艺术中译者主体性的彰显[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3544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354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