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略论海德格尔对特拉克尔诗歌中大地、太阳、月亮意象的解读

发布时间:2017-12-31 08:01

  本文关键词:略论海德格尔对特拉克尔诗歌中大地、太阳、月亮意象的解读 出处:《外国文学研究》2014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特拉克尔 海德格尔 语言 诗学


【摘要】:海德格尔诗学思想深受德国浪漫主义诗派影响,除荷尔德林外,特拉克尔对他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但他并不是被动地接受其影响,而是通过有选择地解读特拉克尔的诗作,来阐发他后期的存在论思想。他对特拉克尔诗歌的探讨与他对语言本质的追问紧密关联。海德格尔认为,诗歌是最为纯粹的语言,在诗歌中,整体的意蕴世界向我们本真地呈现,召唤我们栖居。在他看来,"此在(人)在世"是在时空中展开的,与大地、天空(空间性)和日月交替(时间性)密切关联。而特拉克尔诗歌中就充满着对大地、天空、太阳、月亮的描述。通过探讨海德格尔对特拉克尔诗歌中大地、太阳、月亮意象的解读,我们能够对海德格尔的诗学以及Ereignis等后期存在论核心概念有更为深入的理解。
[Abstract]:Heidegger's poetics by German romanticism poetry, except Holderlin Trakl, but also have an important impact on him. But he did not passively accept its influence, but by selectively reading his poems, he explained later on. His ontological thought he and his poetry on the nature of language questioning closely related. Heidegger believes that poetry is the most pure language, in poetry, the whole world to us to show true meaning, call upon our dwelling. In his opinion, "Dasein (human) in the world is developing in time and space, and the earth, the sky (space) and sun alternate (time) are closely related. But in Trakl Poems is full of earth, sky, sun and moon are described. Through the discussion of Heidegger the sun on the earth, Trakl poetry, interpretation of the image of the moon, we can Enough to hav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Heidegger's Poetics and the core concepts of the later existentialism, such as Ereignis.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中文系;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汉语系;复旦大学;
【分类号】:I516.074
【正文快照】: 特拉克尔(Georg Trakl,1887-1914)是一位才华横溢却英年早逝的奥地利诗人。他曾经受过陀斯妥耶夫斯基、兰波、诺瓦利斯、克尔凯郭尔、荷尔德林等人的影响。他的作品是最纯粹的抒情诗,篇幅短小,内容单一,大多带有悲观主义色彩,透出一种神话般的、神秘的美。①他死后声誉日隆,西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琦;;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剖析及其当代意义[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2 刘力永;马克思与海德格尔批判形而上学的根本差异[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3 张公善;海德格尔美学的历史地位及当代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4 刘俊香;光的启示——谈“能被理解的存在是语言”[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5 孟彦文;语言从存在论向伦理学的转换[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6 李革新;;从自然王国到自由王国——论康德、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自由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7 赵光旭;;诠释学与华滋华斯的“化身”诗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8 赵卫国;;海德格尔视野中现代性的时间根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9 王颖斌;;海德格尔的“无”所隐含的多重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10 吕美生;孔正毅;;程朱理学的现代审视[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杜早华;;论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危机——从自律与他律的平衡看[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2 李倍雷;徐立伟;;大众传媒背景下的审美教育研究[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王帅;;比较孔子的“忧”与海德格尔的“忧”及在教育上的现实意义[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朱军;;让纪录道说——当代中国新纪录运动的语言本体论观照[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5 吴虹;;技术创新的社会政治引领与控制问题研究[A];“青年科学家创新与社会条件支持系统”课题研究论文集[C];2006年

6 秦健;;对克隆技术的异议及传统伦理应有的宽容性[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孙波;;自然辩证法的黑格尔哲学渊源[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8 葛舒荃;;从海德格尔的角度看保护自然美的实践选择[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9 张文刚;;“梦”与“花”:顾城和海子诗歌创作之比较[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1)[C];2006年

10 龙扬志;;一部诗剧与一个诗人的创作史[A];李轻松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汉生;英国都铎王朝的语言与文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9 王伟;《吕氏春秋》体道和治道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蔡勇庆;生态神学视野下的福克纳小说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周珊珊;马克思实践本体论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园;信息化时代教育技术人文精神的缺失与重构[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王天瑞;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陈婷;生物技术发展困境及其人文反思[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胡云平;农村新社区景观设计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7 王菲;摄影:技术、艺术与文化[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8 佘颖玲;审美反抗与审美救赎[D];湘潭大学;2010年

9 郭艳凤;海德格尔与庄子美学思想比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邓亚娟;学校教育中加强高中生责任感培养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松涛;由诗之言到说之语——从海德格尔对荷尔德林诗之阐释看其语言之思[J];北方论丛;2005年02期

2 那薇;庄子与海德格尔的咏叹歌吟[J];社会科学战线;2004年06期

3 胡继华;;海德格尔、德里达论哲学与诗[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2期

4 飞白;;语言之屋和望星空——诗海游踪之一[J];名作欣赏;2010年25期

5 殷学明,毕志国;诗与居:海德格尔诗学阐微[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6 李创;;“风”与诗的本原:理解海德格尔诗学的一个角度[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7 徐岱;批评游戏:评海德格尔论荷尔德林[J];外国文学研究;2004年06期

8 张玉堂;杨香玲;;浅析海德格尔阐释性文化观对美国文学教学的影响[J];甘肃教育;2006年19期

9 王雯雯;;论拉金诗歌的存在主义内质[J];大学英语(学术版);2009年01期

10 凌越;;策兰:以自己的方式穿越黑暗时代[J];书城;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秦成军;;约翰·阿什贝利诗歌简论[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孙汉云;;《青年艺术家的肖像》的语言文体特色[A];走向21世纪的探索——回顾·思考·展望[C];1999年

3 张开焱;;诗人何为与诗人为何[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4 吕洪灵;;《黑暗的心》:从叙述结构至语言与现实的关系[A];走向21世纪的探索——回顾·思考·展望[C];1999年

5 欧阳江河;;对话中的自我与“那个人”——关于中日诗人对话的形而上笔记[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三辑)[C];2007年

6 唐晓渡;;不仅面对面,而且心对心[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三辑)[C];2007年

7 蔡亮;;思伊阿古之所思——析“think”一词在伊阿古语言中的使用[A];江西省抚州市社科联论文集(2002-2003)教育文化类[C];2003年

8 王薇生;;高尔基《海燕》译文的历史钩沉——兼评瞿秋白、戈宝权、宜兰的几种文本[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二辑)[C];2008年

9 蔡宏;;从正冈子规的“写生”重新认识俳句[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林精华;;1990年代以来的俄国文学发展与俄语变化关系[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皓明;海德格尔对荷尔德林诗歌的误读[N];中华读书报;2007年

2 郑小伶;政治爱慕:阿伦特是被挑选出来的吗?[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3 陆志宙;让语言自己说话,,我紧随其后[N];南方周末;2005年

4 文学博士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 刘为民;生态文学及其理论源流[N];中国文化报;2008年

5 布谷;彼得·梅尔与普罗旺斯[N];中国邮政报;2007年

6 邹波 文;沉默的少数[N];经济观察报;2004年

7 [英]查尔斯·兰姆玛丽·兰姆;原汁原味品莎翁[N];光明日报;2004年

8 刘培红;缘自追寻中的氛围[N];文艺报;2004年

9 辽宁文学院 高海涛;精神家园的历史[N];辽宁日报;2008年

10 风端;托尔金:从两个世界创造《魔戒》[N];21世纪经济报道;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钟华;思与诗的对话[D];四川大学;2004年

2 宋阳;伽达默尔诗思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张玉娟;“诗之思”:卡夫卡艺术世界的“图式”[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陈喜荣;加拿大女性主义翻译研究中的性别[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5 张奎志;西方思想史中诗与哲学的论争与融合[D];黑龙江大学;2007年

6 谢雪梅;虚构叙事中时间的分形[D];浙江大学;2006年

7 田明刚;化身于操心和欲望的爱—艾丽斯·莫多克小说的后精神分析解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8 王琢;想象力论:大江健三郎的小说方法[D];暨南大学;2002年

9 赵光旭;“化身诗学”与意义生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10 齐欣;品特戏剧中的悲剧精神[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军民;海德格尔诗论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2 胡长玉;欧·亨利小说的创作手法初探[D];山东大学;2007年

3 崔志娇;对贝克特主要剧作的海德格尔式解读[D];大连外国语学院;2007年

4 王媛媛;高莱特:一种感性世界的写作[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维;追寻本真:《达洛卫夫人》的海德格尔解读[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

6 杨武遒;唐纳德·巴塞尔姆的后现代语言解析[D];黑龙江大学;2002年

7 杨广宝;泰华文学的潮汕文化特征[D];华侨大学;2007年

8 林琳;海德格尔存在论诗学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9 王丽娜;论《道连·格雷的画像》中的反传统特征[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张乐;一个真实的聚光者[D];西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3588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3588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571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