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麦田里的守望者》的空间化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01 16:47

  本文关键词:《麦田里的守望者》的空间化特征研究 出处:《鲁东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空间理论 霍尔顿·考菲尔德 追寻


【摘要】:《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文学史上最具争议的小说之一。它是美国作家塞林格出版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被世人奉为现代经典之作,,影响了世界不同地区一代又一代年轻人,至今仍是最受欢迎的现代小说之一。小说的追寻主题一直是人们评论的焦点,本文运用20世纪下半叶兴起的空间批评理论分析讨论了小说所体现的追寻主题。 小说中所描述的20世纪上半叶的社会生活充斥着虚伪与冷漠,这是由当时社会中传统观念与享乐主义思想并存导致的结果。由于空间再生产系统的存在,使这种充斥着虚伪与冷漠的社会空间不断地膨胀扩大,主人公霍尔顿不得不逃离这一空间,通过与思想淳朴善良的人们建立社会关系,从而在现实社会空间中开辟出自己的理想空间。 从空间批评的角度对小说中的社会空间进行分析,本文认为,小说中所体现的社会空间中不同力量的较量导致了社会空间的变化。主人翁霍尔顿同那些善良的人所建立的关系实际上已经开辟了霍尔顿一直追寻的理想空间。
[Abstract]:"The catcher in the Rye" is one of the most controversial novels in the history of American literature. It is the only novel by American writer Salinger published, believed to be the modern classic,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regions of the world for generations of young people, remain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modern novels. The novel Quest theme has been the focus of this review, the second half of twentieth Century, the rise of the space to discuss a novel theme of searching criticism theory analysis.
As described in the novels of the first half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social life filled with hypocrisy and indifference, which is caused by the traditional concept of social ideology coexists and hedonism results. Because of the space reproduction system exists, which filled with hypocrisy and indifference in the social space constantly expanding, the protagonist Holton had to flee this space by establishing social relations with people, honest and kind, so as to open up their own ideal space in social space.
Analysis of the novel and social spa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pace criticism in this paper that the contest between different powers embodied in the novel social space leads to changes in the social space. Master Holton with those kind of people the relationship has actually opened up Holton has been pursuing the ideal space.

【学位授予单位】:鲁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I712.0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王凯元;;试论福柯的空间观[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袁小明;沈群;;文化场域中的“占位”与“雅趣”生产研究——以塞林格及其作品《麦田里的守望者》为例[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3 陆扬;;空间何以生产[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08年01期

4 袁小明;;塞林格宗教信仰的第三空间[J];名作欣赏;2010年33期

5 李战子;《麦田的守望者》口语特色分析[J];外语研究;1994年04期

6 冯季庆;特殊话语标记和语义无差异性——论加缪《局外人》与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叙事意义[J];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03期

7 侯维瑞;个性与典型性的完美结合—评“The Catcher in the Rye”的语言特色[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82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甘金萍;解读J.D.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叙事语言特点[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孙卫红;《麦田里的守望者》——对主流文化的反叛[D];安徽大学;2003年

3 王荣富;《麦田里的守望者》——现代荒原中的逃避与追寻[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4 刘立勇;寻找自我的历程[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王万兵;神经症人格与病态社会[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邵文腾;《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自恋情结剖析[D];清华大学;2005年

7 何长喜;《麦田里的守望者》中反主流文化英雄霍尔顿·考菲尔德[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赵丽丽;《麦田里的守望者》和《看不见的人》中的成长过程的比较[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9 薛顺艳;对《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人际意义的探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10 王欣彦;《麦田里的守望者》中二元性特征的弗洛伊德式解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3653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3653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bd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