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史笔与诗笔的辉映——评蒋洪新的《庞德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01 18:35

  本文关键词:史笔与诗笔的辉映——评蒋洪新的《庞德研究》 出处:《外国文学》2014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庞德研究》 学术方法 学术意义


【摘要】:本文指出《庞德研究》从文学、历史事实中探求诗歌的美学形式与文化意蕴,又通过诗学视域的文本考证,追溯诗歌的文学、文化背景,意在钩沉诗歌语言的文学精神和诗歌意象中厚重的历史喟叹。究其学术方法,是当今学界"诗笔"与"史笔"相得益彰的新的治学途径,其意义在于展示了庞德诗歌历史与意象的统一、史料与诗学的互现。
[Abstract]: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Pound research" from the literature, aesthetic form and cultural implication of historical facts in search of poetry, the poetry of the text research, traces the literary, cultural background, history of heavy sigh literary spirit and poetic imagery in poetry to language. The academic method in academic circles today "poetry pen" and "history" complement each other's new way to scholarship, its significance lies in showing the unity of Pound's poetry history and imagery, mutual and historical poetics.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
【分类号】:I712.06
【正文快照】: [蒋洪新:《庞德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4。]一、引言苏轼评韩愈有语:“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若论文学成就与影响,美国现代诗人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1885—1972)亦足堪此论。一方面,韩愈曾以“驱驾气势,若掀雷挟电”(《题柳柳州集后》)的宏大气魄与想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曹顺庆,李天道,支宇,张荣翼,邓时忠;汉语批评:从失语到重建(笔谈)[J];求索;2001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宏亮;;论韩驹诗学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常德荣;;宋代宫词刍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3 张忠纲;;说“诗圣”[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4 杨明;;古代文学批评对于女色和男女情事描写的态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5 张清华;;肇自然之性 成造化之功——论王维辋川山水诗的艺术美[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6 曹曦;殷开;;饱濡铅泪记桑田——陈寅恪与胡适眼中的“台湾民主国”[J];安徽史学;2006年03期

7 郭素红;;明人作伪现象析论[J];安徽史学;2008年05期

8 孟露芳;;唐代女诗人及其诗歌简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9 欧阳叔雯;;浅论“朱华冒绿池”[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10 林奕锋;;白居易诗歌的叙事情结[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冯培红;;敦煌本《国忌行香文》及相关问题[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四编[C];2009年

2 李乾耀;;《论语》与《儕子》中的孔子——“为学”与“为道”的两种思想[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六辑)[C];2009年

3 施建雄;;超越考据的视野:钱大昕的制度阐释与历史评论[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4 郑师渠;;近代史教材的编撰与近代史研究的“范式之争”[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5 李洲良;;诗之兴:从政教之兴到诗学之兴的美学嬗变[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10年卷)——文学理论前沿问题研究[C];2010年

6 罗以民;;归化、儒化与文化坚守——明末朱舜水亡命日本的文化心态剖析[A];明长陵营建6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郑师渠;;近代史教材的编撰与近代史研究的“范式之争”[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8 后晓荣;;秦政区地理研究简史[A];中国秦文化研究(2011第1期总第1期)[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来容;院士制度与民国学术[D];南开大学;2010年

2 佟大群;清代文献辨伪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冀爱莲;翻译、传记、交游:阿瑟·韦利汉学研究策略考辨[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高波;论现象学方法与概念对艺术审美本质研究的意义[D];山东大学;2010年

5 尹勇;隋唐五代内迁蕃胡族源考异[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邵鸿雁;中国美学“味”范畴新论[D];吉林大学;2011年

7 李杰荣;元四家诗画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8 张屏;两宋词雅化进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常倩;商周至魏晋南北朝羌人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一南;晚唐齐梁体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艳龙;高考语文全国卷古代诗歌鉴赏试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彭艳芳;杜甫两湖诗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杨匡和;《傅与砺诗集》校注[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赵苗苗;杨载《诗法家数》之体法论[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5 李微霞;叶嘉莹词学理论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6 荣梅;禅宗“自然观”的理论内涵与美学意蕴[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鹏;齐梁诗风嬗变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亚芳;严羽诗体论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9 陈芳;宋代儿童诗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10 降新宽;吴雯及其诗歌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云;一种学术立场的确立和一种学术方法的形成——评《中国现代民间文学史论》[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2 ;《推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观点、学术方法创新》[J];沧桑;2008年05期

3 李跃林;;《重现》中的历史重现论[J];读书;2010年08期

4 王申刚;;对思想考古的探索与思考[J];黑龙江史志;2012年11期

5 刘桂梅;;试论《宏观世界话玉溪》学术方法之应用[J];青年文学家;2009年20期

6 欧阳友权;文学原理的学理品格——评《文学原理》的学术方法与创新意义[J];云梦学刊;2002年01期

7 蔡晓飞;;浅析《宏观世界话玉溪》学术方法之运用[J];文学界(理论版);2010年04期

8 梅琼林;萧兵现象:飞腾的文化想象力与学术方法之得失──论萧兵的楚辞学研究[J];黄冈师专学报;1996年03期

9 彭红卫;;思想考古:学术方法的整合与创新——兼评郑晓江教授的《八千里路云和月》[J];电影文学;2007年22期

10 尚先娥;;试论《宏观世界话玉溪》一文所用的学术方法[J];今日湖北(理论版);2007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谢泳;眉睫的学术趣味和学术方法[N];中华读书报;2013年



本文编号:13657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3657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8b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