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华女阿五》与《喜福会》成长主题的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02 03:30

  本文关键词:《华女阿五》与《喜福会》成长主题的对比研究 出处:《东北农业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成长 华裔女性 文化身份


【摘要】:随着华裔文学的发展与其研究的不断深入,华裔女性的成长已然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本论文以黄玉雪和谭恩美的成名作《华女阿五》与《喜福会》为研究对象,运用成长小说的相关理论,通过对比两部作品中成长主题的异同点来探析主人公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以此来彰显美国华裔女性成长的艰辛性和多样性。论文主要论述了两部作品中华裔女儿们成长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她们都生活在文化,种族,和性别歧视的边缘境地从而迷失了自我,都通过成长引路人,成长顿悟和成长的仪式来不断的探寻自我文化身份,最终通过反叛生存环境和反叛权威的不同方式实现了自我,走向了成熟。她们的成长过程都充满了艰辛和对文化身份的追寻。因此,经过迷失中的探寻和反叛后的回归,华裔女儿们最终完成了自我身份寻求和自我价值实现,得到了家庭和社会的双重认可,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成长。华裔女儿们成长的不同点体现了黄玉雪的成长是伴随着对“美国梦”的追寻和对生存环境的反叛,更侧重于对物质的追求,而《喜福会》女儿们是伴随着“故事”的成长和对权威的反叛,她们更注重精神的寻根。社会背景,作者的经历和写作意图以及中美文化的差异是出现这种成长特点的主要原因。可见,传承中国文化,吸收美国文化,把个人的成长融入到文化和社会进步之中,是华裔女性在新时代的一种独特成长模式。 本论文共分六章。第一章是引言,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第二章对成长小说的定义和基本特征进行了阐述并简要论述了《华女阿五》和《喜福会》归于美国族裔成长小说的范畴。第三章主要分析了两部小说中美国华裔女儿们成长的相同点,以此来彰显美国华裔女性成长的艰辛性。第四章主要分析了两部小说中美国华裔女儿们成长的相异之处。由此可见,随着社会的进步华裔女性成长也趋于多样性。第五章分析了成长异同点出现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社会背景,写作意图和中美文化的差异。第六章是结论。主要是归纳全文以及指出由于黄玉雪和谭恩美的文化背景和生活经历不同,她们对少数族裔女性的成长有着不同的描述。黄玉雪在成长的过程中侧重于物质追寻来突出文化融合,而《喜福会》中女儿们则希望通过文化寻根来寄托精神需求。不管是物质追求还是精神寻根,都体现了作者渴望少数族裔女性走出边缘文化窘境和融入主流文化的愿望和心声,反映出华裔女性成长过程中的不断提升和发展,同时也映射出华裔文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在当代多元文化发展的社会背景下,笔者希望通过解读这两部少数族裔小说的成长主题为华裔文学研究或女性成长研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和有益的参考。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 American literature and the deepening of its research , the growth of Chinese - American women has become a topic of concern . This thesis is divided into six chapters . The first chapter is introduction , mainly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the research significance of this paper . The second chapter mainly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of American Chinese American women in two novels . Chapter Three focuses on the social background , the writing intention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culture . In chapter three , the author hopes that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merican women can be achieved through cultural pursuit . In the social context of the development of multi - ethnic culture , the author hopes to provide some valuable information and beneficial reference for Chinese American literature research or female growth research .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I712.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一峰;;浅析唐艾美《喜福会》中的母女关系[J];考试周刊;2008年32期

2 周燕萍;;我是谁?——从跨文化视角解析《喜福会》中华裔女性的文化身份[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7期

3 关玉红;;从《喜福会》看中美家庭价值观的差异[J];作家;2009年12期

4 胡锐;;A Cultural Interpretation of Amy Tan's The Joy Luck Club[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11期

5 蒋红;孙红梅;;被固化的异族形象——浅析《喜福会》中具有东方主义色彩的套话[J];才智;2009年26期

6 章文捷;刘秀琴;;从《喜福会》解析华裔女性的文化身份[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7 孙刚;;东方主义在谭恩美小说《喜福会》中的体现[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8 李国梁;;谈《喜福会》中母女的文化取向[J];法制与社会;2009年03期

9 胡潇;;谭恩美《喜福会》中的跨文化启示[J];海外英语;2010年03期

10 葛丽;;探析《喜福会》的叙述层次[J];华章;2010年2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Elevation of IAA Level in Ovule Epidermal Cells by Targeted Expression of an Auxin Biosynthetic Gene at the Stage of Fiber Cell Initiation Improves Fiber Yield and Fineness of Cotton[A];第十二届全国植物基因组学大会论文集[C];2011年

2 ;GhGA2Ooxl Overexpression Prolongs the Initiation of Secondary Wall Biosynthesis in Cotton Fiber[A];第十二届全国植物基因组学大会论文集[C];2011年

3 Don V Helmberger;Hiroo Kanamori;;Initiation of the great Mw 9.0 Tohoku-Oki earthquake[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GbPDF1(Protodermal factor 1) Regulates Fiber Initiation and Early Elongation in Cotton via the Core Cis-Element HDZIP2ATATHB2[A];第十二届全国植物基因组学大会论文集[C];2011年

5 李静;;论编辑与作者的互动关系——评析《喜福会》[A];我所向往的编辑——第三届“未来编辑杯”获奖文集[C];2003年

6 左永春;李前忠;;GC/AT-composition analysis of transcription initiation regions in model organism genomes[A];第四届全国生物信息学与系统生物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7 ;Auxin transport is essential for fiber initiation[A];第十一届全国植物基因组学大会摘要集[C];2010年

8 郑晓斌;胡钢清;朱怀球;;Leaderless genes in bacteria:clue to the evolution of translation initiation mechanisms in prokaryotes[A];第四届全国生物信息学与系统生物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9 顾万君;;A universal selection pressure on coding silent sites near translation initiation site[A];第四届全国生物信息学与系统生物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10 ;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C-terminal Domain of Human Translation Initiation Factor eIF2Bε Subunit[A];第十一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暨第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谢湘南;横空出世《喜福会》[N];深圳商报;2001年

2 谢湘南;母女之间的奇瑰故事[N];中国文化报;2001年

3 马航飞;美国华裔文学:旧矛盾与新困惑[N];中国教育报;2002年

4 郭英剑;论美国华裔文学研究[N];文艺报;2004年

5 古榕;谭恩美的喜与悲[N];中华读书报;2001年

6 邓齐平;海外华人文学显示出独特魅力[N];文艺报;2002年

7 本报记者 张彤;客户联络新时代[N];网络世界;2010年

8 亦闻;电影史上50部最赚人眼泪的影片[N];文汇报;2004年

9 李侠;《接骨师的女儿》[N];文艺报;2002年

10 张琼;华裔文学中的中国文化形象[N];中华读书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付明端;从伤痛到弥合[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金学品;呈现与解构[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师彦灵;美国当代华裔女性文学创伤叙事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4 蔡青;后殖民语境下美国华裔女性文学中的疾病书写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董美含;90年代后美国华裔女性小说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英;《喜福会》小说对话中的会话含义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2 丁菁;共存与交融—论《喜福会》的多元文化性[D];山东大学;2010年

3 刘群;论《喜福会》的叙事技巧[D];中南大学;2010年

4 徐丹;《喜福会》中两代人的文化冲突与融合的语用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郭辉;从个人女性主义角度分析《喜福会》[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何立群;见木还是见林:解读《喜福会》对中国文化的描述[D];暨南大学;2003年

7 谢运龙;东方主义在《喜福会》中的建构与解构[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8 周琼;从东方主义视角解析《喜福会》中的他者[D];长沙理工大学;2012年

9 聂静斯;解读谭恩美《喜福会》中的母女关系[D];西北大学;2010年

10 王宇明;《喜福会》中的道家思想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3674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3674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f0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