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安娜在热带》中的互文性写作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09 18:17

  本文关键词:《安娜在热带》中的互文性写作策略研究 出处:《俄罗斯文艺》2014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文学经典 当代舞台 互文性 文本建构 文学记忆 文化思考


【摘要】:当代舞台对于文学经典的处理方式一般是基于原著的改编或者是对于原著的解构,而2003年度普利策获奖剧作《安娜在热带》则展现了文学经典在当代舞台上的另一种回响:尼洛·克鲁斯运用互文性写作策略,将经典与剧本进行多重空间的整合,在调动观众文学记忆的同时,又为其注入剧作家本人所代表的文化精神。本文从文本建构、文学记忆及文化思考三个方面对剧中的互文性写作策略进行分析,力求为当代戏剧创作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Abstract]:The treatment of literary classics in contemporary stage is generally based on the adaptation of the original works or deconstruction of the original works. The 2003 Pulitzer award-winning play An Na in the Tropics shows yet another echo of literary classics on the contemporary stage: the use of intertextuality by Nello Cruise. By integrating the classic and the script with multiple spaces, we can mobilize the audience's literary memory and inject it into the cultural spirit represented by the playwright himself.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rategies of intertextuality in the drama from three aspects of literary memory and cultural thinking in order to provide a new way of thinking for contemporary drama creation.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21世纪普利策戏剧奖研究”(项目批准号:12YJCZH236) 江苏省社科基金青年项目“21世纪普利策戏剧奖与当代美国戏剧主流研究”(项目批准号:13WWC010) 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项目批准号:1302046C)的阶段性成果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二期项目”的研究成果(优势学科代码:20140901)
【分类号】:I512.073
【正文快照】: On the Intertextuality in Anna in the Tropics当代舞台对于文学经典的处理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基于原著的改编,力求还原原著本身的光彩;一种是对于原著的解构,旨在不落窠臼甚至彻底颠覆,而2003年度普利策获奖剧作《安娜在热带》则展现了文学经典在戏剧舞台上的另一种回响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陈永国;互文性[J];外国文学;200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洋;;羌族释比羊皮鼓舞的美学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2 饶晓红;;昆丁:麦克白人生箴言的全面演绎——《喧哗与骚动》的互文性解读[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3 郝永华;叶荫群;;卡西尔的文化哲学与“文化研究”[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4 陈敏;;“偷”来的世界——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互文性[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5 桑农;宗白华美学与玛克斯·德索之关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6 刘萍;黑格尔与叔本华悲剧理论来源之比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7 潘啸龙;《离骚》“结构”研究论略[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8 闻娱;本雅明技术复制艺术理论述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9 陈丽;;广告互文性的顺应论阐释[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朱军;;互文性与翻译的过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韦华;;元小说叙事——解读纳博科夫的一个视角[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李翔;;电视体验化传播——从节目形态到社会文化表征的研究[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刘萍;;也谈“美从何处寻?”[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4 钟名诚;;朱光潜文学批评方法论[A];东方丛刊(1998年第4辑 总第二十六辑)[C];199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敏明;庄子“游”的人生哲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高波;论现象学方法与概念对艺术审美本质研究的意义[D];山东大学;2010年

3 李占伟;布尔迪厄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贺彩虹;笑的解码[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邵鸿雁;中国美学“味”范畴新论[D];吉林大学;2011年

6 张文初;《存在与时间》前38节解读[D];浙江大学;2010年

7 丛坤赤;林语堂生活美学观念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刘玉梅;道德焦虑论[D];中南大学;2010年

9 杨拓;电子媒介文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向红;互文翻译的语境重构[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喻红华;广告翻译中的互文性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黄玫;新感觉派小说与市场的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代丽君;论哈罗德·布鲁姆的文学史观[D];湘潭大学;2010年

4 别淑花;剪纸艺术的形式特征及象征意蕴[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鹿文芝;互文性视角下的高中生作文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巫丹;从互文性角度看《三国演义》英译本中文化内容的翻译策略[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7 李洁;20世纪初《红楼梦》研究析论[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顺中;论王国维的诗学观[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伟;北京故宫的建筑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10 赵述晓;论大江和莫言的故乡想象与艺术超越[D];江南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闵云童;;互文性写作:新的文本表意策略[J];当代文坛;2007年01期

2 马燕红;;由文学的互文性看翻译的局限性[J];社科纵横;2009年12期

3 汤永雷;;互文性角度看奥巴马上海演讲[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4 赵红辉;;互文性对翻译教学的启示[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5 徐世超;;互文性理论研究综述[J];文学教育(上);2013年07期

6 徐萌;;互文性理论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研究[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年10期

7 沈爱玲;;翻译研究的互文性视角[J];青年文学家;2011年03期

8 靳梦;唐卫红;;互文性简要概说[J];语文学刊;2012年12期

9 胡s,

本文编号:14021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4021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cf6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