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历史的主观性和意识形态蕴涵——石黑一雄小说对历史威权的反抗

发布时间:2018-01-10 06:25

  本文关键词:历史的主观性和意识形态蕴涵——石黑一雄小说对历史威权的反抗 出处:《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石黑一雄 历史 权力


【摘要】:作为一个对权力话语极为反感和对自由执著追求的知识分子,当代英国日裔小说家石黑一雄的作品中展现了对西方整体历史主义权威的挑战:通过对新历史主义者们的历史是一种叙述的观点的引进,揭示了历史的主观性特质;通过对西方历史形成过程的展现,揭露了被视为客观的历史实则是满含权力内容的一种独特的书写话语,它隐含着记述者和阐释者的意识形态。人们所能明确的就是历史知识并非与权力无关,它随着权力和权力话语的发展方向而左右摆荡。只有积极认清此一处境,人们才有可能不受媚惑,保持警觉。
[Abstract]:As a discourse of power extremely disgusted and persistent pursuit of freedom of the intellectuals, the works of contemporary British novelist Shi Hei Japanese male shows the whole of western historical challenge of New Historicism: through their history is a kind of narrative point of view of the introduction, reveal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ubjectivity of history; through to the western historical process show, reveals is regarded as the objective historical fact is a unique discourse with power content, which implies the record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ideology. People can clear it is not historical knowledge has nothing to do with the power, it is with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power and discourse the left and right swing. Only actively recognize this situation, it is possible not to charm, to remain vigilant.

【作者单位】: 海南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
【分类号】:I313.074
【正文快照】: 在新历史主义最为重要的理论家海登·怀特看来,“‘历史’不仅是我们能够研究的对象以及我们对它的研究,而且是,甚至首先是指借助一类特别的写作方式与话语而达到的与‘过去’的某种联系”。[1]他认为,历史研究的关注点更应转移到历史的叙事性写作上。历史其实像一种文学制品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华泉坤,张浩;《暴风雨》——莎士比亚后殖民解读的一个个案[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2 龙云;;斯坦利·费什的阅读观与女性主义文本[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3 吴登峰;戴着镣铐舞蹈——《许三观卖血记》寓言性之初探[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4 陈吉猛;文学本质研究的六个向度[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5 朱爱瑜;一种谎言的真诚说法━━读《可以说谎可以爱》[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6 刘伟;试论唐代传奇小说的诗化特征[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7 殷玮;;《凯利帮真史》的新历史主义解读[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8 沈学习;张清湘;;生命价值的回归·历史文明的反讽[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9 朱蕴轶;从对立到统——试析“二轮转”手法在马洛夫小说创造中的运用与表现[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10 姚石;;超越之维的丧失——对《大西洋─太平洋食品商场》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解读[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马建高;;中国后殖民理论研究现状及反思[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阮倩;;“童贞”观念的初始——对《麦田里的守望者》的解构主义批评[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3 陈天然;;中国饮食文化的他者形象——评《华女阿五》和《女勇士》(英文)[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孟玲;;正确地认知自我与他者——对《上海孤儿》的后殖民主义解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马菁菁;;麦尔维尔中篇小说《贝尼托·塞雷诺》中的主仆关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欧阳友权;;全球化时代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现代性[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2年

7 黄启峰;;地景 记忆 权力——郭松h∷档奶ū笔樾囱芯縖A];都市文化——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叶世祥;;审美主义的勃兴和式微:20世纪80年代以降文论话语的转型[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9 李清;;《唐纳德·杜克》中对东方主义的抵抗[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付明端;从伤痛到弥合[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文浩;接受美学在中国文艺学中的“旅行”:整体行程与两大问题[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雁;新时期文学中的乌托邦精神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福海;论海德格尔的本源之思与诗性突围[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贺彩虹;笑的解码[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锷;Homi Bhabha后殖民理论阐释及其对翻译研究启示的案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吴芳;西方男性学者视角下的女性主义[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燕;印度民族道路之探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单雅娇;《京华烟云》的文化回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李进;时空交错下的别样言说[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瑜;论范小青小说创作的流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妍;折衷而论 从心而语[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徐一婷;“他者”在歌唱[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伟;高中小说教学策略探讨[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樊秀秀;译者的性别身份[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赵传荣;从弗洛伊德本我、自我、超我角度论谭恩美作品中女性的心路历程[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阳功庆;论特雷·伊格尔顿的文化批评观[D];湘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权力语录[J];领导文萃;2010年15期

2 方杰;对历史与权力的表征——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形态[J];外语研究;2002年02期

3 王岚;正视历史 正视自我——简评石黑一雄新作《当我们是孤儿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4 杨云红,申劲松;找回失落的灵魂——《蝇王》新探[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5 侯蓓;镜中的撒旦——试论20世纪外国战争题材长篇小说中的反面形象塑造[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6 王小梅;《一九八四》中的男性中心论[J];当代外国文学;2005年03期

7 王英娟;于连和拉尔夫神父—爱情与权力[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8 魏育邻;“告白”作为一种话语制度——日本近代文学中的一种“权力”[J];外语研究;2005年05期

9 张冲;;罗马民主制度的政治隐喻——论《柯利奥兰纳斯》对罗马民主制度的反思[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10 黎敏;;并不悦耳的曲调——《钢琴教师》中的女性主义负面美学[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黄贝贝;;无法抛弃也不能抛弃的过去——《微光闪烁世界的继承者》的文化内涵[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彭青龙;“写回”帝国中心[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王弋璇;暴力与冲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3 施赞聪;权力与政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4 杨炳菁;后现代语境中的村上春树[D];吉林大学;2009年

5 卢姗;文化视野下美国20世纪战争小说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吴瑾瑾;生之必然渗透[D];山东大学;2008年

7 孙士觉;古越汉诗史述及文本辑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娉;历史和身份的建构[D];清华大学;2007年

2 刘怡;寻找自我的声音[D];吉林大学;2008年

3 马鹏飞;论《1984》对英国乌托邦小说传统的颠覆和超越[D];兰州大学;2008年

4 徐鹏;历史、文学、身份:后殖民背后的印度[D];苏州大学;2008年

5 林晶晶;在文本中徘徊的“他者”[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6 肖晴;爱伦·坡短篇小说的幽默成分之解构与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7 叶林峰;库切小说人物的命运与救赎[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8 张勇;性·人性·历史[D];暨南大学;2005年

9 王艳;个人记忆中的历史[D];苏州大学;2005年

10 李春;浮华世界的自由[D];浙江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4042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4042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e6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