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幽默在《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体现
本文关键词:黑色幽默在《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体现 出处:《学术界》2013年S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黑色幽默"是现代西方非理性主义思潮的产物,也是60年代美国的一个重要文学流派,其中约瑟夫.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为"黑色幽默"文学的代表作。笔者拟就叙事方式、人物塑造及语言特点等几方面对这部作品逐层剖析,以此加深对美国"黑色幽默"文学的理解与探讨。
[Abstract]:Black humor is the product of modern western non-rationalism, and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literary school of America in 60s. Among them, Joseph Heller's "22th military regulations" is the representative work of "Black humor" literature. The author intends to analyze this work from several aspects, such as narrative mode, character shaping and language characteristics. In order to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and discussion of American "black humor" literature.
【作者单位】: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分类号】:I712.074
【正文快照】: 1940年,当法国超现实主义作家布勒顿(Andre Breton)出版《黑色幽默文选》时,“黑色幽默”一词首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那么,什么是“黑色幽默”呢?所谓黑色幽默,是指那种从“残忍中寻求乐趣的”的“病态的,荒诞的幽默”。①“它既继承了幽默的特点,又加入了“黑色”的内涵,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孙春梅;;浅析黑色幽默与约瑟夫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J];成功(教育);2007年02期
2 李琼;;颠覆式的反英雄——评《五号屠场》的主人公毕利·皮尔格里姆[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3 张珊珊;唱响黑色主题——评《第二十二条军规》[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4 庞莹;;简论黑色幽默与《第二十二条军规》[J];文教资料;2006年31期
5 毛靖;;《第二十二条军规》与黑色幽默[J];外语艺术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6 傅勇;;辛辣的讽刺 无情的揭露——从《第二十二条军规》与《第五号屠场》的对比中透析美国“黑色幽默”小说[J];语文学刊;2007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薛菊花;;爱的缺失,人生的失败——论《所罗门之歌》中的派拉特·戴德[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2 梁婷;;《最蓝的眼睛》之佩科拉悲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9期
3 张银霞;;《所罗门之歌》中奶娃的成长和两性关系探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0期
4 刘有成;;解读《五号屠场》,透视后现代文学现象[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8期
5 郭永梅;;浅析巴塞尔姆《气球》中的后现代哲学思想[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9期
6 聂风云;;浅析《第二十二条军规》的黑色幽默特征[J];才智;2012年05期
7 李冬鹏;;从《所罗门之歌》的题头看黑人文化传统的重建[J];长城;2011年10期
8 张志华;;试论托尼·莫里森的文学创作特色[J];长城;2012年06期
9 王雅娴;;《最蓝的眼睛》中的荒谬存在与自我追寻[J];长城;2012年06期
10 陈晨;;论托尼·莫里森《最蓝的眼睛》中的黑人身份认同[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0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源;后现代主义思潮与中国新时期小说[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韦华;美国黑色幽默作家的元小说创作[D];吉林大学;2012年
3 孙燕;后现代主义与反阐释理论[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4 王钦峰;福楼拜与现代思想[D];四川大学;2006年
5 毛娟;“沉默的先锋”与“多元的后现代”:伊哈布·哈桑的后现代文学批评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6 刘丹凌;苏珊·桑塔格新感受力美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7 马菊玲;哈哈镜里的荒诞“世界”:美国黑色幽默小说的文本世界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8 修树新;托妮·莫里森小说的文学伦理学批评[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张宏薇;托妮·莫里森宗教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涂媛媛;现代人的异化世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晓丹;凯鲁亚克小说《在路上》的后现代主义写作特征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高佳;试析元小说《白雪公主》写作技巧互文性特色的应用[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黄晓辉;“美国公众的良心”[D];湘潭大学;2010年
4 朱芮萱;盲从·反叛·回归[D];江南大学;2010年
5 孟思聪;从情感视角对《柏油孩子》中男女主人公文化身份困境的解读[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高春旭;《五号屠场》的狂欢化品质[D];河南大学;2011年
7 王亚男;论拜厄特小说《占有》中的不确定性[D];河南大学;2011年
8 黎晴月;性诞性:对约瑟夫·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后现代主义解读[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9 陈金;寻找自我[D];暨南大学;2011年
10 熊浩;托妮·莫里森“历史三部曲”中的民俗意象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施咸荣;当代美国小说概论(三)[J];当代外国文学;1983年02期
2 游南醇,徐特辉;黑色幽默特点探析[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3 仵从巨;《五号屠场》思想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5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贾艳娜;;论《宠儿》的双重性[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2 褚蓓娟;赵双华;;黑色幽默:一种解构的策略——海勒和余华叙事方式比较[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年04期
3 薛仁喜;;浅析《第二十二条军规》和《警察与赞美诗》中的黑色幽默[J];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2008年01期
4 王晓红;疯狂世界里的“疯狂者”与“清醒者”——论黑色幽默在人物塑造上的体现[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5 林莎萍;;以幽默承载痛苦——《普宁》中的“黑色幽默”艺术手法探析[J];译林;2008年05期
6 黄慧丽;;“啼笑皆非”中见真谛——评析《第二十二条军规》[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12期
7 焦春艳;;《二十二条军规》人物形象漫谈[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8 邵义强;;戏剧《终局》中黑色幽默赏析[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9年04期
9 邵义强;;《悲伤咖啡馆之歌》中黑色幽默赏析[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S2期
10 钱文娟;;浅谈黑色幽默及其主要特征[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怀飞;;荒诞园里的一朵奇葩——“第二十二条军规”赏析[A];2003年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年会交流论文文集[C];2003年
2 冯丽君;;论《紫色》独特的书信体成长叙事方式[A];第十七届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3 肖芳;;反英雄、反小说、反荒诞——《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后现代特色评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4 方智敏;;美国梦的幻灭,黑色幽默的滥觞——浅评舍伍德·安德森的《鸡蛋》[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5 孙雅杰;;无理性的游戏——论《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反逻辑[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刘志红;;《微光闪烁世界的继承者》人物塑造的文内互文性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刘昱君;;中英短篇故事叙事结构对比分析[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杜志卿;;托马斯·品钦小说《V.》的主题研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刘燕南;;横看成岭侧成峰——论《呼啸山庄》中隐含的心理学类型和原型意义[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10 许薇;;“她者”的困境与拯救——《到灯塔去》中边缘女性莉丽·布里斯科的女性主义解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晋悦;文学何处觅英雄[N];中华读书报;2006年
2 杨仁敬;走近美国后现代派小说[N];中华读书报;2005年
3 张宏;畅销就是这样简单[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4 乔宗玉;平常的幸福[N];中国邮政报;2003年
5 蔡白 书评人;人鬼情未了[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6 邓金明;冯内古特,玩的就是“光棍精神”[N];中华读书报;2006年
7 王杨;超自然魔幻史诗《守日人》问世[N];文艺报;2007年
8 高兴;温暖的纪念[N];中华读书报;2007年
9 王蕾;帕慕克:别样的色彩[N];中华读书报;2008年
10 黄昱宁;让女王自行处理[N];东方早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韦华;美国黑色幽默作家的元小说创作[D];吉林大学;2012年
2 高建华;库普林小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张婷;纳博科夫英语小说的后现代性[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朱婷婷;西方小说空间符号功能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5 易艳萍;纳撒尼尔·韦斯特小说的讽刺艺术[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侯桂杰;托马斯·品钦小说叙事迷宫[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7 谢艳明;诗歌的叙述模式和程式[D];河南大学;2007年
8 丁玫;艾·巴·辛格小说中的创伤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9 程殿梅;流亡人生的边缘书写[D];山东大学;2010年
10 杜新宇;山姆·谢泼德戏剧创作中的新现实主义倾向[D];山东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若平;一个经典的修辞叙事文本[D];山西大学;2005年
2 葛春萍;论《间谍》中的反讽[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3 王瑞;从戏剧文体学的角度分析美国情景喜剧《老友记》中的人物塑造[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4 丁甫志;D.H.劳伦斯《恋爱中的女人》里象征与人物塑造及主题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尹迪;论《蝇王》对荒岛文学的继承和发展[D];山东大学;2008年
6 朱思_g;托马斯·品钦的《万有引力之虹》中黑色幽默特征的解读[D];新疆大学;2011年
7 霍月红;灵魂背后的黑洞[D];吉林大学;2005年
8 潘晓磊;论析伊迪丝·华顿《伊坦·弗洛美》的叙事艺术[D];吉林大学;2007年
9 张文瑜;试析弗兰纳里·奥康纳狂欢化的怪诞艺术风格[D];新疆大学;2005年
10 郑莉;《美国悲剧》中的主题和技巧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4228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422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