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血性意识的终极关怀:劳伦斯诗歌中的伦理诉求
本文关键词:基于血性意识的终极关怀:劳伦斯诗歌中的伦理诉求 出处:《外国语文》2013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英国现代作家劳伦斯的诗歌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因其小说盛名而被学界所忽视。他的诗歌创作是其文学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彰显出他基于血性意识的终极关怀,蕴含着丰富的伦理思想,包括婚恋伦理、生态伦理、宗教伦理等,呈现着浓郁的反传统色彩,同时也包含着一定程度的悖论性。对劳伦斯诗歌中伦理诉求的特征和内涵进行分析,有助于理解劳伦斯诗歌的深厚内蕴,且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Abstract]:The poetic achievements of modern English writer Lawrence are largely ignored by scholars because of his famous novels. His poetry cre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his literary career, which shows his ultimate concern based on bloody consciousness. It contains rich ethical thoughts, including marriage ethics, ecological ethics, religious ethics and so on, showing a strong anti-traditional color.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contains a certain degree of paradox. Th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onnotation of the ethical demands in Lawrence's poetry is helpful to understand the profound connotation of Lawrence's poetry and has certain practical significance.
【作者单位】: 惠州学院外语系;
【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GD10XWW02)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561.072
【正文快照】: 一、引言身为20世纪杰出的小说家,这一身份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劳伦斯的诗歌成就至今没有引起学界应有的重视。实际上,劳伦斯的文学创作始于诗歌,诗歌创作贯穿其整个文学生涯,短短一生中的近千首诗歌足以奠定他作为20世纪重要诗人的地位。在工业化和机器文明的车轮声中,在人性日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熊沐清;传统与现代的冲突及糅合——劳伦斯叙事的二重性特征[J];外国文学研究;2001年02期
2 熊沐清;;变形的耶稣:《儿子与情人》中的宗教蕴涵[J];外国文学研究;2007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书亭;;哲学视域中的危机管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2 武小鹿;;基于人格和性格的幸福观研究[J];才智;2011年35期
3 周志高;;拒色与食色——《高文爵士和绿衣骑士》与《无谓的猜疑》比较[J];长城;2009年02期
4 李玉艳;;从《恋爱中的女人》看劳伦斯的两性意识[J];长城;2009年06期
5 赵峗;丁礼明;;解析《虹》的两性平衡艺术[J];长城;2009年10期
6 任丽波;;“雨王”汉德森的追求之路[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7 李勤华;;唯意志主义哲学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其对策[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3期
8 张小倩;赵丹;徐红艳;;《海上钢琴师》诠释的哲学思悟[J];电影文学;2010年06期
9 王波;;生殖崇拜与死亡抗拒——淮阳太昊陵庙会的文化阐释[J];电影评介;2009年17期
10 刘丽琴;;生命意志之痛苦——浅析叔本华的悲观主义伦理学[J];传承;2009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伍世昭;比较诗学视野中的郭沫若早期心灵诗学[D];暨南大学;2002年
2 向宝云;曹禺悲剧美学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3 陈民;西方文学中死亡叙事的审美风貌[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4 苗福光;生态批评视角下的劳伦斯[D];山东大学;2006年
5 陈亚平;感伤: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体验与表达[D];扬州大学;2007年
6 刘丹;二十世纪初期英语自传体小说叙事策略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7 倪素香;善恶论[D];武汉大学;1998年
8 林丹;在互动中制衡[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黄书亭;20世纪美国杰出CEO的危机管理策略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柳明;解读劳伦斯《儿子与情人》的叙事策略[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萨如拉;论《白孔雀》的二元思想[D];内蒙古大学;2011年
3 王黎芳;陈铎散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兴华;高烧103度下的单纯[D];浙江大学;2011年
5 孙振波;中西文学宿命意识比较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6 李强;论《儿子与情人》中男权的衰弱[D];河南科技大学;2009年
7 金永铮;梦境的审美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马爱忠;重构的镜像[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冰冰;芥川龙之介死亡意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黄荣芳;论余华小说中的孤独意识[D];新疆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覃艳容;“莫瑞尔太太”与劳伦斯的清教伦理观[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S1期
2 叶兴国;劳伦斯与《圣经》[J];国外文学;1995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诗秀;;自然情结——D.H.劳伦斯的追随之梦[J];飞天;2009年10期
2 路荣;劳伦斯小说中的男人形象[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11期
3 刘际华;新生活的探寻者:劳伦斯——评《虹》与《恋爱中的女人》[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4 罗婷;生命本体的讴歌者─—劳伦斯与尼采[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5 汪志勤;;劳伦斯《马贩子的女儿》的解救主题[J];世界文学评论;2007年02期
6 赵秋棉;;劳伦斯小说创作的伦理学批评[J];衡水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7 冯建明;劳伦斯作品中的象征手法[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8 刘江荣;;解读《马贩子的女儿》中劳伦斯的“两极平衡”思想[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年08期
9 钟鸣;;论劳伦斯的“血性意识”[J];湘南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10 周汉林;;文苑沧桑 谁主沉浮——论“劳伦斯热”与劳伦斯爱情观[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耿潇;;劳伦斯的小说与生态伦理问题[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林峰;;从生态哲学角度解读劳伦斯的《查泰来夫人的情人》[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穆宝清;;《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一部充满生态思想的作品[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黄颖思;;重建和谐——《查特莱夫人的情人》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张胜兰;;《虹》中人物之间的伦理关系[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吕涵;周晓芳;;从心理分析角度试析《赤裸的心》及《蛇》[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黄玫;;阿赫玛托娃抒情诗中的景与情[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8 苏友芬;;简述女作家共同的叙事形式选择——小说[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9 刘须明;;写出一个女性自己的世界——曼斯菲尔德与劳伦斯作品比较阅读[A];终结与起点——新世纪外国文学研究[C];2002年
10 黄玫;;阿赫玛托娃抒情诗中的景与情[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黑马(翻译家、作家);为了还事物以本来面目[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2 早报记者 石剑峰;劳伦斯·布洛克:陪马修一起变老[N];东方早报;2011年
3 沈大力;花都红杏又出墙[N];中华读书报;2007年
4 饶晖 (中央戏剧学院);光里、尘里的劳伦斯[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5 余光中;阿拉伯的劳伦斯[N];中国邮政报;2003年
6 余缓;劳伦斯的真情世界[N];湖南日报;2000年
7 傅小平;劳伦斯:开启跨越时空的对话[N];文学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康慨;革命已经结束,文学缴性投降[N];中华读书报;2010年
9 东东;将性爱提升到美学高度[N];中国邮政报;2004年
10 沈玮;19世纪的笑话,逗不乐今人[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苗福光;生态批评视角下的劳伦斯[D];山东大学;2006年
2 周玉忠;文坛凤凰的斑斓色彩[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3 高兰;利维斯与英国小说传统的重估[D];吉林大学;2009年
4 罗杰鹦;英国小说中的视觉召唤[D];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
5 顾梅珑;审美主义及其在西方19世纪以来文学中的流变[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李为民;《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三部文稿中性描写的差异与表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刘丹;二十世纪初期英语自传体小说叙事策略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8 张春;《尤利西斯》文体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9 王萍;凝视自然的心灵书写[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桂芳;劳伦斯笔下的两性关系—现代文明下人类的救赎之道[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2 刘际华;寻找新生活的人:劳伦斯[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3 涂艳蓉;戴·赫·劳伦斯小说人与自然关系主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4 郑晓莉;劳伦斯诗歌中意象之表现及性爱之描述[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吴怀琴;劳伦斯《儿子与情人》、《虹》和《恋爱中的女人》中的无政府主义思想[D];西南大学;2011年
6 刘思阳;从厄秀拉的形象看劳伦斯的女性观[D];吉林大学;2004年
7 孔力秋;试论劳伦斯小说中的生命哲学[D];吉林大学;2004年
8 程心;从野性到神性[D];西南大学;2006年
9 王维;劳伦斯短篇小说中的审美观和思想意识[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娅;从《羽蛇》看劳伦斯后期长篇小说中的救世思想[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4359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435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