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异化和疏离之下别格的孤独—《土生子》的拉康式解读

发布时间:2018-01-18 01:13

  本文关键词:异化和疏离之下别格的孤独—《土生子》的拉康式解读 出处:《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土生子 拉康 异化 疏离 孤独


【摘要】:理查德·赖特是美国杰出的黑人作家,被视为美国黑人文学的一个里程碑式人物。《土生子》是赖特的代表作,它以黑人生活为题材,探讨了黑人的命运,反映美国的社会现实,成功塑造了一个美国社会“局外人”为了生存而抗争的新黑人形象——别格。别格一反以往文学作品中黑人奴性十足、逆来顺受的形象,他暴力反抗的手段使黑人民族得以被重新审视。 本文运用法国心理分析家雅克·拉康的镜像理论来探讨小说主人公别格不为人知的内心世界。孤独如影随形伴随别格从生到死,那是残酷的社会现实留给他最深的痕迹。破败的家庭环境、不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别格内心的白色恐怖使其无法融入这个悲惨的世界,他不同于任何一个他的黑人同类,更有别于那些傲慢的白人,他是一个逐渐被异化的角色。绝境中无助的社会环境、频现在别格眼前黑白对比的现实、白人赤裸裸的虚伪以及他内心压抑已久的恐惧终于将别格疏离于那个冰冷的世界之外,暴力反抗没能终结他的悲惨命运和孤独,异化和疏离使他陷入无可救药的境地。整体感和爱的缺失使别格从孤独的生匆匆走向孤独的死。他的人生经历是轰动的,发人深省的。 通过运用拉康的镜像理论对《土生子》进行精神分析的解读,不仅深刻剖析了主人公的精神创伤,同时验证了拉康镜像理论的科学性和强大解释力。
[Abstract]:Richard Wright is an outstanding black writer in the United States who is regarded as a landmark figure in American black literature. The Native son is Wright's masterpiece, which explores the fate of black people on the subject of black life. Reflecting the social reality of the United States, he successfully molded a new black image of the "outsider" in American society who was fighting for survival. His violent resistance allowed the black people to be revisited. This paper uses the mirror image theory of French psychoanalyst Jacob Lacan to explore the unknown inner world of the protagonist of the novel. Loneliness follows him from birth to death. It was the deepest trace of the cruel social reality. The dilapidated family environment, disharmonious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and white terror within Berger prevented him from integrating into this tragic world. He is different from any of his black kindred, more different from the arrogant white, he is a gradually alienated character. The helpless social environment in the desperate situation, frequency now the reality of black and white contrast. The white man's naked hypocrisy and his long-suppressed fear finally alienated him from the cold world, and violent revolt failed to end his tragic fate and loneliness. Alienation and alienation plunged him into a hopeless situation. The lack of a sense of unity and love led Berger from a lonely life to a lonely death. His life experience was sensational and thought-provoking. By applying Lacan's mirror image theory to the psychoanalysis of native-born children, not only the psychological trauma of the protagonist is deeply analyzed, but also the scientific nature and powerful explanatory power of Lacan's mirror theory are verified.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电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I712.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卫东;“规训与惩罚”——《土生子》中监狱式社会的权力运行机制[J];外国文学;2002年04期

2 姚佩芝;王飞;;《土生子》主人公别格的监狱之“家”[J];教师;2010年15期

3 乔国强;美国40年代黑人文学[J];国外文学;1999年03期

4 王春莹;;变形文化土壤中的变形人——对《土生子》主人公别格心理现象的文化解读[J];作家;2009年02期

5 胡铁生;社会存在与心理动机——论《土生子》别格的人格裂变[J];外国文学研究;1997年04期

6 初青艳;邵宗音;;论《土生子》主人公的成长历程[J];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04年00期

7 董群智;试论《土生子》中的别格形象[J];周口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6期

8 谭跃越;评《土生子》的写作技巧[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9 董群智;凝重的民族悲歌——读《土生子》[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S3期

10 薛玉凤;论《土生子》中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J];外语研究;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利祥;;White Electroluminescent Polymers[A];2010年海峡两岸高分子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Self-tuning White Noise Deconvolution Fuser with Asymptotic Global Optimality[A];Proceedings of 2010 Chinese Control and Decision Conference[C];2010年

3 ;Information Fusion Steady-state White Noise Deconvolution Estimators[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Information Fusion Steady-State White Noise Deconvolution Estimators with Time-Delayed Measurements[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Chaotic Neural Network with White Noise for Broadcast Scheduling Problems in Packet Radio Networks[A];Proceedings of the 2011 Chinese Control and Decision Conference(CCDC)[C];2011年

6 ;White Noise Filters for Systems with Multiple Packet Dropouts[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D卷[C];2011年

7 ;Eu~(2+),Pr~(3+)co-doped Li_2SrSiO_4 phosphors for white LEDs Xiaoye Hu,Yang Rao,Tao Liu,Xuezhen Zhou,Xinmu Zhou[A];2011年中西部地区无机化学化工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何国兴;徐靖;严华峰;;Spectral optimization of color temperature unturnable and turnable white-light LEDs[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9 张景萍;;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 on the white-light emission from a singlepolymer system with simultaneous blue and orange emission[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7分册)[C];2010年

10 ;Solution-processed Organic Films of Multiple Small-molecules and White Light-emitting Diodes[A];全国第八届有机固体电子过程暨华人有机光电功能材料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佚名;全球女高管难破性别格局[N];中国妇女报;2004年

2 徐齐平;愤怒的《土生子》[N];中华读书报;2002年

3 小渔;MP3别格式化成NTFS格式[N];中国计算机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李昕;创造迅捷之美[N];通信产业报;2002年

5 本报记者 诸玲珍;安捷伦布局中国市场[N];中国电子报;2002年

6 本报记者 王彤晖;WHITE COLLAR幸福6号[N];中国服饰报;2009年

7 范范 编译;云计算的经济学[N];网络世界;2011年

8 本报记者 吴珊红 叶灵燕;中国通信市场现在正是盛夏[N];国际商报;2002年

9 Beth Schultz;企业云服务的进程[N];网络世界;2011年

10 本报记者 李维永;翻译绝不是简单的技术活[N];文艺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石云龙;库切小说“他者”多维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2 栾述蓉;族裔与生态:路易斯·厄德里克“北达科他四部曲”中部落身份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3 张煜;部分饱和多相介质中Rayleigh面波传播特性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2年

4 王晶;奥古斯特·威尔逊戏剧中黑人创伤的文化建构[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5 李成;大型物理实验装置高精度时间同步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6 胡文辉;语言评价理论的价值哲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朱顺鹏;高温复杂结构的混合概率故障物理建模与疲劳寿命预测[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8 隋红升;身份的危机与建构[D];浙江大学;2010年

9 韩炯;历史思考的新途径:海登·怀特历史哲学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桂香;异化和疏离之下别格的孤独—《土生子》的拉康式解读[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2 杨卫年;《土生子》中别格的自我实现之路[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3 秦芳;在挣扎中追寻自我实现[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4 王肖肖;论《土生子》中比格·托马斯的双重边缘状态[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平;《土生子》:没有出路的逃跑[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谭跃越;评《土生子》的写作策略[D];吉林大学;2004年

7 黄卫锋;比格·托马斯:《土生子》中的悲剧性英雄[D];温州大学;2011年

8 包欲晓;《美国的悲剧》与《土生子》主人公人物形象对比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2年

9 李丽辉;《土生子》中别格形象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10 丁宇;汉英颜色词“白”与“white”的异同及文化内涵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4387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4387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e6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