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最蓝的眼睛》之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解读

发布时间:2018-01-23 04:28

  本文关键词: 人格结构 白人审美标准 黑人文化 黑人尊严 出处:《浙江财经学院》2012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最蓝的眼睛》是199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妮·莫里森的处女作,这部伟大的作品诠释了莫里森作为黑人、女人、母亲三重身份对生活的深刻体验。小说讲述了美国黑人群体在白人主流文化侵蚀下的悲惨生活。小说女主人公无知的行为思想,扭曲的自我憎恨以及悲剧性的结局让人大为震撼。自小说问世以来,专家、学者已从文化霸权,后殖民主义,女性主义,种族主义等多个角度探析了白人文化对黑人心灵的冲击,其中指出黑人的心理状态,即内化白人审美观,是他们悲剧生活的根本性原因。然而,至今为止学界并没从心理学视角探析黑人的心理状态及其悲剧成因。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是20世纪西方思想文化界最具冲击力与影响力的精神分析批评的理论基石。精神分析学中的人格结构理论很好地解释了人类行为形成的源泉,使人类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行为。本文拟以黑人在美国白人文化霸权影响下,将白人审美标准内化并导致人格分裂这一心理演变过程为研究重点,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深入剖析小说主人公是如何一步步迷失自我,在白人审美标准的侵蚀下走向疯狂状态。 本文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对小说中的三位女性人物进行了心理剖析,进一步揭示黑人群体坚持自我,保护黑人文化,保持黑人社区团结的必要性。本文首先对佛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及其几个分支进行了系统阐释,为之后的心理分析做好铺垫;论文的第二及第三部分运用人格结构理论深入解读小说中三位女性人物的心理状态。最后,通过对三位女性人物心理状态的比较,指出要彻底杜绝佩科拉式悲剧的发生,黑人不仅要保持身心健康,更要团结黑人同胞,维护黑人尊严,共同保护黑人文化,消灭种族歧视。
[Abstract]:The Bluest eyes is the debut of 1993 Nobel laureate Toni Morrison, a great work that illustrates Morrison as a black, a woman. The profound experience of mother's triple identity to life. The novel tells the tragic life of the black group in the United States under the erosion of the white mainstream culture. The heroine of the novel is ignorant of her behavior thought. The distorted self-hatred and tragic ending are shocking. Since the publication of the novel, experts and scholars have gone from cultural hegemony, post-colonialism, feminism. Racism and other perspectives have explored the impact of white culture on the soul of black people.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psychological state of black people, that is, internalizing white aesthetics, is the fundamental cause of their tragic life. Up to now, scholars have not explored the psychological state of black people and their tragic caus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sychology. Freud's psychoanalysis is the most powerful and influential psychoanalytic criticism in western ideological and cultural circles in 20th century. The theory of personality structure in psychoanalysis explains the source of the formation of human behavior.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psychological evolution of white aesthetic standards and personality division under the influence of white American cultural hegemony. Using Freud's theory of personality structure, the author deeply analyzes how the protagonist of the novel loses himself step by step and goes crazy under the erosion of white aesthetic standards. This paper makes a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f the three female characters in the novel by using Freud's theory of personality structure, and further reveals that black groups insist on themselves and protect black culture. Firstly,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explains Freud's theory of personality structure and its several branches, which will pave the way for later psychoanalysis. The second and third parts of the thesis use the theory of personality structure to deeply explain the psychological state of the three female characters in the novel. Finally, through the comparison of the psychological state of the three female characters.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black people should not only keep their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but also unite with the black compatriots, safeguard the dignity of the black people, protect the black culture and eliminate the racial discrimination in order to put an end to the Pecora tragedy.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财经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I712.074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Several Inspirations from Traditional Chinese Aesthetics[A];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北京论坛(2004)论文选集[C];2004年

2 张岩;;A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Motivational Factors in Classroom Instruction[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3 邱林林;;The Analysis of Mary's Development in The Secret Garde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roaden-and-Build Theory[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4 ;The Eco-consciousnes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A];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北京论坛(2007)论文选集[C];2007年

5 Tilman Seebass;;和谐观及其音乐表现示例(英文)[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艺术的超越与文明的发展”艺术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6 Jose Eos R.Trinidad;;Space,Time,Continuum:Making Intangible Traditions More Tangible[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文化传承、创新、发展:青年的责任与行动”学生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7 张从益;彭正银;;走向翻译文化视域中的翻译研究[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Theodore Knebel;;当今世界的风景园林设计(英文)[A];2010年北方园林苗木供需交流会暨园林植物种植设计与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徐小虎;;艺术中的永恒价值(英文)[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艺术的超越与文明的发展”艺术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10 Marianne Yaldiz;;新疆库车克孜尔早期石窟的新年表(英文)[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东亚古代文化的交流”考古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英国特约撰稿人 顾远;大家都有病 人人都有用[N];东方早报;2011年

2 艾思思 肖莹莹 编译;美国老牌杂志《新闻周刊》将易主[N];经济参考报;2010年

3 江西省广丰中学 杨华英;浅谈新课改后的高中英语教学[N];学知报;2010年

4 记者 王育楠;莱卡创新产品 为内衣和泳装提供新方案[N];中国纺织报;2011年

5 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翔龙中学 张珊;定语从句的几个特殊问题[N];学知报;2011年

6 祝巍;英威达让内衣与泳装更科技[N];中国服饰报;2011年

7 汝一;网络用语 孰是孰非[N];格尔木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春丽;镜与灯的诗学:真善美与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教乐传统[D];西南大学;2012年

2 周丹;叶芝抒情诗中的视觉艺术[D];中南大学;2012年

3 陈豪;变奏与聚合:乔伊斯《尤利西斯》的美学解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4 李新亚;阐释爱情故事内涵的语言巨匠:莎士比亚《爱的徒劳》、《仲夏夜之梦》、《罗密欧与朱丽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5 刘启君;汤姆·沃尔夫小说世界中权力格局变迁下的个人地位追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6 徐彬;劳伦斯·达雷尔《亚历山大四重奏》中的自我嬗变[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7 陈英;毁灭、建构与超越:苏珊·桑塔格虚构作品中死亡疾病主题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8 邓天中;空间视阈下的海明威老年角色[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邓琳娜;生命的体验 自我的超越[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10 陈夜雨;诺曼·梅勒:美国当代文学的思想苦寻者[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倩倩;论《美丽曲线》中的平衡[D];青岛大学;2012年

2 张凌灵;《最蓝的眼睛》之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解读[D];浙江财经学院;2012年

3 马文婷;试论雪莱的抒情诗之美[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胡庆芳;对《道连·格雷的画像》的心理分析解读[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5 赵亭亭;论埃德加·爱伦·坡诗歌创作中的死亡美学[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烁星;柏拉图理想主义在埃德蒙·斯宾塞《爱情小唱》中的体现[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梁俊瑜;带着面具的男人[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8 姜丽娜;用弗洛伊德理论解读《欢乐之家》中丽莉·巴特的人格形成[D];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

9 曾祥凤;论《道林·格雷的画像》中唯美和道德的融合[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10 程红波;中西人格的跨文化比较研究[D];宁波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4567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4567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d31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