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1950年代农村婚恋模式嬗变的再思考

发布时间:2018-02-12 07:10

  本文关键词: 婚恋模式 家庭结构 农村社会 自由恋爱 意识形态 父权制 中国农村 土地权利 妇女解放 土地改革 出处:《史学月刊》2013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中国农村长期以来延续的婚恋模式,然而,这样一种婚恋模式在1950年代却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农村婚恋模式的变化?这种变化又是否彻底?凯安.约翰逊在《中国妇女、家庭与农民革命》一书中认为,意识形态的宣
[Abstract]:"the word of matchmaker" is a long-lasting marriage pattern in Chinese rural areas. However, such a mode of marriage and love has changed obviously in the 1950s. What causes the change of marriage and love pattern in rural areas? Is the change complete? In the Chinese Women, Family and Peasant Revolution, Keane Johnson argues that the propaganda of ideology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后流动站;
【基金】: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非传统国家安全视阈中的转型期性别问题研究”(12YBA203) 中南大学博士后基金资助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561.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艳;;托妮·莫里森《天堂》的女性主义内涵[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11期

2 王小菲;;父权制的审判——《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摩登女”的文化与女性主义解读[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年09期

3 杨彦清;;对胡赛尼的《灿烂千阳》的女性主义解读[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4 赵峰;;评《霍华德庄园》中的新型家庭关系[J];宿州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5 羽田圭介;王天一;;围绕恋爱和家庭[J];作家;2010年21期

6 王秋海;形式与历史的契合——桑塔格对“法西斯主义美学”的批判[J];当代外国文学;2005年03期

7 董雪飞;;文本策略与意识形态之间——对《白鲸》的一种文化阐释[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12期

8 约翰·斯蒂芬斯;史菡菡;高峰;梁冰;;从伊甸园到乡村:论儿童文学中的自然观[J];重庆社会科学;2007年02期

9 吴雨平;;幕府执政者意识形态与日本五山汉诗[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10 郑佰青;;超越召唤——克拉丽莎的“战争”[J];外国文学;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小航;;母性的枷锁——读凯特·肖班的《觉醒》[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谢齐阳;;布宁文学作品在中国的接受情况[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姜博;;后现代意识形态下遗失的美国梦——浅析琼·狄第恩的《向伯利恒跋涉》[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李爱云;;女性话语·躯体写作·双性同体——精神分析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述评[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赵永波;;浅议“垮掉派”文学的“垮掉”价值[A];全国中外近现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周计武;;现代主义的焦虑[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何云波;;苏联模式与中国文论话语转型[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8 颜蓓蕾;;浅析《微光闪烁世界的继承者》逃避主题[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黄颖思;;重建和谐——《查特莱夫人的情人》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邱畅;;中国形象在美国小说中的误读[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陆薇;以哥特叙事烛照华裔美国文学[N];文艺报;2009年

2 钱江;十里店,历史永远记住你[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3 金浪;穿越“镜中森林”的阅读冒险[N];中国教育报;2007年

4 王杨;“历史·记忆·文学”学术研讨会召开[N];文艺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跋列兰;莱辛:超越性别的时代书写者[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6 张和龙;《论美》:文化冲突的艺术再现[N];文艺报;2006年

7 林精华;如何认识中国的俄罗斯问题[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8 云也退;寻宝者的死亡仪式[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9 张和龙;《大海》——艺术的胜利[N];文艺报;2006年

10 王树福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巴别尔接受史:20世纪俄罗斯精英话语的裂变与重组[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戚咏梅;深陷重围的骑士精神——高文诗人及其《高文爵士和绿色骑士》[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董亦佳;杰姆逊的文本阐释理论与阐释实践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3 张伟;詹姆逊与乌托邦理论建构[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4 李时学;20世纪西方左翼戏剧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5 于冬云;厄内斯特·海明威与现代性的悖论[D];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

6 马广利;文化霸权:后殖民批评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7 阎伟;萨特的叙事之旅[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8 荆兴梅;托妮·莫里森作品的后现代历史书写[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9 胡泓;从他者到他们[D];河南大学;2003年

10 饶静;太初有言—诺思洛普·弗莱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林林;从马克思女性主义看《呼啸山庄》的女性社会地位构建[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2 张文奕;《弗洛斯河上的磨房》和《我的安东尼娅》中的妇女问题比较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3 朱宏燕;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小说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D];暨南大学;2006年

4 徐燕;黑色浪漫主义[D];安徽大学;2007年

5 冯舒奕;时隐时现的福克纳[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6 赵倩;哈代《卡斯特桥市长》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D];西南大学;2009年

7 杨雪;女性意识的觉醒之路[D];苏州大学;2009年

8 张美丽;《一千英亩》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D];重庆大学;2009年

9 卢静;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解读《远离尘嚣》[D];天津理工大学;2008年

10 王梅;西方作家眼中的中国女性[D];暨南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5050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5050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576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