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盖茨比》与《地之国》之互文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 互文性 历史观 时空观 并置与颠覆 出处:《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菲茨杰拉德试图通过《了不起的盖茨比》描摹更为广泛和深刻意义上的美国梦。约瑟夫.奥尼尔的力作《地之国》也传达了对其两难困境和普世价值的思索。美国梦,在多元文化融合的纽约,为人们带来的是希望也是失望,是自我塑造的无限可能,也是迷失与幻灭的无底深渊。这就是从历史观,时空观,并置与颠覆等方面,借由"互文性"理论来解读美国梦所具有的颠覆意义。
[Abstract]:Fitzgerald attempts to portray the American dream in a broader and deeper sense through the Great Gatsby. Joseph O'Neill 's masterpiece, the Land of Earth, also conveys a reflection on his dilemma and universal values. In multicultural New York, what brings people hope and disappointment is the infinite possibility of self-creation, and the bottomless abyss of loss and disillusionment. This is the view of history, time and space, juxtaposition and subversion, and so on. Using the theory of intertextuality to interpret the subversive significance of the American dream.
【作者单位】: 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009JBZ022)成果之一
【分类号】:I712.07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文培;郭红;;互文性视域中的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J];外语学刊;2010年01期
2 徐文培;李增;;互文性理论与文学批评解析[J];外语学刊;2011年06期
3 刘芳;;诗歌意象语言的语义理解[J];平顶山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4 洪忠煌;;艺术意象的构成和表现形态[J];文化艺术研究;2008年02期
5 李孝Oz;中西诗学意象范畴比较论[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6 翟乃海;;影响误读与互文性辨析——兼论哈罗德·布鲁姆影响诗学的性质[J];齐鲁学刊;2012年02期
7 张月;;从《爱情左右》看国产电影的互文生产[J];青年记者;2009年05期
8 王天雪;;从存在主义看《等待戈多》与“寻找刘子骥”[J];青年文学家;2011年06期
9 翁菊芳;;论施蛰存荒诞小说的意象——以《魔道》为例[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10 王铭玉;;符号的互文性与解析符号学——克里斯蒂娃符号学研究[J];求是学刊;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乔光辉;陈金鑫;;日本《忠臣水浒传》之与中国《水浒传》的互文性解读[A];水浒争鸣(第十辑)[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言统;故事歌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2 肖曼琼;翻译家卞之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赵双花;可能与限度[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赖彦;新闻话语对话性的文本分析与阐释[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向红;互文翻译的语境重构[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6 张翼;中国现代散文诗的诗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7 赵书峰;湖南瑶传道教音乐与梅山文化[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8 王光利;胡适诗学批判[D];浙江大学;2012年
9 翟乃海;哈罗德·布鲁姆诗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韦华;美国黑色幽默作家的元小说创作[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惠娴;符号学视域下的《华尔街日报》中英文网站报道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喻红华;广告翻译中的互文性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刘峰;超越“影响的焦虑”—论伊恩·麦克尤恩小说《赎罪》[D];湘潭大学;2010年
4 陈刚;刘长卿诗歌意象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巫丹;从互文性角度看《三国演义》英译本中文化内容的翻译策略[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6 张宜琳;茨威格与施蛰存小说女性人物心理探析[D];江南大学;2010年
7 杨晓利;鲁滨逊故事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沈卉;互联网时代下“山寨”视频短剧考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赵永梅;英语新闻标题的互文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1年
10 杨凤娟;《时时刻刻》与《达洛卫夫人》之互文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建波;互文性的呈示:E·M·福斯特小说主题概观[J];外语研究;2001年04期
2 史天虹;略谈互文性和独创性的统一[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S1期
3 刘萍;论《小世界》的互文性艺术[J];外语研究;2004年04期
4 胡宝平;布鲁姆“诗学误读”理论与互文性的误读[J];外语教学;2005年02期
5 谷红丽;文本的狂欢世界:诺曼·梅勒作品中的互文性策略解读[J];外国文学研究;2005年02期
6 段汉武,钱虹;《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的创作手法[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7 尹雅莉;;《坡顶上的房间》的互文艺术[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8 杨仁敬;林莉;;互文文本中隐现的现实[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9 陈东;;跨越文学和影视的互文性——浅谈《危险的关系》及其改编电影[J];电影文学;2007年02期
10 张晓毓;;文本间的指涉与互文性的文本——福克纳《我弥留之际》的互文性策略[J];名作欣赏;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刘志红;;《微光闪烁世界的继承者》人物塑造的文内互文性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乔光辉;陈金鑫;;日本《忠臣水浒传》之与中国《水浒传》的互文性解读[A];水浒争鸣(第十辑)[C];2008年
3 王建平;;历史的回文[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5-2006年度][C];2008年
4 申元初;;关注写作与历史的悖逆现象[A];贵州省写作学会2007年务川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马彦婷;;《微暗的火》中的解构主义[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韦华;;元小说叙事——解读纳博科夫的一个视角[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和龙;以当代视角和新的历史观融入历史的回归[N];文艺报;2004年
2 程巍;饱满的边沿与空的中心[N];北京日报;2004年
3 张宏(北京大学中文系在读博士);因为矛盾而精彩[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4 杨乃乔;踏着谢阁兰的足迹[N];中华读书报;2007年
5 秋叶;亚裔美国文学研究的新起点[N];中华读书报;2009年
6 骆陀;上帝与被放逐的作者[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7 张宏 文学博士;美轮美奂的“小说冰淇淋”[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8 王胡;反击《达芬奇密码》[N];中华读书报;2004年
9 施康强;花丛中的普鲁斯特[N];中华新闻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李红兴;文本神话在网络[N];财经时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申富英;民族、文化与性别[D];山东大学;2007年
2 李艳梅;莎士比亚历史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3 葛纪红;福克纳小说的叙事话语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4 郑永旺;空灵的世界 恍惚的真实[D];黑龙江大学;2006年
5 王菊丽;结构与解构的悖论性对话[D];河南大学;2005年
6 张亘;马拉美作品中的“否定观”[D];武汉大学;2005年
7 丰卫平;“童话”中的童话[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8 周敏;后殖民身份:V.S.奈保尔小说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9 李雪;戴维·洛奇重要小说中三种现代写作方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10 罗贻荣;戴维·洛奇对话小说理论与创作实践[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理;《礼拜五:太平洋上的灵薄狱》:一种互文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2 陈欣;论互文性在《洛丽塔》中的破坏性与建设性作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4年
3 张浩;[D];安徽大学;2004年
4 陈为艳;互文性与“博尔赫斯”的双向阐发[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5 金佳;斯威夫特小说《洼地》的动态互文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6 徐文贵;《荒原》:互文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7 薛冰莲;透视阿特伍德小说《预言夫人》中的互文性[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8 耿程程;戴维·洛奇的互文性观点及其在《小世界》中的应用[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9 何云英;论A.S.拜厄特的小说《占有》中的互文现象[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10 雷丽;论安吉拉·卡特短篇小说中的互文性[D];兰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5088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508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