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狮子要吞噬多少只夜莺,才能学会歌唱

发布时间:2018-02-26 11:31

  本文关键词: 奥威尔 缅甸 殖民时期 军政府 知识分子 徐志摩 殖民者 苏联 吞噬 昂山素季 出处:《读书》2014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多一个人看奥威尔,就多了一分自由的保障。"这句印在中文版《一九八四》封面上的话,很好地说明了奥威尔的力量所在。读过《一九八四》的人们,都会惊叹于其中精确的预言,也会产生好奇:奥威尔为什么具有预言能力?这个问题可能不止一个答案。虽然很多知识分子在一九五六年赫鲁晓夫秘密报告之后才重新认识苏联,但在此之前,外界对苏联的现实情况并非全然无知。在中国,一九二五年徐志摩取道苏联去欧洲,在莫斯科短暂停留了三天后,感慨:"他们相信天堂是有的,可以实现的,但在现世界与那天堂的中间却隔着一座海,一座血污海,人类
[Abstract]:The words "one more person watching Orwell, one more guarantee of liberty", printed on the cover of the Chinese version of 1984, illustrate Orwell's power. People who have read "1984", Both marvel at the precise prophecy and wonder: why does Orwell have the power to predict? There may be more than one answer to this question. Although many intellectuals rediscovered the Soviet Union after Khrushchev's secret report in 1956, the outside world was not completely ignorant of the reality of the Soviet Union until then. In China, In 1925, Xu Zhimo went to Europe via the Soviet Union. After a short stay in Moscow for three days, Xu Zhimo said with emotion: "they believe that there is a heaven that can be realized, but in the middle of the present world and that heaven there is a sea, a sea of blood, and mankind."
【分类号】:I561.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邹颉;再论乔治·奥威尔和他的《动物农场》与《1984年》[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0年06期

2 杨光祖;;热爱老大哥与奥威尔[J];书屋;2009年11期

3 肖丽华;;保护语言 保护我们的家园——读奥威尔《一九八四》[J];世界文化;2006年01期

4 ;短讯[J];读书;1985年08期

5 张卫民;;使政治写作成为一种艺术[J];博览群书;1997年12期

6 余世存;;奥威尔的意义[J];时代教育(先锋国家历史);2009年01期

7 赵亮;;从“1984”到“1Q84”[J];神州;2010年09期

8 高见;;资产阶级的迷惘——评乔治·奥威尔和他的《动物农场》[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8年03期

9 姚国松;;试从《动物庄园》谈奥威尔的文学观[J];大学英语(学术版);2005年00期

10 王海东;王欢;;从《动物庄园》谈奥威尔的文学理念[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陈福明;;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的典范——《红字》[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2 张洁;;民族身份的建构——以后殖民主义解读《郊区佛陀》[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林贤治 学者,,现居广州;一代人的冷峻良心[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2 乔纳森;奥威尔B面[N];东方早报;2011年

3 思郁;奥威尔:政治性写作的艺术[N];深圳商报;2011年

4 杜心源;上来透口气[N];中华读书报;2002年

5 彼岸;一个人的乌托邦[N];中华读书报;2007年

6 张琼;《1984》——对人类贪欲的警示[N];文艺报;2003年

7 本报记者 康慨;翁贝托·艾柯:维基泄密一泄如注,其实空无一物[N];中华读书报;2010年

8 江晓原;乌托邦的噩梦[N];中华读书报;2004年

9 深圳商报记者 田泳;东京地铁毒气案启发他创作[N];深圳商报;2010年

10 加州圣玛利学院教授 徐贲;诚实的政治,清晰的语言[N];南方周末;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许淑芳;肉身与符号[D];浙江大学;2011年

2 王晓华;乔治·奥威尔创作主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3 范若恩;麻木的群氓文学流变视野中的《裘力斯·凯撒》群氓场景反思[D];复旦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翁银梓;还原历史的真相[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雅婷;《1984》:奥威尔的反极权抗争[D];南京大学;2013年

3 岳丽萍;奥威尔《上来透口气》的生态解读[D];郑州大学;2011年

4 张梦葭;论乔治·奥威尔作品中的无产者形象[D];南京大学;2013年

5 段化鞠;论乔治·奥威尔作品中的人道主义思想[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6 陈蒴;奥威尔和温斯顿的困境—极权世界中个体的抗争与妥协[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涂三堂;虚构世界与现实权力文化的寓言[D];南昌大学;2012年

8 于跃;奥威尔与索尔仁尼琴极权主义批判作品比较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9 蔡晖;妥协的人性[D];苏州大学;2010年

10 梁智标;论《缅甸岁月》中的东方形象[D];广西师范学院;2013年



本文编号:15378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5378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6c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