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奥斯威辛的美国“残余”:《反美阴谋》中的残余性身份政治

发布时间:2018-02-27 17:45

  本文关键词: 《反美阴谋》 “穆斯林人” 身份政治 奥斯威辛 出处:《外国文学评论》2013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作为没有"证人"的历史事件,不可言说的犹太大屠杀构成了后大屠杀时代真相危机的核心。大屠杀见证者无法超越自身的非人性/非理性与见证的法律真实性之间的悖论。阿甘本试图通过对"穆斯林人"的见证来实现对大屠杀的见证,并称之为对"奥斯威辛的残余"的见证。本文将沿此理论思路,分析虚构纳粹史小说《反美阴谋》中所呈现的"奥斯威辛的美国残余"。这是一种由美国纳粹灾难的未展开性所制造的"非受害者的受害者/非犹太人的犹太人"的身份政治;它不仅构造了战后美国犹太人独特的自由主义政治文化,更被二战后的美国国家机器吸收为新的政治能源。
[Abstract]:As a historical event without a "witness," The unspeakable Holocaust is at the heart of the post-Holocaust crisis. Holocaust witnesses cannot transcend the paradox between their own unhumanity / irrationality and the legal authenticity of witnessing. "Muslims" to witness the Holocaust, And call it a witness to the vestiges of Auschwitz.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merican vestige of Auschwitz" in the fictional Nazi history novel "the plot against America". It is a kind of identity politics of "non-victim victim / non-Jewish Jew" created by the ununfolding nature of American Nazi disaster. It not only constructs the unique liberal political culture of American Jews after World War II, but also absorbs it as a new political energy.
【作者单位】: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
【分类号】:I712.0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周富强;;论新历史主义视角下的《反美阴谋》[J];当代外国文学;2007年02期

2 斯拉沃热·齐泽克;于琦;;欢迎来到真实的荒漠[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朴玉;张而立;;倾其一生,难寻理想自我——解读菲利普·罗斯的《普通人》[J];当代外国文学;2008年01期

2 林莉;;论《美国牧歌》的多重主题[J];当代外国文学;2008年01期

3 林莉;;论菲利普·罗斯小说《鬼退场》的叙事策略[J];当代外国文学;2009年04期

4 朴玉;;评菲利普·罗斯在《反美阴谋》中的历史书写策略[J];当代外国文学;2010年04期

5 杨金才;朱云;;中国菲利普·罗斯研究现状论析[J];当代外国文学;2012年04期

6 刘颖;;新现实主义下菲利普·罗斯对犹太人身份的关注[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年10期

7 李艳华;顾晓辉;;《反美阴谋》双重主题意义的叙事学解读[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8 崔化;;菲利普·罗斯前后期小说创作主题之比较[J];学术交流;2011年11期

9 王卓;;论丽塔·达夫《穆拉提克奏鸣曲》的历史书写策略[J];外国文学评论;2012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金万锋;菲利普·罗斯后期小说越界书写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2 文圣;索尔·贝娄与菲利普·罗斯大屠杀小说中的记忆政治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吴延梅;菲利普·罗斯小说的欲望主题[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于淼;新历史主义视域下的《魔戒》[D];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

3 黄雅芬;新历史主义视角下的《反美阴谋》[D];南昌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舒也;新历史小说:从突围到迷遁[J];文艺研究;1997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礼刚;;论约纳斯在《奥斯威辛之后的上帝观念》中的上帝观[J];宗教学研究;2007年03期

2 孙宁;;奥斯威辛之后神正论的处境及其解答[J];社会科学家;2007年S2期

3 王寅;;奥斯威辛—比克瑙[J];书城;2008年01期

4 訾利;;奥斯威辛玫瑰[J];现代经济信息;2008年02期

5 戴问天;;奥斯威辛的雪是怎么变黑的[J];博览群书;2011年02期

6 马为民;“修正史学”可以休矣[J];社科信息文荟;1994年11期

7 林贤治;后奥斯威辛写作[J];天涯;2005年03期

8 王晓渔;;“奥斯威辛”之后不写诗是野蛮的[J];人民文学;2005年08期

9 刘畅;;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J];人民文摘;2005年11期

10 林达;;面对今日奥斯威辛[J];书摘;2005年1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报道员 周谷风;德将出巨资修缮奥斯威辛纪念地[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2 江露琼;奥斯威辛的“那只蝴蝶”[N];人民日报;2011年

3 士曾;重返奥斯威辛:一个被“遗失”的世界[N];光明日报;2004年

4 本报驻特拉维夫记者 陈克勤;奥斯威辛,人类永远的伤痛[N];光明日报;2010年

5 记者 乐绍延;全世界回忆奥斯威辛独日本装聋作哑[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6 沈阳日报记者 孙全 本报记者 秦玉;沈阳战俘营:“东方奥斯威辛”[N];大连日报;2005年

7 谭元亨(作者系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人类的记忆与良知[N];南方日报;2005年

8 龚坤余;凯尔泰斯的“奥斯威辛人生”[N];中华读书报;2005年

9 记者 魏建华;从德以关系上日本该学点什么[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10 侯林;写实文学的新天地[N];光明日报;2006年



本文编号:15436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5436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00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