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遗民”的悲怆与救赎——关于小说《长日留痕》的文化反思
本文关键词: 石黑一雄 《长日留痕》 帝国遗民 文化反思 出处:《浙江社会科学》2013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英国作家石黑一雄在小说《长日留痕》中所塑造的主人公史蒂文斯是一类极为特殊而又具有普遍意义的帝国"遗民"形象。一方面,他们是旧时代的亲历者和缔造者,参与了那个时代的政治运作和制度运行,见证着帝国的辉煌与成就,也分享其价值与荣耀;但另一方面,他们又不得不面对时代的没落、文化的更迭,逐步发现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虚幻性,逐渐走出过去的阴影,寻求个体的救赎与新生。石黑一雄透过史蒂文斯这样一位帝国"遗民"的心路历程,对一个消逝的时代和文明进行了生动刻画。既对20世纪的人类政治和文化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又对现代性的矛盾与悖论有所警示。
[Abstract]:The protagonist Stevens, portrayed by British writer Ishihiro Ishihiro in his novel "long Day Trail", is a very special and universal image of the "relic" of the Empire. On the one hand, they are both experienced and the founders of the old era. They participated in the political and institutional operation of that era, witnessed the glory and achievement of the empire, and shared its values and glory; but on the other hand, they had to face the decline of the times and the change of cultures. Gradually discover the illusory nature of his work, gradually walk out of the shadow of the past, seek individual salvation and new life. It not only gives a deep reflection on the human politics and culture in 20th century, but also cautions the contradictions and paradoxes of modernity.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美学与批评理论研究所;
【分类号】:I561.0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李春;石黑一雄访谈录[J];当代外国文学;2005年04期
2 蒋怡;;风景与帝国的记忆——论石黑一雄《长日留痕》中的视觉政治[J];外国语言文学;2013年02期
3 步朝霞;;石黑一雄《长日留痕》中生命的悖谬性[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4 金万锋;;论石黑一雄《长日留痕》的时代互文性[J];日本研究;2011年02期
5 鲍秀文;张鑫;;论石黑一雄《长日留痕》中的象征[J];外国文学研究;2009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茜;;试析俄狄浦斯悲剧性命运的成因[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2 彭静;;呼唤和谐:自然生态危机下的精神生态救赎——审视生态题材长篇小说《可可西里狼》[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6期
3 唐圣;;生存时间与自由——别尔嘉耶夫生存美学的现代性意义[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4 阎庆生;;论孙犁“边缘生存”的人生哲学[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5 肖国栋;;论《野草》的悖论语境与人学意义[J];北方论丛;2009年04期
6 石中英;人作为人的存在及其教育[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2期
7 雷丽平;沈从文对自然文化的选择——还乡文学[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8 赵磊;;私法主体“有限责任”辨──兼谈我国自然人破产制度建立之必要[J];财经科学;2007年08期
9 沈露儒;丁世鑫;;从传统到现代的一座桥梁——论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现代性[J];昌吉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10 吴琪;;论王小波小说中的反“乌托邦”精神[J];长沙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林珍;;《远山淡影》中的不可靠叙述与读者解读[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汪树东;;对抗战文学三种叙述模式的分析与反思——纪念抗日战争结束60周年[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三[C];2005年
3 肖国栋;;论《野草》的悖论心理结构[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李建军;;文学之病与超越之路[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7.4)[C];2007年
5 傅星寰;;政治中人的“异化”——珂塞沃伊形象解析[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吕宏波;;梁启超的“趣味”范畴与中国美学现代性[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代俊兰;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及当代价值[D];南开大学;2010年
3 冯旭洋;论教育“主体”[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杜芳芳;从行政控制到专业引领[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美芸;诗学与政治:聂绀弩思想与创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董吉贺;论“负面”教育的意义[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董琼华;社会转型中的认知范式与价值重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价值体系重构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8 师震;论自我意识自觉的机制及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D];上海大学;2011年
9 唐东堰;生命的迷狂与神秘智慧[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蔡海燕;论奥登的乌托邦精神[D];浙江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元珍;黄昏的惆怅[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y囇蘖,
本文编号:15515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551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