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魔幻现实主义在《百年孤独》中的运用
本文选题:百年孤独 切入点:魔幻现实 出处:《语文建设》2013年2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魔幻现实主义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拉丁美洲逐渐兴起的文学流派,它的范围主要盛行于拉丁美洲。《百年孤独》是作者马尔克斯倾尽心血创作的巨著,其中充分体现了魔幻现实主义的倾向,使整部作品在魔幻现实主义的包裹下显得魅力顿生。本文通过分析魔幻现实主义在《百年孤独》中的运用,进一步解释出《百年孤独》作为魔幻现实主义代表力作的独特魅力。
[Abstract]:Magic realism is a literary school that rose gradually in Latin America in 1950s. Its scope is mainly prevalent in Latin America. It fully reflects the tendency of magic realism, which makes the whole work appear attractive under the wraps of magic realism.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pplication of magic realism in "hundred years of Lonely". Further explain the unique charm of "hundred years of Solitude"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magic realism.
【作者单位】: 成都师范学院;
【分类号】:I775.0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莫海;;论《百年孤独》的叙述者及叙事视角[J];长城;2011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海英;;《百年孤独》的魔幻现实主义艺术[J];飞天;2009年08期
2 杨志芳;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与中国寻根文学[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3 黄文娟;;魔幻外壳包裹中的现实内核剖析——浅论马尔克斯《百年孤独》[J];长城;2011年02期
4 石家麟;;现实中的魔幻 魔幻中的现实——论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1期
5 莫海;;论《百年孤独》的叙述者及叙事视角[J];长城;2011年04期
6 葛苑菲;;论《百年孤独》的魔幻现实主义特征[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7 蔡季愚;;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探微——以马尔克斯《百年孤独》为例[J];长城;2011年06期
8 富胜利;杨建丽;;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与中国当代文学[J];文艺争鸣;2009年06期
9 韩晓东;;论《百年孤独》的魔幻现实主义特征[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10 姜楠;;魔幻与现实的结合——《百年孤独》与《白鹿原》艺术手法初探[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许志强;;魔幻现实主义与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变法[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2 王微;;论《百年孤独》中的魔幻现实主义[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3 田祥斌;;南北美洲交相辉映的两朵艺术奇葩——论《百年孤独》与《所罗门之歌》的成功与魅力[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三文;谁的百年孤独?[N];中国经营报;2011年
2 严蓓雯;百年孤独的女人[N];文汇报;2011年
3 ;《百年孤独》问世的艰辛[N];文学报;2007年
4 绍文;魔幻现实主义来到中国之后[N];中华读书报;2005年
5 陈众议;马尔克斯迎来八十华诞[N];人民日报;2007年
6 许云鹏 林如萱;马尔克斯讲述《百年孤独》曾多孤独[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7 本报记者 康慨;寻找加西亚·马尔克斯的接班人[N];中华读书报;2005年
8 邱华栋;超越魔幻现实主义[N];中华工商时报;2003年
9 本报记者 傅小平;鲁尔福何以受冷落[N];文学报;2006年
10 六枝特区岩脚镇高桥小学 夏超;论魔幻现实主义在《撒旦起舞》中的具体体现[N];六盘水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钱淑英;雅努斯的面孔:魔幻与儿童文学[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2 刘辉辉;从艾特玛托夫到佩列文[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3 朱华;中国少数民族汉文创作与美国华裔英文创作比较研究(1978-2010)[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丽丽;飘香的番石榴——论魔幻现实主义的形成[D];吉林大学;2004年
2 江洁;论托妮·莫瑞森《宠儿》中的魔幻现实主义[D];安徽大学;2003年
3 谭梓迎;论《马戏团之夜》中的魔幻现实主义[D];辽宁大学;2011年
4 张婧;从魔幻现实主义到女性主义[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5 唐蕾;神话与现实的交融——解读《玉米人》[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6 李娜;布尔加科夫长篇小说《大师和玛格丽特》的魔幻现实主义色彩[D];吉林大学;2007年
7 肖志宏;对托尼·莫里森的《宠儿》的魔幻现实主义解读[D];西北大学;2007年
8 马永峰;论格洛丽亚·内勒《戴妈妈》中的魔幻现实主义[D];厦门大学;2009年
9 韩文菊;对萨尔曼·拉什迪《午夜之子》的魔幻现实主义特色解读[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梁莉莉;对汤亭亭《孙行者:他的即兴曲》的魔幻现实主义的解读[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5701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570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