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猫的摇篮》中的颠覆

发布时间:2018-03-18 17:53

  本文选题:颠覆 切入点:科技 出处:《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库尔特·冯古内特(1922-2007)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美国作家之一,,小说《猫的摇篮》的出版使其开始受到评论界重视。二战期间在德国战俘营的悲惨经历使他清楚地认识到科技和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威胁。《猫的摇篮》融入了冯古内特对人类生存的关怀和担忧以及对科技和宗教的反思。 本文主要分析该作品中的颠覆力量,并从生态批评角度探索颠覆力量的成因。引言部分概述冯古内特的生平以及《猫的摇篮》的创作背景。第一章侧重分析文本中突显的力量——男性,科技和宗教的力量。第二章具体论述这些流动的力量背后滋生的颠覆——“九号冰”对亲情和科技的颠覆;博克侬教对基督教和强权政治的颠覆。第三章阐述本文的理论基础—生态批评,并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精神生态的角度分析颠覆存在的原因。结尾总结冯古内特对美国后现代文学的重要影响,指出代表最高科技水平的九号冰最终给人类带来了毁灭;而作为人们心灵慰藉和寄托的宗教终究是一派谎言。
[Abstract]:Kurt von Gunnett w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merican writers in 20th century. The publication of the novel "the Cradle of the Cat" began to attract critical attention. His tragic experience in the German prison camps during World War II made him fully aware of the great threat to mankind posed by technology and war. The Cradle of the Cat was incorporated. Von Gunnett's concern and concern for human existence, as well as the reflection on technology and religion. This article mainly analyzes the subversive forces in this work, 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ical criticism to explore the causes of subversive forces. The introduction summarizes Feng Gunnet's life and the creation background of the Cradle of the Cat. The first chapter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rominent power in the text-male. The power of science and religion. The second chapter discusses the subversion behind these flowing forces-the subversion of "Ice 9" to family and technology; The third chapter expound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is paper-ecological criticism, and from the natural ecology, social ecology, In the end, the author summarizes Feng Gunnet's important influence on American postmodern literature, and points out that ice No. 9, which represents the highest leve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s finally brought destruction to mankind. And religion, as the consolation and sustenance of the soul, is a lie.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712.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劳伦斯·布依尔 ,张旭霞;文学研究的绿化现象[J];国外文学;2005年03期

2 韦柳媛;;“原生态”的原生态追问——以《云南印象》为例[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3 黄红荔;;“水仙花”的生态批评解读[J];职业时空;2008年06期

4 刘文良;;亲近自然 诗意栖居——文学与环境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5 ;中国比较文学对生态批评的阐发研究[J];江苏社会科学;2009年06期

6 袁鼎生;;生态批评的规范[J];文学评论;2010年02期

7 邹丽丹;;生态批评的研究对大学外语教学的启示[J];吉林教育;2011年05期

8 李卉;;生态批评的主要着眼点[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8期

9 张华;;生态批评的现代性背景及其当代发展逻辑[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8年03期

10 焦丽梅;;当代文艺生态批评的焦虑与想象[J];岁月;2008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志红;;中国生态批评十五年:危机与转机——比较文学视野[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2 高力;;自然之镜:嬗变中的电视生态批评[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3 黄应全;;生态批评挑战主流文化研究[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张建国;;生态批评中的伦理因素[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曾小月;;生态批评视野中的狄更斯小说研究[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Tan Chung;;Where from the“secret of expression”of Chinese civilization?——Historical operation of“chindia”in mining the spiritual and material cultures of China[A];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北京论坛(2006)论文选集[C];2006年

7 成慧芳;;广场文艺的生态批评[A];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建设——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首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张文娟;;建立电视监管与评测中的“电视生态批评”标准[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穆宝清;;《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一部充满生态思想的作品[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鲁枢元;张雅玲;王惠;张守海;韩玉洁;徐燕;王慧;;现代都市:让我们失去了什么——关于现代都市生活的生态批评[A];“都市文化学科建设论坛暨都市文化原理编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泽文;生态批评:颠覆“文学是人学”[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2 刘文良;悖论式平衡:生态批评 理论建构[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3 刘蓓;生态批评:滥觞于文学之思[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4 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厦门大学“生态文学”研究团队负责人 王诺;生态批评的界定与任务[N];中国绿色时报;2009年

5 石平萍;美国生态批评的环境转向[N];文艺报;2009年

6 施秋香;生态批评研究凸显“中国特色”[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7 王诺 程相占 王晓华;生态批评的跨学科思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王宁;生态批评与生态文明建设[N];中国文化报;2010年

9 张华;生态批评不是纯粹的文学批评[N];中国文化报;2010年

10 鲁枢元;生态批评的视野与尺度[N];中国艺术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利华;“生态大我”与生态批评的构建[D];北京大学;2013年

2 韦清琦;走向一种绿色经典:新时期文学的生态学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3 吴民;新时期戏曲生态批评述论(1979-2009)[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年

4 刘文良;生态批评的范畴与方法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5 蔡俊;超越生态印第安:论露易丝·厄德里克小说中的自然主题[D];南京大学;2011年

6 刘绍斌;现代嬗变下焦虑与自我危机化解之道[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7 胡志红;西方生态批评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8 方丽;环境的想象[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9 杨丽;安妮·普鲁生态思想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10 刘蓓;生态批评的话语建构[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凡星;《猫的摇篮》中的颠覆[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2 孙葛佳;《猫的摇篮》的复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年

3 杨玉茹;《猫的摇篮》:后现代人类生态环境反思[D];黑龙江大学;2010年

4 武真真;毁灭之启示—冯内古特《猫的摇篮》的生态解读[D];郑州大学;2011年

5 李静;权利的颠覆与含纳:《猫的摇篮》的新历史主义解读[D];黑龙江大学;2012年

6 高丹丹;解读《猫的摇篮》中的黑色幽默[D];辽宁大学;2013年

7 雷月珠;后现代反乌托邦小说:解读冯内古特的《猫的摇篮》[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8 梁庆峰;叙事与疗伤——冯内古特《猫的摇篮》的文学人类学视角解读[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朱雪莲;《猫的摇篮》之后现代悖论分析[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10 彭娜娜;挑战科学和宗教的宏大叙事[D];兰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6306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6306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9a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