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世界文学”:“寓言”抑或“讽喻”——杰姆逊“第三世界文学理论”的中国错译及其影响
本文选题:第三世界文学 切入点:第三世界文化 出处:《南方文坛》2013年06期
【摘要】:正近三十年来,中国思想文化界发生了重大变化,这有其深刻的内部原因,但也与令人眼花缭乱的西方思想的引进关系甚密,而张京媛翻译的杰姆逊的《处于跨国资本主义时代中的第三世界文学》(以下简称《第三世界文学》),就是一篇影响重大的西方汉译文献。它在思想文化界、文学艺术领域发生过广泛的影响,直接作用于了中国本位价值、中华性知识范型的建构。然而所有这一切,都与"第
[Abstract]:In the last three decades, 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Chinese ideological and cultural circles. This has profound internal reasons, but it is also closely related to the introduction of dazzling Western ideas. The third World Literature in the era of Transnational Capitalism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ird World Literature) translated by Zhang Jingyuan is an influential translation of western literature from Chinese to Chinese. It is in the field of ideology and culture. There has been extensive influence in the field of literature and art, which has directly affecte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hinese standard value and the Chinese knowledge paradigm. However, all of these are related to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I10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弗雷德里克·杰姆逊 ,张京媛;处于跨国资本主义时代中的第三世界文学[J];当代电影;1989年06期
2 张颐武;;第三世界文化:新的起点[J];读书;1990年06期
3 韩毓海;;杰姆逊的企图——评杰姆逊的“后现代主义”及“第三世界”文化理论[J];上海文学;1993年11期
4 郑敏;;世纪末的回顾:汉语语言变革与中国新诗创作[J];文学评论;1993年03期
5 陈晓明;中国文化的双重语境[J];文艺研究;1993年01期
6 陶东风;后现代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J];文艺研究;1993年01期
7 王岳川;后现代文化现象研究——后现代知识与美学话语转型问题[J];文艺研究;1993年02期
8 陶东风;;告别花拳绣腿,立足中国现实——当代中国文论若干倾向的反思[J];文艺争鸣;2007年01期
9 乐黛云;文化差异与文化误读[J];中国文化研究;199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立群;;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2 苏婷;经济全球化对文化的影响[J];安徽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3 张琰;;郑敏研究的历史与现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6期
4 肖薇;何非;;评谭恩美新作《沉没之鱼》——兼论当代美国华裔作家的全球化情结[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5 郑艳阳;;从译者的主体性看法律文化误译[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6期
6 陈悦;;论五四激进主义[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9期
7 钟扬;笔底寒潮撼星斗──陈独秀与中国新诗[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8 李望根;;文化多元主义语境下的普遍主义——以哈贝马斯与罗尔斯为例[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9 杨子;;女性身体与现代中国的文化想象——《左右》和《图雅的婚事》评析[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10 李佑新;现代性问题与中国现代性的建构[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亦骏;;第六代电影的文化走向[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2 王艳秀;;现代化及其背反——论道德困境产生的根源[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3 秦国柱;罗勇;;特区大学能否“杀出一条血路”——知识分子与大学的现代性悖论[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6辑[C];2011年
4 陈华;;集体认同的变迁与重构——社会管理创新的组织基础研究[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李真真;崔超;;城市公共空间的休息设施研究——以座椅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孙五三;;批评报道作为治理技术——市场转型期媒介的政治-社会运作机制[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7 郭尚兴;;汉英文化类辞典编纂要端举论——以《汉英中国哲学辞典》为例[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8 王光明;;回应现实与文化的禁锢——《现代汉诗的百年演变》选章[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04年秋冬卷[C];2004年
9 李红云;;如花怒放的青春写作——邵燕祥诗歌印象[A];邵燕祥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张立群;;新诗“概念问题”的反思与世纪初的现象争鸣[A];21世纪中国现代诗第五届研讨会暨“现代诗创作研究技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3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及云辉;全景画美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丹;中国族际政治整合的制度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伟;文化翻译视野下的“少数民族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8 陈丰;信访制度成本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9 钟希明;介入公共场域的知识分子写作[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夏义生;王蒙小说流变与当代政治文化[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晓杰;和谐社会视阈下农村公共领域矛盾及其化解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张小横;女性身体的丑怪书写[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郑清斌;妥协、互动、融合[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纪莹;大连市电子党务发展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孙欢;政治参与的伦理维度[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王天瑞;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陈巍;绩效评估与政府责任机制的完善[D];湘潭大学;2010年
8 邢艳;网络公共领域建构:障碍与路径[D];湘潭大学;2010年
9 熊恩涛;网络政治参与中政府公信力流失困境及其提升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王芳;农村广播站建设中政府作用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弗雷德里克·杰姆逊 ,张京媛;处于跨国资本主义时代中的第三世界文学[J];当代电影;1989年06期
2 钱俊;;谈萨伊德谈文化[J];读书;1993年09期
3 刘思谦;女性文学:女性·妇女·女性主义·女性文学批评[J];南方文坛;1998年02期
4 张颐武;“纯文学”讨论与“新文学”的终结[J];南方文坛;2004年03期
5 张颐武;第三世界文化与中国文学[J];文艺争鸣;1990年01期
6 陶东风;大众消费文化研究的三种范式及其西方资源——兼答鲁枢元先生[J];文艺争鸣;2004年05期
7 张颐武;大历史下的文学想像 新世纪文化与新世纪的文学[J];文艺争鸣;2005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颐武;;第三世界文化:新的起点[J];读书;1990年06期
2 程开成,潘志存;弗·杰姆逊的第三世界文学观[J];广西社会科学;2002年04期
3 王金珊;;杰姆逊第三世界文化思想探析[J];语文学刊;2007年21期
4 孙盛涛;民族寓言:第三世界文本的解读视域——论弗·杰姆逊的世界文学观[J];外国文学评论;1993年04期
5 张京媛;;第三世界批评:民族·种族·性别[J];电影艺术;1991年01期
6 张颐武;第三世界文化与中国文学[J];文艺争鸣;1990年01期
7 宋桂珍;“第三世界文化”理论视域中的张艺谋电影[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5期
8 王彦霞;论杰姆逊的比较文化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9 ;第三世界文化的提出及其前景[J];文艺争鸣;1991年04期
10 乐黛云;;第三世界文化的提出及其前景[J];电影艺术;199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明华;;“登高能赋”和“登高必赋”两说与刘勰文学理论的传承关系[A];2002中国未来与发展研究报告[C];2002年
2 王元骧;;文学理论能“告别”吗?[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3 李龙;;文学理论的“问题性”:语境和方法[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4 吴子林;;文学与政治的双重迷失——“文革”时期文学理论及其反思[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1.1)[C];2011年
5 林恒青;;武者小路实笃的“新村”运动对周作人后期思想、文学理论的影响[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钱中文;;我国文学理论与美学审美现代性的发动——评梁启超的“新民”、“美术人”思想[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7 杜吉刚;;反思要素的缺失——中国现代性文论建构中的艾布拉姆斯问题[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8 ;后记[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9 卢佑诚;;关于古代文论研究的两点看法[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10 尚延龄;尚缨;;文学理论:在夕辉朝霞的交映下[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50年来文艺发展道路与21世纪文艺发展走向学术年会论文集汇编[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主持人 崔立秋 特邀嘉宾 李茂民 魏鹏举 付国锋;文学理论学科性之反思[N];河北日报;2002年
2 张炯;学习和发扬邓小平的文学理论思想[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3 刘斯奋;我们是否还需要文学理论?[N];文艺报;2004年
4 刘军;关注文学理论的自觉性[N];中华读书报;2001年
5 辛楠;对文论前沿问题的思考[N];文艺报;2010年
6 国理;我国学人积极参与国际文学理论对话[N];文学报;2001年
7 孙绍振 陈良运 南帆;重建文学理论学科是时候了[N];文艺报;2000年
8 何群;文化研究中的文学理论[N];学习时报;2004年
9 高建平整理;人文社会科学前沿扫描[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10 闵云童;探寻当代文学理论的深层内涵[N];中国教育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东晔;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在中国[D];苏州大学;2003年
2 毛娟;“沉默的先锋”与“多元的后现代”:伊哈布·哈桑的后现代文学批评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3 董亦佳;杰姆逊的文本阐释理论与阐释实践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4 赵大军;儿童文学理论的基本问题与方法[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孙艳;对莎士比亚及其作品的文化物质主义解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6 张邦卫;媒介诗学导论[D];浙江大学;2005年
7 安佰鸿;理查德·罗蒂的文化观念和文学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8 张沈安;先秦文论范畴生成土壤和来源的考察[D];辽宁大学;2008年
9 关峰;周作人文学思想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10 刘雄平;文学理论的现代性追求(1928-1936)[D];暨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听;文学理论中的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韩克永;理查德·罗蒂新实用主义文学理论思想初探[D];山东大学;2006年
3 李竟;再论苏州评弹的“表”[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4 陈粤;回到文学本身——大文化研究批判[D];吉林大学;2004年
5 陈力;转型理论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舒坤尧;危机:文学理论的正常状态[D];郑州大学;2005年
7 王琳;制度化的文学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炎萍;异质性[D];河南大学;2006年
9 葛桐;互文性与文学理论建构[D];山东大学;2007年
10 陈雪;叶燮诗文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6557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655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