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汉语荷尔德林的意味和形式

发布时间:2018-03-24 02:22

  本文选题:荷尔德林 切入点:语言形式 出处:《读书》2013年10期


【摘要】:正刘皓明所译《荷尔德林后期诗歌集》(下简称《荷诗集》)在西诗汉译史上必将是一座里程碑。它所记载的,不是将通常的表意文字从一种语言卸载、搬运和堆垒到另一种语言中的工作。它所标示的,是一件以语言为材料的艺术品在另一种语言中的艰难重生。
[Abstract]:The translation of "Holdrin's later Poems" by Zheng Haoming (hereafter referred to as "he Shi Ji") is bound to be a milestone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translation of western poetry. What it records is not to unload the usual ideographic characters from a language. The work of moving and piling into another language. What it signifies is the difficult rebirth of a language-based work of art in another language.
【分类号】:I516.072;H315.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戴晖;荷尔德林创作思想的时代特征[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2 孙坤荣;诗国中的两颗璀灿明珠——推荐两本德国诗人的诗集[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3 谢红;;觉醒和重生——简析荷尔德林的箴言颂诗《致伟大诗人》[J];科技信息;2007年04期

4 刘壮;农耕时代的最后一抹余晖[J];书屋;2002年01期

5 张贤根;诗的本性与人的居住——海德格尔对荷尔德林诗的阐释[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6 季雨;德国文学浪漫派的哲学旨趣——以诺瓦利斯、荷尔德林的作品为例[J];学术交流;2005年04期

7 温朝霞;;“运思”:通往荷尔德林的“诗思”之路——海德格尔对荷尔德林之诗的“阐释”[J];学术交流;2008年08期

8 罗显克;;诗与思:存在的道说和倾听——海德格尔对荷尔德林诗的阐释[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9 蒯群;;荷尔德林诗观浅论——兼析其对中国现代诗歌现状的启示[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10 洪颖;;返乡者的困惑——荷尔德林诗《返乡—致亲人》的解读[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吴海超;;论《长袜子皮皮》中的快乐原则[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何蕾;;戏剧《推销员之死》中的悲剧思想[A];当代美国戏剧研究——第14届全国美国戏剧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余超;;《等待戈多》所体现的广义修辞学原理[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4 孙建光;;《致诺拉:乔伊斯情书》的文体特征及叙事特征研究[A];第十七届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朱必圣(书评人);天上的荷尔德林:他的思想里没有黑暗[N];中国图书商报;2009年

2 芮虎;谈林克的荷尔德林译作[N];中华读书报;2011年

3 吴晓樵;荷尔德林早期的中国知音[N];中华读书报;2006年

4 刘皓明;海德格尔对荷尔德林诗歌的误读[N];中华读书报;2007年

5 江文;荷尔德林:私人话语与大师境界[N];北方经济时报;2001年

6 陈戎女;荷马史诗的今与古[N];中华读书报;2005年

7 张中载;“改写”:让经典绽放出别样的光芒[N];中国教育报;2007年

8 辽宁文学院 高海涛;精神家园的历史[N];辽宁日报;2008年

9 陈 杨;敞向儿童的智慧窗口[N];中国教师报;2005年

10 曾园;勒纳尔与散文诗的终结[N];中华读书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兰立亮;大江健三郎小说叙事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2 胡丹;乱世中的挣扎[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3 陆钰明;多恩爱情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王欣;英国浪漫主义诗歌之形式主义批评[D];吉林大学;2008年

5 杨梅;语用视角下的《第六场》言语行为及互文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6 沈杨;科学与文学关系视域下的多恩诗歌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7 次晓芳;写作与身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若凡;论荷尔德林的新神话及基督形象[D];河北大学;2010年

2 张建锋;《荷尔德林诗的阐释》与德意志民族历史性此在的奠基[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3 刘一倩;从跨文化视角试析荷尔德林“诗意地栖居”在中国房地产广告中的应用[D];青岛大学;2013年

4 张琳琳;《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陌生化艺术[D];天津外国语学院;2007年

5 彭娟;论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D];武汉大学;2005年

6 刘永莉;劳伦斯《儿子与情人》中的异化[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7 年慧敏;一位独具威尔士特色的英语诗人[D];河南大学;2006年

8 管玲玲;长篇小说《我们》创作中的“陌生化”艺术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9 丁怡;缝合的百纳被[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张文英;《李尔王》的“言”与“意”[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562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6562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8de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