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梦”与多克托罗的《拉格泰姆时代》
本文选题:“美国梦” 切入点:多克托罗 出处:《江西社会科学》2014年09期
【摘要】:美国著名历史学家詹姆斯·特拉斯洛·亚当斯定义了"美国梦"。"美国梦"既反映、影响了美国的心态和文化,也是美国文学中永恒的主题。美国当代著名小说家E.L.多克托罗在《拉格泰姆时代》中通过三位主人公的遭遇浓墨重彩地叙写了"美国梦":白人女子通过经济独立、思想解放发展了人格,实现了"美国梦";贫贱的犹太移民转型为电影大亨,其"美国梦"亦成功实现;物质上已然成功的黑人音乐家奋起反抗社会不公,却终被种族主义者枪杀,其"美国梦"彻底破灭。主人公们"美国梦"的实现或被摧毁,折射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也诠释和回应了亚当斯对于"美国梦"的定义,同时表达了多克托罗对"美国梦"的独特理解和对美国的祝愿。
[Abstract]:James Trazlo Adams, a famous American historian, defined the American Dream, which reflects and influences American mentality and culture. E. L. Doctorow, a famous contemporary American novelist, describes the American Dream through the experiences of three protagonists in the Times of Lagertam: White women through economic independence. The ideological emancipation developed personality and realized the "American Dream"; the poor Jewish immigrants transformed into movie tycoons, and their "American Dream" came true; and the material success of the black musicians rose up against social injustice. The realization or destruction of the American Dream of the protagonists reflects the social reality of the time and interprets and responds to Adams's definition of the American Dream. At the same time, it expresses Doctorow's unique understanding of the American Dream and wishes to the United States.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浙江万里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
【分类号】:I712.07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晏丽;;后现代主义的文化魅力——以卡尔维诺的作品为例[J];安康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2 李俊丽;;新历史主义视角下的《拉格泰姆时代》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3 黄佩君;;切分和变异:《拉格泰姆时代》的旋律[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7期
4 李顺春;;历史与现实——《拉格泰姆时代》的新现实主义视域[J];当代外国文学;2011年03期
5 曾艳兵;后现代主义小说辨析[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6 黄佩君;;小说、历史与政治一体的书写——读多克特罗的《拉格泰姆时代》[J];电影文学;2007年20期
7 余民顺;;从后现代思潮影响看美国后现代派作品中的不确定性——以罗伯特·库弗的《保姆》为例[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8 范勇慧;;多科托洛小说创作模式探析[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2年18期
9 秦琼芳;;试论《拉格泰姆时代》的虚实书写[J];广西教育;2014年11期
10 胡东方;;试析美国的民主[J];才智;2014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汤瑶;;狂欢化视角下的《拉格泰姆时代》解读——对历史的颠覆与重构[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德贵;借贷关系的经济学再认识[D];南开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佳坤;论多克特罗的《拉格泰姆时代》中的新历史主义倾向[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2 赵洁琼;后现代主义视域下品钦作品的独特性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3 张慧敏;论《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不确定性[D];黑龙江大学;2011年
4 李俊丽;新历史主义视角下E·L·多克托罗的《拉格泰姆时代》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5 张s,
本文编号:16586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658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