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1Q84》中的善恶平衡及其意义探究

发布时间:2018-03-26 09:39

  本文选题:《Q》 切入点:善恶平衡 出处:《当代文坛》2013年05期


【摘要】: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新作《1Q84》以人物身份和品行的矛盾、超现实的存在与宗教的两面性表现了善恶平衡的思想,而这种善恶平衡思想的形成既与日本民族传统中根深蒂固的"和"及"协调"精神的影响有关,也是村上春树对死刑制度等问题长期探索的结果,它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反映了作者对社会体制、宗教和暴力的看法,而且标志着他的创作由"私文学"向"公文学"的成功转化,同时也能引发每个社会人对人性作进一步的思考。
[Abstract]:Japanese writer Haruki Murakami's new work, "1Q84", shows the balance between good and evil with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character identity and character, surreal existence and religion. The formation of this kind of good and evil balance thought is not only related to the deep-rooted "harmony" and "harmony" spirit in the Japanese national tradition, but also the result of the long-term exploration of the death penalty system by Haruki Murakami. Its significance not only reflects the author's views on social system, religion and violence, but also marks the successful transformation from "private literature" to "public literature". At the same time, it can also cause every social person to further think about human nature.
【作者单位】: 宜宾学院文学与新闻传媒学院;宜宾南溪职业高级中学;
【分类号】:I313.0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林少华;;《1Q84》:当代“罗生门”及其意义[J];外国文学评论;2010年02期

2 尾崎真理子;王煜婷;陈世华;;通往《1Q84》的30年——村上春树访谈[J];译林;2010年04期

3 林少华;;暴力是打开日本的钥匙——读杰·鲁宾《倾听村上春树》[J];中国图书评论;2006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张鹏;;村上春树文学的主题表现及其时代意蕴[J];理论导刊;2011年02期

2 黄丽;;村上春树和《1Q84》的人们[J];青年文学家;2011年12期

3 佟君;;蛋撞墙:村上春树的文学选择[J];日本研究;2011年03期

4 马骏;;2010年度日本文学研究综述[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1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昊;村上春树在我国的译介与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柯子刊;村上春树文学:中国元素与暴力之间[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申莉莉;幻灭·异化·暴力[D];暨南大学;2011年

4 林宏伟;“东方与西方、超然与介入”[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5 海村佳惟;关于BOOK1的青豆人物形象再塑造的考察[D];大连外国语学院;2011年

6 王丽;关于村上春树文学中的暴力与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7 卜瑞晓;村上春树战争观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8 任洁;“物语”视角下的《1Q84》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9 耿海霞;村上文学研究在中国(1989-2009)[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刘红;《海边的卡夫卡》作品倾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玉洁;魏丽娜;;《1Q84》,一次“反乌托邦”的华丽冒险[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1年08期

2 张奚瑜;;存在状态的勘探者——论村上春树新作《1Q84》的主题思想[J];名作欣赏;2010年27期

3 林少华;;《1Q84》:当代“罗生门”及其意义[J];外国文学评论;2010年02期

4 黄丽;;村上春树和《1Q84》的人们[J];青年文学家;2011年12期

5 向二兰;;《献给艾米莉的玫瑰》隐喻意蕴解读[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6 林少华;;之于村上春树的物语:从《地下世界》到《1Q84》[J];外国文学;2010年04期

7 藤井省三;董炳月;;村上春树《1Q84》中《阿Q正传》的亡灵们[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1年05期

8 姜苓;;借助人物矛盾表现婚恋意识研究——以简·奥斯丁《曼斯菲尔德庄园》为例[J];作家;2011年20期

9 祝秉权;;略论贾宝玉和甄宝玉——兼论特殊典型化的艺术方法——矛盾分身术[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10 ;[J];;年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李雨潇;忠实与美的结合[D];重庆大学;2012年

2 海村佳惟;关于BOOK1的青豆人物形象再塑造的考察[D];大连外国语学院;2011年

3 杨阳;多元主义语境下的村上春树的善恶观[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4 任洁;“物语”视角下的《1Q84》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5 陈雪媛;论《1Q84》中日本文学传统因素与后现代特征的杂糅[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6 金玲;从“小小人”的意思解析看《1Q84》的作品主题[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6673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6673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14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